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普通话负词的早期习得_语义分析论文

儿童对普通话中否定词的早期获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话论文,儿童论文,否定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文献回顾

儿童对否定的获得是语言获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的研究有Klima和Bellugi(1966),Bellugi (1967),Bloom(1970),McNeil和McNeil(1968),Wode(1976),Pea(1980),Ito(1981),Choi(1988),Kim(1997)等。对普通话否定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陈鹤琴(1925)。该研究记录了1名儿童在英汉双语环境中早期语言的发展情况,观察到该儿童在1岁3个月时能说“不要”(陈鹤琴1925:225)。此后也有一些相关研究问世,如李行德(Lee 1981,1982)。

此类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

问题一:否定概念在儿童语言中出现的顺序。

Bloom(1970)把否定句分为三类,并发现英语儿童获得它们要经历下列顺序:

(1)否定物体存在→表达拒绝→表达命题的否定

Pea(1980:165-66)在对6名英语儿童长达一年的观察后,发现其获得否定概念的顺序是:

(2)表达拒绝→表达消失→对真值功能的否定

McNeil和McNeil(1968)发现,日语为母语的儿童最先表达的否定概念是“否定物体存在”。Choi(1988)对法语、英语和韩语进行的跨语言研究显示,儿童获得否定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3)第一阶段:(否定存在)(注:根据Choi(1988:525)所给的注释,不同儿童可能在不同的阶段获得加括号的否定概念,有的可能早,有的可能晚。),禁止,拒绝,(失败)

第二阶段:否定命题(没有能力,认知性的否定)

第三阶段:规范性的否定,推断性的否定

关于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儿童获得否定概念的情况,请参见Lee(李行德1981,1982)。从对受试XM从 01;05;00(注:本文对儿童年龄的标识采用统一格式。大写英文字母是儿童的代号,如CY。数字是儿童被访时的年龄,“YY;MM;DD”分别代表“年;月;日”。)到01;11;02年龄段长达25小时的录音和观察资料中,Lee(李行德1982:277)发现,在语义层面上,XM对否定概念的获得呈现如下顺序:

(4)否定物体的继续出现→否定物体的存在→拒绝/禁止→对能力的否定→否定物体名称→否定事件的发生→否定物体的特性或状态→否定事件的继续发生

从表达层面来看,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5)否定物体的继续出现→否定物体的存在→否定物体名称(用语音标志)→否定事件的发生→拒绝→否定物体的特性或状态→否定事件的继续发生→对能力的否定→否定物体名称(用形态标志)→禁止

Lee(李行德1982:278)提出,语义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否定语义的发展过程应存在普遍的发展规律,而否定词本身的发展则不一定有普遍顺序。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由于不同学者对否定概念的定义不统一,所以从其研究结果中很难得出不同母语环境中儿童获得否定的普遍顺序。

问题二:否定词在儿童的否定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

在对3名英语儿童的语料进行分析后,Bellugi(1967)发现,这些儿童在获得否定的过程中,会先把否定词放在名词短语、动词短语或主谓句前,如:

(6)No supper.

(7)No eat.

(8)No the sun shining.

NEG(注:用NEG表示否定词。)晚餐NEG吃NEG太阳 照耀

不吃晚餐。不吃。太阳不在发光。

然后到了一定阶段,儿童才会将否定词从句外移到句内。

Bloom(1970)的语料只有否定词出现在名词或动词短语前的例子,没有否定词放在主谓句前的情况。因此,与Bellugi(1967)的结论不同,Bloom(1970)认为儿童一开始就是将否定词置于句中的。像“No Lois do it.”这样的句子中,No只是与前面的句子相衔接,而和后面的主谓句无关。

关于汉语,Erbaugh(1992:434)提到来自Pang(02;10;00)的语料:

(9)不天气冷才可以去游泳。

Pang将否定词直接放在了条件从句的句首。要表达同样的意思,成人则会说:

(10)天气不冷才可以去游泳。

纵观汉语关于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词汇习得的角度来看,现有研究缺乏长期获得的自然语料的支持;从语义发展的角度来看,说普通话的儿童对否定概念的获得是否存在共性,目前的研究仍然难以给出满意的回答;在否定的句法习得方面,儿童早期使用的否定结构是怎么样的,他们关于否定的句法知识是如何发展的,已有的语料和讨论都还很不充分。为此,针对课题的研究焦点和汉语的研究现状,并基于长期跟踪所获的语料,本文拟从词汇、语义和句法三个方面讨论普通话儿童对否定的获得情况。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跟踪的对象是3名生长在北京的儿童,语料收集工作是从他们1岁左右开始的。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使用语言是普通话。表1列出了这3名儿童的简单信息:

表1 受访儿童的信息

儿童 性别出生日期 父母籍贯访问时段

CY女2001/12/30父:湖北/母:黑龙江00;10;05-02;04;31

SJQ

女2001/10/16父:山西/母:吉林 01;02;06-01;11;29

ZTX

男2001/12/20父:湖北/母:北京 00;11;18-02;06;02

2.2语料收集

语料的收集采用家庭访问形式。原则上,每次家庭访问的时间是1个小时。访问在2岁以前,1周1次;2岁以后,则2周1次。在访问过程中,对受访儿童与周围人群的自然语言交流进行录音和录像,接着对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而后根据CHILDES对儿童语料的转写格式人工进行文字转写,最后再由一名非转写人员核查。(注:关于CHILDES的有关信息和转写规范,参见http://childes.psy.cmu.edu。)(注:所有的转写和核查人员均说标准和流利的普通话。)本文使用的少部分语料未作全部访问内容的转写,仅转写了含有否定词语的对话片段。关于语料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使用语料的转写情况

儿童全部转写的语料(/次)部分转写的语料(/次)

CY 65

0

SJQ

245

ZTX

492

合计 138

7

2.3语料选择

本文只讨论儿童自发使用含有否定标记“没”、“没有”、“不”和“别”的否定结构;只关注语言表达层面上的获得情况,不讨论儿童如何使用神情、手势等非语言手段来表达否定概念。(注:根据对一个在贵阳话和普通话语境中成长的女童的观察,她在01;01;00左右已经能用摇头和点头来分别表达否定和肯定的意愿。本研究暂不讨论儿童的语言前行为,这是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语料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

1)不讨论发音不清晰,以至于转写和核查人员都无法辨别内容的词语;(注:在转写文本中,会使用拼音来替代汉字,以表示儿童在早期发音与成人的相比有些差异但仍能辨别出来的词语。)

2)不讨论否定词用来表达非否定的语气,如疑问;

3)不讨论含有否定词的一些固定的客套话、专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注:不考察这些形容词和副词,是因为它们有的根本没有对应的肯定式,如“差不多”、“光不溜秋”。)

4)不讨论出现在故事、诗歌和歌曲中的话语;

5)在计算使用频率时,若儿童直接重复成人刚说过的话,不计算在内;如果成人和儿童相同的话有间隔,计算在内;假如儿童重复自己的语句,则只计一次。

3.语料分析

“没”、“没有”、“不”和“别”是普通话中主要的否定词。从意义与形态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根据语料,将3名受访儿童表达过的否定概念与语言形式间的匹配情况归纳为表3:

表3 儿童语言中的否定概念与语言形式的关系

在句法表现方面,“没”、“没有”、“不”和“别”可以与其它词有下列搭配方式:

表4 (注:本文使用以下省略形式:N(名词)、PRON(代词)、V(动词)、MOD(情态动词)、ADJ(形容词)、ADV(副词)、COMP(补语)。)否定词的主要句法表现

+N +V +MOD+ADJ+ADV

没/没有√ √ √ √

不 ×⑩√

√ √

别 √

√ × √

注释:

⑩“不”可以用在名词前构成形容词,如“不道德”;或在一些特定的结构中否定名词,如“一点也不+N”。但除此之外,“不”一般不能直接放在名词前来否定名词。

下面分别从词汇、语义和句法三个角度来分析儿童对这4个词的获得情况。

3.1词汇获得

表5显示3名儿童第一次使用“没”、“没有”、“不”和“别”的年龄。

基于语料,我们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第一,2岁以前,操普通话的儿童已开始使用母语中的主要否定词“没”、“没有”、“不”和“别”(见表5)。

表5 否定词的始现时间(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讨论所涉及的部分详细语料无法刊出。如读者对此有兴趣,可与作者本人联系。)

否定词CY SJQ

ZTX

没01;02;13 01;02;2001;05;19

没有 01;04;22 01;03;2301;06;22

不00;10;20 01;03;2301;03;17

别01;08;30 01;09;2701;07;12

第二,不同否定词的获得次序存在局部的个体差异。4个否定词在3名儿童的语料中所出现的次序分别是:

(11)不→没→没有→别 (CY和ZTX)

没→没有→不→别 (SJQ)

差异体现在“不”和“没/没有”出现的先后顺序上。

第三,儿童最初对不同否定词的使用频率因人而异。选取每个儿童最初使用“没(有)”和“不”后的10次访问语料来作详细分析后,发现存在个人差异:ZTX和SJQ使用“没(有)”要远多于“不”,而CY使用“不”和“没(有)”的频率则差不多(见表句6)(注: 10次访问的时间分别是:(注:10次访问的时间分别是:

表6 儿童早期使用“不”和“没(有)”的频率

儿重 汉(有) 不

CY 45.7%(16/35)

54.3%(19/35)

SJQ 78.3%(72/92)

21.7%(20/92)

ZTX75.9%(148/195) 24.1%(47/195)

第四,形态的繁简影响词汇的获得时间。如果不同的词在意义上相等,那形态简单的词先被获得,这从“没”的出现早于“没有”这一现象中得以佐证。

第五,能表达更多意义的否定词被儿童优先获得。“别”是在3名儿童语料中最后出现的否定词,这是因为该词在表达劝阻和禁止时,可以用“不”来替代。以SJQ的语料为例。“别”是在她01;09;27时出现的,在此之前她使用“不”来表“劝阻”,如:

(12)*妈妈:你不看,妈妈关掉了。

*儿童(注:文中转写语料中的“儿童”即指受访儿童。):妈妈妈妈妈妈不关。

SJQ 01;09;04

(13)*妈妈:你要慢一...。

*儿童:妈妈不挡着。

SJQ 01;09;11

即使在“别”出现后,她有时仍会使用“不”来表达“劝阻”:

(14)*妈妈:没关系。哥哥玩儿一下。

*儿童:哥哥不动姥爷的了。

SJQ 01;10;15

(15)*阿姨:走路声音小点儿啊。

*儿童:xxx哥哥不上床。

SJQ 01;10;15

3.2语义获得

对否定获得情况进行语义分析时,本文先从自然语料出发,将儿童语言中含有否定词的结构参照成人的语义系统进行分类。对3名儿童的语料分析后,发现他们早期主要运用否定词来表达表3中的8种否定概念。表7列出了这些概念在语料中第一次出现(即始现)时间:(见表7)

基于表7,我们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第一,否定语义的发展应有在共性。相同母语的儿童和不同母语的儿童在获得否定意义时均可能呈现个人差异,但有些核心概念应是他们普遍最先获得的。

3名儿童对不同否定概念第一次使用的时间虽然存在个人差异,但整体来看,“否定人或物的‘存在’”和“否定物体的性状或习惯性的行为”是他们共同最早使用的概念。先就汉语的研究结果来看,“否定‘存在’”相对优先获得,这一观察结果与李行德(1982)的发现一致。只不过在定义否定概念和分析语料时,我们将李行德(1982)的“否定物体的继续存在”和“否定物体存在”合并为“否定‘存在’”。再从跨语言对比研究的成果来看,本文的观察也与McNeil和McNeil(1968)及Bloom(1970)和Choi(1988)的发现吻合,仅与Pea(1980)的观察有所不同。语义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必然存在语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表7 否定概念在CY、SJQ和ZTX语料中的始现时间

语义发展的共性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得到证实。在我们的语料中,“劝阻”、“否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和“否定状态或行为将发生或持续”是3名儿童共同较晚获得的概念。

第二,不同否定概念在儿童早期语言中出现的频率表现出共性。

再次选取3名儿童在第一次使用“没(有)”和“不”后的10次访问语料,以便讨论他们使用“没(有)”和“不”来表达不同否定概念的频率(见表8)。

表8 “没(有)”表达的否定概念在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注释:

(14)在下面的语言片段中,ZTX错误地使用了“没”来回答研究者的问题:

*研究者:坐不坐?

*儿童:没坐。ZTX 01;07;00

“否定存在”是3名儿童最初用“没(有)”来表达最多的否定概念,在各自语料中出现的频率分别是:CY 100%(16/16),SJQ 70.8%(51/72),ZTX85.8%(127/148)。

表9 “不”表达的否定概念在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表9统计表明,儿童最早几乎只用“不”来实现“否定物体的性状或习惯性的行为”和“表达拒绝或否定意愿”这两个否定概念。在2名女孩(CY和SJQ)的语料中,“不”几乎都用于“表达拒绝或否定意愿”(CY频率为84.21%(16/19),SJQ则为90%(18/20));在男孩ZTX的语料中,该词则更多地(62%(29/47))被用来表达“否定物体的性状或习惯性行为”。早期儿童使用否定概念的频率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与性别存在联系,这需考察更多儿童的语料方可验证。

第三,语义的获得可能先于句法的获得。(注:语义获得和句法获得谁先谁后,谁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大,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所获得的语料远不足以就此课题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证据是下文3.3中的例句(16)和(17)。SJQ在意义上已经会运用否定词来否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她在句法上尚未完全掌握母语中可能性补语的否定结构。

3.3 句法获得

表10-12显示了语料中3名儿童所使用的主要否定结构的始现时间,它帮助我们勾勒出儿童早期语言中的否定结构是如何从单字到句子这一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基于语料,我们归纳出如下发现:

第一,普通话儿童对基本否定结构的获得过程存在共性。

表10 含“不”的否定结构在语料中的始现情况

注释:

(16)CY和ZTX第一次使用“不”就是将它用在被否定的成分前的。

(17)下文(16)中,SJQ是完全重复成人刚说过的话,故未统计在所考察的语料中。

CY,SJQ和ZTX获得含“不”的句法结构时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首先,单独使用“不”或“不-V”;而后,使用“N-不-V”或者“V-不-COMP(-N)”;最后,否定结构逐渐复杂,出现“N-V-不-COMP(-N)”和“N-不-V-N”。

从表11可以看出,随着儿童语言经验的丰富,含“没(有)”的否定结构也由简变繁。

表11 含“没(有)”的否定结构在CY,SJQ和ZTX语料中的始现情况

首先,单独使用“没”来进行否定。然后,在“没(有)”前或后加上一个句法成分(如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最后,将“没”用在“没-V-COMP”或“N-没(有)-V(-COMP)/(-N)”结构中。

“别”的出现较晚,始现时间分别是01;08;30(CY),01;09;27(SJQ)和01;07;12(ZTX)。在01;07;00至 01;10;00阶段,3名儿童的句法知识已经相当丰富,这从他们在此阶段所使用的否定结构的复杂程度上可略见一斑(详见表10和表11)。因此,获得“别”时,儿童可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就直接将“别”用在简单的主谓句中,见表12。

表12 含“别”的否定结构在语料中的始现情况(注:表中的阴影表示相关结构在所掌握的语料中没有出现过。)

注释:

(19) CY在01;04;00时段复述故事时,曾经使用过“别-V”的结构。

第二,普通话儿童初期使用的否定句是以谓语为核心的,而后在谓语的左右加入其它成分。表10和表11的分析结果反映出,以谓语动词为核心的否定结构最早获得。再从使用频率来考察。在3名儿童第一次使用“没(有)”和“不”后的10次访问语料中,他们也多是单独使用否定词或在否定词后加入谓语。

表6、8、9、13和14分别从词汇、语义和句法的角度,以出现频率的形式,反映了3名儿童在首次使用“没(有)”和“不”后2个月中使用否定的总体情况。

第三,“(N-)V-不-COMP”和“不-V”的获得情况从句法的角度告诉我们,儿童关于否定焦点和否定辖域的知识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根据表10,“(N-)V-不-COMP”的出现晚于“不-V”,这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对“(N-)V-COMP”中补语(COMP)进行否定时,儿童是否一开始就能准确将否定词移到动词后并放在补语前?在语料中,还发现以下使用情形:

“6)*儿童:不找见了。

*妈妈:找不见了。

*儿童:找不见了。

SJQ 01;08;13

(17)*妈妈:拿得出来吗?

*儿童:不拿出来。(据情景,她要表达“拿不出来”。)

*研究者:拿得出来吗?

*儿童:我不拿出来。

SJQ 01;08;13

从SJQ的语料来看,儿童最初否定动词补语时,可能会错将否定词放在整个动词短语前。否定词从整个动词短语前移至补语前的变化,表明儿童对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开始敏感,并且意识到汉语线性的特点使得否定词的辖域往往只能覆盖它后面相邻的成分。3名儿童的“V-不-COMP”始现时间分别是01; 08;03(CY),01;09;04(SJQ)和01;07;21(ZTX)。由此可推断,普通话儿童在01;07;00至01;09;00左右对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已经变得敏感。

第四,本研究未发现系统的语料来支持Bellugi(1967)的观点,即所有儿童在获得否定时,都一定会经历将否定词用在名词短语和主谓句前的过程。

在CY的语料中,有一例她将否定词直接置于名词前的情况:

(18)*儿童:不聪明。

*研究者:漂亮吗?

*儿童:不漂亮。

*妈妈:我看你是疯子。

*儿童:不疯子[=!朝向妈妈]。

CY 01;11;23

除(18)外,没有发现更多的同类语料。另外,根据采样的研究人员汇报,SJQ在01;08;00年龄段有将否定词用在主谓句前的情况:

(19)*儿童:不水喝了。

但在所使用的转写语料中没有发现其它相同情况。

第五,普通话儿童在组建否定结构时,有时也将被否定的词语进行错误的语义切割。如:

(20)*研究者:心在哪,毛毛?

*研究者:你摸摸给阿姨看看

*研究者:心呢?

*儿童:&bu3帮&bu3忙。

注释:他说“不帮不忙”。

*研究者:啊,不帮忙。

*研究者:不帮忙。

*研究者:不是说不帮不忙。

ZTX 02;00;15

4.余论

基于自然语料,本文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义三个角度探讨了儿童早期对普通话否定概念的获得过程,讨论则围绕语言发展过程中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展开。词汇方面,我们发现普通话儿童在2岁以前开始使用母语中主要的否定词;不同否定词的获得次序存在局部个体差异;儿童最初对不同否定词的使用频率因人而异;形态上的繁简影响词汇的获得过程;语义越丰富的否定词,越早获得。语义方面,我们报告了儿童早期语料中的主要否定概念的始现时间和使用频率,发现否定语义的发展存在共性,推测语义的获得可能先于句法的获得。句法方面,本研究揭示了儿童自发使用的否定结构由简到繁的转变过程,发现在此获得过程中存在共性,提出了儿童开始对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敏感的大致时间和证据。

关于否定概念的儿童获得研究,建议今后的研究从语言和语言前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否定表达的语用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行为是如何衔接的;表达否定的语言前行为能从一个侧面揭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以及认知发展和语义发展的联系。就语言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来说,还需要更多系统的、不同个体的语料来帮助验证与普遍语法相关的所有假设。

标签:;  

儿童普通话负词的早期习得_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