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改革的重要思路_图书馆论文

关联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改革的重要思路_图书馆论文

关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变革的重要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图论文,职能论文,书馆论文,理念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关联: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互相关联[1]。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搜集、收藏管理已经走向全网域的知识发现、全方位揭示的知识挖掘,文献情报服务则向知识化、学科化、协作创新方向发展。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离不开知识关联;数字资源共享和服务需要数据库之间、服务项目之间的关联;知识服务平台需要与社会网络、服务对象关联;学科化服务需要与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关联。关联,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变革的重要理念。本文围绕图书馆4大基本职能的变革,阐述关联理念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关联与保存文化遗产职能的变革

      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一是保存、收藏有形文献载体,实现其“文化遗产”保护的“博物性”功能;二是“藏以致用”,确保文献载体内容的传播功能。网络时代,伴随文献的数字化生成、数字化出版、纸质文献数字化回溯,除了原版古籍和以往出版物遗产性、博物性收藏,“藏以致用”成为数字资源主流,并正在向信息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变革。

      2.1 关联数据运动(LD):引领数字资源“元数据级”藏以致用

      关联数据运动的要诣是知识内容的关联和深层展示,关联是本质。“关联数据”就是在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创建链接,通过发布和链接网上的结构化数据,将以前没有关联(即处于不同区域的两个以上机构数据库,或一个机构内的不同数据系统)的数据互连,允许用户发现、描述、挖掘、关联和利用[2]。图书馆立足关联理念,既可以承担主要数据发布者的职能,又可以成为关联数据的消费者,还可以担当数据存取整合和保存层的主力军。图书馆应用关联数据,必将对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和图书馆用户概念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和决定性的影响[3]。

      2.2 知识发现(KD):深化文献信息“知识单元级”藏以致用

      知识发现的原理是知识内容分析和关联挖掘,关联是方法。首先,在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的内容分析方法体系中,创新点知识元挖掘、共词分析和聚/分类研究,都涉及关联理论的研究和方法运用。文献知识关联主要是基于引文、共现和主题分析的关联[4]。其次,在文本挖掘及文本趋势挖掘,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等领域,关联理论和方法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知识发现研究本身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离不开关联。如图书情报机构通过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进行科研合作行为关联分析,实现技术活动行为挖掘;通过共现关联分析,实现技术融合挖掘;通过技术关联分析实现技术发展趋势挖掘;通过基于关键词的形态关联分析实现技术机会挖掘[5][6]。

      2.3 机构知识库(IR):强化特色资源“知识资本级”藏以致用

      机构知识库的特征是特色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关联是关键。从国内外机构知识库服务功能建设现状来看,除特色资源的保存功能之外,只具备基本的检索、浏览、下载等初级功能,缺乏与用户和相关数据库的关联,对一些隐性资源的挖掘和保存不足,不能实现机构知识库与用户的互动,也不能做到相关数据库乃至“灰色文献”等机构“知识资本级”文献信息的扩展检索,难以满足科研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机构知识库服务由于缺乏关联互动性,用户难以进行标引、编辑、保存、分享、评论等[7],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其发展[8]。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机构知识库,大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一种“重组型”静态数据库,其功能仅限于本校公开学术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长期保存和检索利用,少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关联,基本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无关,机构知识库发展陷入“鸡肋”、“孤岛”现象。机构知识库建设要实现对机构知识管理,实现机构知识成果的自动积累、分享、传承和知识资本再组织,关联互动是重要途径。现在,国内一些高校正通过以个人科研助理、团队协同平台和机构知识仓储为支撑的机构知识库互动平台,与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管理系统关联,形成完整的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系统[9][10],积极探索机构知识资本的保存管理和开发利用,使机构知识库逐步成为整个校园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环节和校园信息服务的枢纽性基础设施。

      3 关联与开展社会教育职能的变革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通过文献资料的利用,进行知识传递、技能培养和情感熏陶,实现传播思想、启迪智慧、培养人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履行正朝向途径、方法和创新拓展的多元化变革。

      3.1 社会教育途径:注重社会化协同关联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要求不同的社会机构围绕共同目标,在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合作,互相依存,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必须追求社会化协同关联。一是实施图书馆与现代远程教育协同关联。图书馆可以利用物理空间与资源优势,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教学点”,投身日益大众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实现教育服务功能拓展[11]。二是重视图书馆与社会各方协作关联。图书馆应该建立最广泛的社会联系,通过与社会各方面(学校、机构团体、社会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协作,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12]。另外,由于各类教育互相联系,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更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有机关联,实现社会教育活动的整体化。这是当代图书馆实施社会教育职能的必由之路[13]。

      3.2 社会教育方法:走向全媒体融合关联

      以网络环境为背景的信息数字化时代,社会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其他教学素材载体形态呈现出全媒体化的特点,一位教师、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履行,要求大量使用最新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意载体的全媒体化整合关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意时间和空间利用的组织关联,做到在读者喜欢的地方,读者适合的时间,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除了利用讲座、报告外,还可以开设网上报告厅,开放电影、电视、多媒体室满足读者求知欲,或者通过海报、展览、表演、沙龙、读书会等定点和流动阅读活动,开展社会教育,形成综合的“社会教育工程”体系。这是当代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大趋势。

      3.3 社会教育创新:探索物理空间与文化精神空间虚实关联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创新,以构建“学习空间”为切入点,研究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拓展与延伸[14],讨论图书馆除“资源服务”以外的“环境服务”[15],提出“重构图书馆空间认知体系”,重点发挥空间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16]。创新探索图书馆物理空间与文化精神空间的虚实关联——注重空间对人的影响,力求多元文化形态的和谐共处,凸显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人文理性特征。力图有效利用人、人的活动、语言及文字、建筑、各种符号的多元关联,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磁场,为用户的学习、研究、交流提供友好的、启发式的文化场所。

      4 关联与传递科学情报职能的变革

      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从流通阅览发展到参考咨询、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新世纪以来,知识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情报工作新的生长点[17],在理念和实践上正向全新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深度变革。

      4.1 平台化知识服务:基于网络平台与工具的关联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利用网络平台,把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导读推荐、专题库、特色库、教学参考库、数字资产库与用户信息资源全部关联起来,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做到即使物理上不在用户身边,学科馆员也可利用电子邮件、MSN、QQ等社会网络关联工具,与用户建立起紧密互动、形影不离的服务关系[18],实现“零距离”、“无时差”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平台化知识服务中,平台与其他系统关联越多,界面就越友好,用户也会更多。网络工具的运用中,社群团体相互间关联越密切,沟通越便捷,资源共享就越有效,越受欢迎。

      4.2 嵌入式学科服务:基于需求驱动与个性化服务的关联

      嵌入式服务是充分发挥馆员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分析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用户学习、科研提供必需的增值信息。其核心在于:以“伙伴”[19]的方式加入用户团队,以“学科馆员”的形式融入用户信息环境[20]。一是以需求驱动服务,将图书馆资源“筛选”,与用户需求关联,及时“推送”。二是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实现知识信息的全方位和全媒体个性化搜索与整合,注重对非正式文献的关联挖掘。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与研究机构图书馆正在探索基于GPS、RFID技术的移动用户位置敏感服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用户兴趣点,进行动态推送,使服务更加细致深入和个性化[21]。上述种种,都离不开关联理念的强化和新的关联方法的探索。

      4.3 智能型创新服务:基于发现服务与创新服务的关联

      图书馆职能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型创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各级各类图书馆都应该为创新主体和创新过程提供支撑传递,为研究人员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22]。智能型创新服务,要求图书馆运用最新网络理论、网络工具和软件技术与标准,以关联、协同的理念,寻找资源、发现知识。寻找资源包括全网域资源的检索、灰色文献收集、机构内部资源挖掘和用户信息资源化开发;发现知识包括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中,显性知识的搜寻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发现,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用户资源发现等[23]。这一切都需要图书馆既要保证与静态结构化数据有效关联,又要重视与半结构化数据动态关联,还要注意对非结构化数据的跟踪关联。

      5 关联与开发智力资源职能的变革

      图书馆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是将图书馆活动作为构成信息系统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即根据相应的智力资源开发目的,确定智力资源内容,通过工作者和利用者的互动,辅以导向性的智力资源开发手段,从而产生积极的效应[24]。传统图书馆的智力资源开发,主要是静态文献资源的显性知识智力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智力资源开发活动,已经拓展到人类科研生产活动过程中动态智力资源的隐性知识捕捉和知识增值、知识创造领域。

      5.1 文献信息智力开发:立足关联理论,从显性知识管理向隐性知识挖掘渗透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加工,一、二、三次文献的生成,都是文献信息智力的开发,是通过目录、索引、文摘、综述将文献中蕴含的智力资源,用专门方法关联并揭示,使人类实践已经取得的成果得以继承和发展,并成为主体自身的财富[2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开始从文献间的关联,转向与“信息人”、“信息生态群落”[25]之间的关联,将文献信息智力开发渗透进了人类智力活动过程中。通过组织或者参与合作网络和知识社群,扩大合作和关联的网络范围,以更高的效率,在不同的网络节点,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发展更广泛的用户,更有效地拓展信息服务的途径。同时,借助所在网络或所在群体中的“圈资源”,通过QQ、MSN、微信等新媒体,嵌入更广泛的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加快跨边界信息的流动[26],从中获取和挖掘大量隐性知识,实现图书馆新的知识资本积累。

      5.2 知识增值智力开发:采用关联方法,从文献中心向知识经营枢纽转变

      从文献信息智力开发到隐性知识挖掘的知识资本积累过程,是图书馆智力资源开发的延续、升华、增值的一体化过程。其中,不但包含了大量静态和活化智力成果成分,还凝聚着图书馆人以自身智力资源的输入、加工、传递而产生或转化成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对决策和教科研具有智囊团和思想库的意义[24]。这种“知识智库”型产品,需要以关联方法向社会经营。今后,图书馆功能定位必然向知识信息的出版、发行、交流、传播这个知识链中拓展,与图书馆管理系统、与机构知识库、出版链、科研管理关联,与其他知识生产系统关联,实现图书馆智力开发活动向知识经营转型。

      5.3 知识创新智力开发:探索关联拓展,从知识管理走向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知识保留和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结果[22],三者相互关联。如:新知识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转移知识的努力,而转移知识又必须以组织对知识的保留为基础。图书馆在发挥保存知识成果职能的同时,参与知识转移,探索参与到知识生产链中去,按照OCLC 2011年推出的,由出版商、作者、教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参与的互联网“规模运作”模式研究报告的理念[27],与知识生产系统实现大协作、大创新关联。当图书馆在出版、发行等知识生产活动中,逐步从“链式”发展到“网状”的Libraries at Web Scale范围,深入到各个社会组织的知识管理“点”中,拓展到读者知识社区服务和隐性知识发现及管理中时,就实现了与网络知识获取、网络出版、网络知识社区、组织的知识管理等读者网络知识活动关系的全关联,就在知识生产系统中起到了双向节点[28]的作用。到那时,图书馆就不仅仅只是知识发现平台,而且是基于知识创造平台,并真正成为知识平台[29]。

      6 结论

      关联理念对于图书馆职能转变的重要性是由图书馆的社会性决定的,是图书馆知识本质、技术本质、人文本质的统一需要。纵观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发展史,关联理念与技术方法贯穿始终。在中国,古代文献的“互著别裁”是一种关联,目录索引是一种关联;奠定早期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西方目录学是关于文献知识关联的科学;情报检索语言也是关于人类信息沟通交流的“关联”组织方法;“关联数据运动”更是大数据时代人类深化信息资源的组织,掌握和控制信息资源变化规律,挖掘信息资源知识资本的又一次知识数据关联的技术和方法革命。近年来兴起的文献采购“PDA”是供应商、图书馆和读者的关联;资源评价是资源仓储与用户使用记录的关联;下一代图书馆系统是关于图书馆业务流程、业务范围的全关联,关联理念对图书馆职能变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必须认识到:关联绝不是无度的,它受图书馆工作者智能与技能的影响,也受政策、法规和协议的制约,还受到技术和设备的限制。

标签:;  ;  ;  ;  ;  ;  ;  ;  

关联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能改革的重要思路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