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新开铺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9;2.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艾滋病与一般病症不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该类病症会逐步的削减人体的免疫力,每年全球因艾滋病引发的死亡率都非常的高,因而长期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的艾滋病患者中尤以年轻群体居多,该群体的性生活无规律,且作息时间混乱,HIV病症会在人体内潜伏较长的时间,并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各国的医护人员也对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本文就从中医角度看艾滋病症状期的病因病机展开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中医角度;艾滋病;症状期;病因病机
从中医医学典籍的翻阅我们可以得知,古代医学人员对于艾滋病也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发展时间较为漫长,因此在艾滋病死亡率持续增涨的今天,站在中医角度进行艾滋病症状的分析也显得十分的必要。与此同时,中医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如果可以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必然可以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实践证明,中医治疗下的成本较低,并且在治疗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进行推广及探讨。
一、中医对AIDS病因病机的认识
1、艾毒的概念、致病机理及特性
艾毒是一种能直接损伤人体元气,在机体内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具有很强生命力和传染性的毒气。艾毒可以通过营血精津液传播。《难经·第十四难》说:“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彭勃教授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元气禀受于先天,充养于后天,元气能激发脏腑功能,推动经脉之气运行,温煦机体,抗御病邪。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艾毒和元气都通过三焦布散全身,故在这个过程中艾毒可直接伤及元气,正常情况下人的元气是随着生理活动的进行不断消耗的,元气耗尽,人的生命也就结束,合理的后天调养可以减缓元气的耗损。如果正常人受到艾毒的侵袭,那么元气就比相同条件下正常人消耗的更快。有关艾毒的特性,彭勃教授认为艾毒除具有疫毒的酷烈性、传染性、秽浊性、火热性、致郁性、生痰性、成瘀等特性外,更能消灼五脏精气,侵蚀三焦元气的特性[1]。
2、伏毒的概念、致病机理及特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认为:伏毒是指内外多种致病的邪毒潜藏人体某个部位,具有伏而不觉,发时始显的病理特性,表现毒性猛烈,病情危重,或迁延反复难却的临床特点[2]。伏毒不仅仅指外生伏毒,也包括内生伏毒。彭勃教授认为,元气充足情况下内生伏毒并不立即引起疾病,随着机体元气的损伤和伏毒的自我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元气已经不能抵抗伏毒,这时伏毒猛然发作,便引起相应的疾病;当机体元气损伤到一定程度时,外生伏毒也可侵袭机体导致立即发病,且病情随毒力的增强而加重。伏毒可以通过风、雨、雾、露、尘土、动物、口鼻、生活起居、营、血、精、津、液等途径传播,此处精指肾精。伏毒具有毒邪和伏邪的性质,伏邪具有隐匿潜藏、动态时空、自我积聚等特征,毒邪具有广泛性、顽固性、火热性等。伏毒的种类不同,性质和侵袭部位也不尽相同。目前已知的病毒如肝炎病毒、肺孢子虫、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结核菌,都可称为伏毒,艾毒也是一种伏毒,与其它毒气不同的是它可以在潜伏时可以慢慢消耗人的元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临床应用
1、AIDS的分期辨证治疗
由于艾滋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贯穿着邪正抗争的动态变化,因此根据其自身病理演变规律,在确定分期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较为符合艾滋病的临床实际情况。
(1)无症状期(AC):该阶段患者多数出现体温升高、嗓子不适等现象,这些现象并不会给患者日常的工作及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可选用一些较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无症状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可以通过其它的药物辅助治疗,确保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处于较好的状态。
(2)AIDS相关综合征期(ARC):全面观察患者的变化,是否存在血气不足或者是元气亏损等不利现象,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养。元气亏损可通过食疗、药物进补等方式来弥补,血气不足则优先通过食疗来加以改进,只有分清患者的具体情况方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3)艾滋病期(AIDS):该阶段的患者大都出现以下症状,如心情不畅引发的胸闷、闭经、性情急躁等不利现象,可以通过食疗及药物辅助治疗;如患者出现水肿、排便不畅等不利现象,则可用中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的痰液过浓稠,且浑浊等现象都非常常见。上述症状都需要对症下药,从而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2、AIDS的辨病治疗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中医药治疗放、化疗毒副反应积累了一定经验,亦可用于AIDS患者。对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多采用化湿健脾法,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对使用AZT及卡波济肉瘤放疗后皮肤粘膜反应,采用疏风活血法配合针灸治疗;对长期使用AZT所致骨髓抑制,采用气血双补方法;对神经系统反应,采用养心安神或活血通络法等,都取得了较好疗效。
3、AIDS的辨证分型治疗
治疗艾滋病分3个时期:第一时期[3]清热凉血、祛湿解毒,用甘露消毒丹为主;第二时期,用生脉散补元气益阴精;第三时期,以归脾汤为主,重用黄芪治疗。另有学者[4]根据症状体征分为4型:肺胃阴虚型;脾胃虚损型;脾肾两亏型;热盛痰蒙型。也有学者[5]分为体虚外感型和慢性虚损型;治则有3个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力:用人参、黄芪等;抗感染:用银花、蒲公英、大青叶等;抗肿瘤:用三棱、莪术、山慈菇等。本病相关综合征期,用参苓白术丸、六君子汤和河车大造丸加减。本病伴机会性感染,用甘露消毒丹为主加减。并发卡波济肉瘤,用桃红四物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化裁。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艾滋病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用大补元煎合涤痰汤加减。
总结:基于艾滋病自身的特性及危害性,因此,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及时的进行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改进,充分的结合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有效的控制及缓解该类病情的蔓延,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同时,加大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帮助更多人群了解和接受到该类疾病的传染途径,从源头上抑制该类病毒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田淑娥,张毅.无症状HIV感染期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16)
[2]刘学伟,何英,王文鹤.无症状HIV感染期病程进展影响因素及中医药研究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04)
[3]刘颖,王莹,邹雯,王健.艾滋病中医证候文献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01)
[4]张军军,周立华.艾滋病发病过程的邪正盛衰及中医治疗探析[J].中医研究.2010(01)
[5]王文杰,史宏,张静,刘美莲.艾滋病中医证治规律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0(03)
论文作者:李靖,郑萌,欧小香,王军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元气论文; 艾滋病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机体论文; 可以通过论文; 艾滋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