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并发房颤56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邹琼超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1

【摘 要】目的:讨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56例患有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治疗后心室率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心室率。

【关键词】胺碘酮;慢性心衰并发房颤;临床效果

慢性心衰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临床表现常与侧心室和心房受累有关,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水肿、恶心等症状,而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病情较为严重,其房颤和心衰互相促进,会导致患者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的还会使患者死亡,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及早有效的对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关键所在,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所以为了研究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56例患有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56例患有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0.2±7.3)岁,病程1~6个月,平均(4.2±2.0)个月,其中患有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患者平均的心室率(152±16)次/min。观察组2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3.2±8.2)岁,病程1~6个月,平均(5.2±1.0)个月,其中患有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5例,患者平均的心室率(149±14)次/min。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均予以其低盐饮食治疗,同时予以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如利尿、吸氧等,另外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定期实施心脏彩超检查[2]。

1.2.1对照组,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乙酰毛花苷治疗,将0.4mg乙酰毛花苷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混合,配置成20ml的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针对于治疗30分钟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再次追加0.2mg乙酰毛花苷,总剂量不得超过0.8mg。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则采用胺碘酮治疗,静脉滴注,首先滴注十分钟150mg,随后将速度降低,改为1. 0 mg /min,持续滴注6h左右,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量,针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在18min后继续滴注150mg的胺碘酮,1d内的使用量不得超过2000mg[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室率和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房颤不发作,心室率小于100 次/min 或下降20%;

有效:患者治疗后房颤为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明显降低;

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71.42%,观察组的有效率92.8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有并发发房颤风险,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患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房颤有引发血栓栓塞的风险,快速房颤还会诱发心衰的急性发作,长时间快速房颤甚至加重心脏扩大。在临床中慢性心衰并发房颤主要为3种形式,房颤发作使心衰加剧、失代偿心衰诱发急性房颤发作、永久性房颤合并进展性心衰,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针对于临床治疗,其主要治疗原则为首先,评估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实施抗栓治疗;其次控制患者的心室率;随后评估患者是否复律。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而常见的药物为洋地黄、钙离子拮抗剂、普罗帕酮和 β 受体阻滞剂等,但在合并心衰时,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就不是很理想[4]。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多种通道的阻断剂,其表现为组织内向电流、钙、多种外向电流甚至α和β受体,可以种植心动过速,增加心率的自律性,触发折返激动的活性,另外该药物对促进心律失常的作用较低,因此不会影响室性传导,不会导致心衰的加重,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抗颤效果。并且有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胺碘酮可以有效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处的自律性,降低其心房、房室的传导,延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电位,但是其服用方式的不同导致其效果也不同,多数情况下,均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为轻的患者可使用口服治疗[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室率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的患者心室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有效率92.8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酰毛花苷,其安全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于慢性心衰并发房颤的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可恢复患者的心律,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梁金元.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0):894 -895.

[2] 凌 云 .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疗效分析 [ J ] . 西部医学,2012,24(06):1119—1120.

[3] 郝世英 .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J ] .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83—184.

[4] 郑宏兵,杨弃 .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J ] .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25—26.

[5] 许惠菊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J ] .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06):1115—1116.

论文作者:邹琼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并发房颤56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邹琼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