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球企业兼并浪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第五次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企业兼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中期,全球出现了新一轮的企业兼并浪潮。自工业化完成后,世界上已出现过四次企业兼并浪潮,即本世纪初的以横向规模重组为主的第一次、20年代以纵向产业重组为主的第二次、60年代以多元品牌重组为主的第三次以及80年代以金融杠杆盛行“小鱼吃大鱼”为特征的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潮,1994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以126亿美元兼并了麦考蜂窝电讯公司,贝尔公司以33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价并购了美国电气公司,标志着席卷全球的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已汹涌而至。1995年全球兼并总额达到8650亿美元,1996年升至约11360亿美元,1997年则高达约1.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迈出新的步伐,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关键性阶段。国家体改委明确指出:国企改革要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就业结构等结合起来,继续抓大放小,鼓励大集团、大公司兼并收购企业,扩大规模,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换言之,企业兼并已成为我国当前研究和实施的重点之一。因此,研究国际大环境下的第五次全球企业兼并浪潮,无疑将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第五次全球企业兼并浪潮的成因与特点
(一)成因
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周期进入繁荣阶段
一般说来,企业兼并活动与扩大再生产周期是在同一运转轨迹上运行的。在周期的繁荣阶段,兼并活动也相应地更为频繁。这是因为,只有在经济高涨时期,生产迅速扩大,市场不断扩充,才能一方面使企业获得大量利润,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兼并活动,另一方面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信心,企业才会具有兼并其它企业的动力。
进入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电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整体上迅速和稳定的增长。例如美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了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持续走低,短期利率维持稳定,长期利率逐步回落,这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兼并浪潮的到来。正因为美国经济的持续高涨,从1994年到1997年,美国企业兼并总额在世界总额中的比例一直维持在60%左右。
2.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世界市场竞争加剧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世界市场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跨国公司易于转移生产场所,资本国际化与跨国经营的趋势更为明显,这些都会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集中资本、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原来在国内居于领先甚至相对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现在成为全球大市场中的普通一员,在外国竞争者的压力下举步维艰。因此,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企业兼并,希望通过与对手的联合,建立起本行业的“航空母舰”,以利用更精简的人力、更先进的技术、更广阔的市场、更低廉的成本、更全面的优势,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3.政府迫于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鼓励本国企业兼并
传统认为,兼并常常伴随着垄断的产生,从而破坏良好的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西方国家相继制订了反垄断法,限制企业的兼并活动。但是,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中各国企业所面临的不再是能否垄断世界市场的问题(因为以目前的资金、技术等条件,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的企业而言,这都是无法实现的),而是能否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的问题。各国政府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纷纷调整相关法规,鼓励本国企业通过兼并而形成“泰坦尼克”企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反垄断法较为完善的美国为例,美国司法部门在审理兼并案件时,灵活运用“理性原则”,其主要精神是:凡是通过技术革新和先进管理而创立的垄断企业,不违反理性原则,法律上不予以干涉。再如,1996年初,美国推出了新电讯法,取消了实行了60多年的各种限制,对电讯业实行一定程度的放开经营,允许长、短途电话和有线电视公司进入彼此的经营领域。这一举措导致了一系列的电讯业并购活动,其中包括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兼并——全美第二大电话公司MCI被第四大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以370亿美元收购。
(二)特点
1.强强合作占据主要地位
尽管在前几次兼并浪潮中,大企业、大集团始终扮演着主要角色,但多为强弱合并。而在第五次兼并浪潮中,大公司、大集团之间的强强合作则成为主流。因为大企业各具优势,实力雄厚,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彼此都无力将对方一口吃掉。各方渐渐认识到,与其拼死相争,两败俱伤,使第三方渔翁得利,不如和气生财,携手共进,以获取最大利益。于是以规模大、交易额高为特征的强强合作便应运而生。1995年,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用以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仅影片一项,每年在美国所创的票房收入即达十几亿美元,整个公司年营业额估计可达210亿美元,股票总价值达420亿美元。1996年底,波音公司以133亿美元并购了麦道公司,合并后波音公司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72%,远远超过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由此可见,强强合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2.新一轮兼并浪潮以优势互补型重组为主
各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优势,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自己的劣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劣势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阿基里斯腱”,导致企业全军覆没。因此,在努力自我发展、扬长避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兼并与自己优势互补的企业,来实现完善自我的目标,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体现在企业的功能与业务方面,有的则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与市场方面。无论是哪一种兼并,都可能实现优势互补型重组的目标。功能互补型重组的典型如1997年摩根士丹利与迪恩威特的合并。这二者都是华尔街的大投资银行,但前者是著名的蓝筹股投资银行,专门为大公司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后者则作为专门为个体投资者服务的证券经纪行,为广大散户提供服务。二者合并后,通过优势互补,将摩根士丹利的投资银行和机构交易优势与迪恩威特的零售网络与资产征集功能相结合,使公司不仅在规模上成为美国投资银行中的巨人(资产经营额达2710亿美元),而且成为同时拥有强大机构和散户业务的功能齐全的“双翼”投资银行,为其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奠定了基础。同样,美国花旗银行通过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使业务扩大到了证券、保险等方面,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产品市场互补型重组则更为普遍。典型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二者各具优势,各自拥有自己的世界级名牌,且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一直受到同行业其它企业的强有力竞争,难有较快的发展。二者合并后,可以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开发新产品,在欧洲和美洲扩大销售,从而大大增加了市场份额。
3.以强化主体业务、突出优势项目、力争规模效益为战略目标
规模效益是当今企业获利的重要途径,这在航天、计算机、电信、医药等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据统计,在计算机产业,若芯片产量增加25%,单位产品成本可降低14%。因此,强化主体业务,突出优势项目,力争规模效益,已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关键。在这一次兼并浪潮中,许多企业放弃了多元化的战略方针,将兼并重点由过去的大而全转向了主体核心业务,集中精力发展强项业务,注重挖掘发展潜力,追求长远发展和长期利润。1997年美国航空航天业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诺恩罗普·格鲁门公司价值116亿美元的合并,计算机业的康柏公司以96亿美元收购数字设备公司,以及计算机联合公司以90亿美元收购计算机科技公司等,都典型地代表了这一兼并重点的转变。有些公司为了突出主体业务,在兼并的同时又将自己的部分非主体业务分离出去。如百事可乐公司在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后,决定将其饭店业务分离出去,以集中精力应付全球饮料市场的竞争。
4.企业兼并多以换股方式进行,现金支付越来越少
由于企业兼并的规模越来越大,金额越来越高,因而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所占用的巨额资金,也越来越使企业感到难以承受。因此以换股方式进行的兼并活动便日益盛行。例如摩根士丹利与迪恩威特的合并,便是通过股权置换(根据当时股市每股摩根士丹利股份换1.65股迪恩威特股份)的形式进行的。再如波音兼并麦道时,也是将麦道公司的股票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波音公司的股票,结果兼并后新波音股票价格迅速上扬,成为热门股。
二、第五次全球企业兼并浪潮对我国的启示
如前所述,我国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将抓大放小作为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一个战略方针,将企业兼并作为增强企业活力、盘活存量资本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国近年来企业兼并活动也比较频繁。目前我国经济已由过去的产品短缺约束型转变为产品过剩约束型,进入了一个产品、品牌、企业的高淘汰期。可以肯定,兼并活动将有增无减。但是,对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兼并,我国的兼并活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调整。
(二)我国企业兼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讲求经济效益,多为行政干预下的强弱合并
目前我国的企业兼并中行政色彩较浓,主要靠政府“做媒”,把亏损企业“许配”给同地域、同行业的效益较好企业,以期通过资产重组救活亏损企业。在这种由“拉郎配”、“塞包袱”而形成的强弱结合中,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选择加以限制,另一方面,被兼并企业大多濒临破产,其内部问题众多,困难重重,优势企业对其兴趣不大,并购积极性不高。这样,并购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此,我国的许多兼并活动不仅未能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兼并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苦不堪言。例如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被迫兼并渡口钢铁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者在1987年投产后,由于盲目上马,且经营不善,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当地行政部门要求攀钢把解决渡钢问题作为“政治任务”承担下来。结果攀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仍未能救活渡钢,反而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实际上,并购与破产是资产重组的两种方式,都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它们各有长短利弊,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当企业破产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时就应该使其破产。我们不能离开条件论优劣,仅仅因为破产对社会产生的震动更大便一味以并购代替破产。就长远的经济效益来看,这样做是弊大于利的。
2.部分兼并企业重量轻质,贪大求洋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兼并过程中,只重视量的发展而忽视质的变化,一味扩大规模,“归积大堆”,“拼凑块头”,却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上。并购前不做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头脑发热,四面出击,来者不拒;并购后不能将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置于重要地位,不注重兼并后的内部整合,降低企业扩张所形成的风险和内部组织成本,对吃进的企业改革和消化不足,不能为之注入生机和活力。这种简单膨胀的结果,只能导致企业集团规模扩大,却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增加竞争优势,这种大而宽、大而臃、大而散、大而杂的兼并,有时甚至还会引起抗风险能力的下降。
3.我国企业兼并中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
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往往被资金不足的问题所困扰。少数优势企业虽有一定能力,但也难以承担企业兼并所带来的资金占压。我国当前融资体制也制约着企业的兼并活动,如贷款数量有限,期限短,手续复杂,成本高等。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容量小,居民储蓄直接投资的范围狭窄。1996年我国证券化率(即股票总市值与GDP之比)只有7%左右,而这一比例在美国约为70%,法国为130%,韩国近150%。因此对于并购企业来说,资金不足的问题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来解决。
(二)应采取的对策
1.鼓励强强合作,增强优势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弱小,市场集中度低,造成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至今也没有一家企业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级的经济航空母舰,抗风险能力普遍较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直接面对外国竞争者的冲击时,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失利。我国近期提出扶持四川长虹、青岛海尔、华北制药等企业在下世纪中期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这些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强强合作,加强优势企业的资产重组,为进行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提供更大的空间。
我国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主题,要求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型优势企业,面对一般小企业则放手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择优择强、优胜劣汰,形成兼并破产、减量增效的机制。强强合作则运用了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使强者更强,大者更大,集中优势资源,搞好重点企业,这与我国抓大放小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强强合作已有了不少成功的典范。例如被称为中国国企中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东联石化集团,通过原中国石化总公司、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化纤等七家大型企业的合并,组成了这一国家级特大石化联合企业。1997年拥有总资产542亿元,净资产250亿元,其经济规模已居亚洲前列。再如由中国嘉陵集团、建设工业集团等八家企业联合组成的中国嘉陵—建设摩托车集团,通过合并,将成为年产摩托车整车400多万辆、发动机500多万台的我国摩托车工业的擎天一柱。这些企业集团通过强强合作,达到了优势互补,消除了破坏性竞争,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商业信誉,将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的支柱。
2.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强化市场对企业兼并的主导作用
我国企业集团已开始进入以低成本扩张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行政推动和市场推动同时存在,但市场必将成为主导力量。在市场力量主导下,硬性行政指令所产生的不合理因素将被消除,集团形成和扩展中的企业联合将以企业的自愿为前提,以资本联结为纽带,以制度创新、机制转换为基础,以资本经营和结构调整为重要环节,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规模效益为基本目标。
在市场主导下,优势企业对于兼并劣势企业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注重于市场调研和风险分析,而通过自由选择得以兼并的企业,在合并后由于了解充分、准备全面,也更利于企业内部整合,为被兼并企业注入活力,迅速形成新的增长点。例如海尔集团经过缜密研究后收购了红星电器厂,运用海尔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机制,对症下药,仅用两年就使该厂洗衣机年产量由73万台上升至140万台,市场占有率由第九位升到了第一位。1997年,海尔又兼并了广东顺德爱得洗衣机厂,仅用月余时间,便使这个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并推出高质产品,创造了“海尔速度”、“海尔效益”。
3.完善资本市场,满足企业兼并的融资要求
由于条件所限,目前我国数十万家国企中,上市的只有数百家。因而尽管在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被誉为“不朽的题材”,并数度被炒为热点,但像西方那样的大批企业通过换股方式实现兼并,在我国尚不可行。因而我们的目光主要还是应该放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上。据估计,若我国证券化率提高到30%,则一年可实现直接融资的股票总市值可达1.5万亿元。因此,应当看到,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不断使之完善,以解决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资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