谈教改生态中师生同铸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谈教改生态中师生同铸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谈教改生态中师生同铸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芮梦霞 李士金 刘蓓蓓 包晨霞 邱 荣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223001)

摘要: 袁编云 :康熙末年,清朝开始步入中期,雍正、乾隆两朝号称“盛世”。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稳定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受统治者“稽古右文”政策和训诂考订的朴学影响,社会上读书风气高涨,文学创作活跃,差不多历代出现过的风格和流派,都有回应和接响。诗派有沈德潜、厉鹗、翁方纲和袁枚、赵翼等设坛立坫,分庭抗礼;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等也竞逐其间。古文则桐城派以正宗自居,声势浩大。骈文异军突起,再度兴盛。张惠言则开创常州词派,把词的创作和理论推向尊词体、重寄托的阶段。据此并结合教学环境的创建进行阐述。

关键词: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

上文云摘要:“康熙末年,清朝开始步入中期”,康熙末年在1720 年左右,按照这个说法,清朝前期或者初期在1720 年之前,这与袁编其它地方的论述是不一致的。袁编说“雍正、乾隆两朝号称”“盛世”,联系前后文,袁编把“康乾盛世”中的康熙时代排除在外,显然错误。袁编云“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等也竞逐其间”,郑燮、黄景仁“竞逐”于“沈德潜、厉鹗、翁方纲和袁枚、赵翼等诗派”“其间”了吗?既然是“自成一格”,如何会“竞逐其间”?袁编所论“清中叶”诗派诗人,在时间上差异很大,最早出生的诗人是沈德潜(1673-1769),最迟出生的诗人是孙原湘(1760-1829),相差87 年!当郑燮(1693-1765)去世时,翁方纲(1733-1818)32 岁,赵翼38 岁,说郑燮“竞逐”于翁方纲、赵翼的诗派“其间”,符合实际吗?至于袁编所说的“属于性灵派”的“后三家”舒位(1765-1815)、王昙(1760-1817)、孙原湘(1760-1829),郑燮去世时舒位刚刚出生,王昙和孙原湘只有5 岁!郑燮如何“竞逐其间”呢?黄老的新浪博客在“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一文中批评袁编云摘要:南戏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作一“出”。(三卷,276 页,倒6 行)人物出场一次叫作一“出”,出场两次叫两“出”,这岂不成了望文生义了吗[1-2]

1 老师主导同学铸造生动形象精彩纷呈的课堂不禁让人喝彩

恍然一学期即将走过,回首课堂,我依然能记得学期刚开始我们刚接触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模式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我们却几乎个个都能靠自己的准备讲一节精美的课,期间发生了很多,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当我悉知这学期的课堂几乎是同学自己完成而老师只负责点评指导的时候,我是茫然的,因为即使之前的课上也曾经采用过这种上课模式,但没有一个是将学生讲课贯穿整个学期的。我是第一个上去讲课的,印象也比较深刻。第一次没什么经验,也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只是规规矩矩地将PPT做好,匆匆忙忙地上台讲,虽没出什么差错,但大抵也是照本宣科。然而一个学期下来,综合自己还有其他同学讲课的长处和短处,同时听取了老师的要求和传授经验,到我第二次上台时候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那是对于自己讲课内容了然于心的把握,相信每个讲课的同学都有体会。同学们的讲课越发生动,更不乏精彩纷呈的课堂,不禁让人喝彩。我想,假如让我说在这节课上学到的让我收获最多的东西,就是自主自立,对自己更具信心,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即使是10 min的课堂,也值得花上一个礼拜的时间去准备推敲。在讲课过程中,我们不是没有遇到过麻烦,比如刚开始时,我们依旧没有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讲课时最常做的事就是照着PPT读,不仅没有新意更让人听着想打瞌睡,特别是如果讲得不好,老师会立刻指正,对讲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让下面听的人越发忐忑。但是也多亏了这样的严要求,我们的讲课水平几乎是肉眼可见地提高着。近几年,用传统教育模式讲课的老师已经很少了,上课期间更多地是讲究师生间的互动与共同参与。让学生做PPT 上台讲课的老师不是没有,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上台讲的,一学期所要教的内容都让学生讲的,李士金老师绝对是第一个。这种方法对讲课的人来说是有利的,这一点可以肯定。第一,每个人都拥有最少上台一次的机会,可以锻炼自己。拿我个人来说,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敢于也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对我而言,不管讲得好不好,能够站在讲台上已经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了。第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每个上台讲课的人光是阅读量已经很大了,更别说还要分析整理并把讲稿背下来。比起听课的人,讲课的人肯定记得更多更深。

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大二期末考试考场上,当时刚到文院一个星期,见到这么一个穿大褂留长胡子的老师觉得很是有趣,便在心中揣测,这么个睿智学者一定是教古代文学相关课程的吧。后来才知道,除了古代文学部分,李老师还教授文化概论等其它课程,真可谓博学。想来是幸运的,大三的这一学期,李老师教了我们班级的文学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受益良多。第一次课上,李老师就详尽地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教学理念以及要求,他说,学生学习应该做到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和有理想学习;他说,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10 种能力;他说,我们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基础的理论素养。每一个观点都十分精辟,给予我们独一无二的认知,这样的开端,让我们对文学史这门课充满了兴趣。接下来的课堂,李老师将课堂还给我们,自己作为幕后导演坐镇,他让我们根据他的选题讲习PPT,让我们亲自站到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其他课堂从未实施过的。其他课上,老师最大的限度不过是分组讲课,能站到讲台上的不过是每一小组的主讲人,而像李老师要求的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1~2 次的机会站上讲台的授课方式是第一次见。上李老师的课,每一次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学们的讲课很是精彩。然而,课堂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李老师对每位同学的点评也只能是寥寥几句,观点互动上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但这些完全不能遮盖李老师的课堂优点,老师将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运用到最大化,不浪费我们学习知识的时间,而我们从课堂上接收的知识越多,我们的学习兴趣就越发浓厚。

2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传承文化就是要引导青少年“走向学习自由王国”[3],进入学习境界的美妙状态。令人遗憾的是,圣贤文化被学者误解歪曲甚多,甚至党和政府倡导的素质教育也被许多教育管理者误解误用。比如,以为课堂教学不是素质教育的部分,一些形式主义的报告会、活动课、课外兴趣小组等等太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硬性规定每一个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否则是违反学校纪律。这究竟对也不对?兴趣,有兴趣方能参加,没有兴趣参加什么呢?学生普遍认为压力太重,疲于奔命,一会儿是作文大赛,一会儿是体操表演,一会儿是英语晚会,一会儿是汇报演出。这些活动本无不可,但也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自由,不能一刀切,非搞不可。所以,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是必要的。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能搞好了,整个素质教育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任何影响课堂教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的[4]。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才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24.

[2] 黄老: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Z]. 博客,2010-02-27.

[3]李士金.走向学习自由王国——献给中国青少年一代[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4]李士金.关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理论思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12.

(收稿日期: 2019-07-15)

标签:;  ;  ;  ;  

谈教改生态中师生同铸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