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对比分析论文_戴斌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 4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低位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应用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0.35±5.25)min,术中出血量(35.47±4.21)ml,切口长度(2.76±0.88)cm,住院时间(4.61±1.0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66.85±8.97)min,术中出血量(73.26±10.36)ml,切口长度(8.97±2.13)cm,住院时间(8.44±2.3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5%显著低于对照组2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手术应用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良性结节

甲状腺良性结节属于临床常见的外科系统疾病,一般为单侧良性结节,好发于女性,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限流,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容易发生出血和疼痛、粘连等并发症,影响了术后康复[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小切口手术既可以隐藏患者手术伤口,同时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深得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2]。本研究对比了两种手术方法应用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男11例,女44例;年龄26~67岁,平均(42.62±3.11)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6.88±1.35)年。观察组55例,男14例,女41例;年龄24~69岁,平均(42.82±3.23)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93±1.41)年。所有患者均经CT或者超声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症状可伴有嘶哑、气管移位等体征,所有患者均获取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通过后实施。排除标准:除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除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除外精神疾病患者和孕产期、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头部太高,颈部伸展,在患者胸骨上缘距离2-3cm行颈部横向弧形切口10cm,纵向切开甲状腺被膜暴露甲状腺,分离甲状腺动静脉并结扎后切除甲状腺病变,逐层缝合后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

观察组:采取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在颈静脉位置横向切口2.5cm,充分将肌下层进行分离,暴露手术视野,利用鼻内镜将患者甲状腺分离,自上至下使用超声刀将血管切断,最后将甲状腺韧带切断,取出手术样本,缝合剩余组织,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患者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粘连、颈部麻木、切口感染、吞咽不适、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19.0 进行处理,所有计量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c±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指的是在甲状腺内肿块可以随着患者吞咽伴随甲状腺发生移动,一般好发于中年女性,甲状腺良性结节属于临床高发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退行性病变、炎症等因素造成,患者表现为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大以及甲状腺囊肿,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病程延长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3-4]。以往临床主要采取传统的大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由于切口较大,造成颈前正常血液、淋巴回流过程发生阻碍,术后切口部位皮肤与皮下组织水肿明显,术后切口部位出现皮下结节和并发症几率较高,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颈部的肌群进行离断,术后容易发生颈部活动受限制、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由于在离断肌群或者牵连神经导致舌骨和喉运动产生影响,容易发生误吸和呛咳[5]。

目前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外科飞速发展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小切口手术一方面由于手术切口较小,可以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且口感染发生,能够缩小手术瘢痕不至于影响美观,尤其在女性患者中对于提升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6]。另一方面小切口手术能够避开血管和周围组织降低破坏程度,手术操作中可以规避颈白线,避免由于缝扎颈前浅静脉造成人体损伤[7]。此外该术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甲状腺进行直视精确分离、切割,在离断较粗的动静脉时可以减少结扎和缝扎操作,避免由于空间狭小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手术过程中通过保留完整的后被膜防止损伤喉返神经,有效的保护了甲状腺组织[8]。

综上所述,低位小切口手术应用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海鸿,张良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5,1(31):18-19.

[2]田丽君,李鹏.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探讨[J]. 系统医学,2016,1(4):36-38.

[3]高峰,吴迟.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比较[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5):514-516.

[4]孙太冉,李秀芬,鲁蓓,等.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对比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173-175.

[5]刘江豪,张磊,李刚,等.小切口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甲状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eta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1(6):667-675.

[6]聂松.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J]. 世界中医药,2017,1(a01):295-295.

[7]吕夕东,郭榆江,潘瑶.甲状腺良性结节应用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学信息,2015,1(28):96-97.

[8]蒋易君,杨江涛,景巨鹏.甲状腺良性结节行低位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2071-2071.

论文作者:戴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对比分析论文_戴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