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_社会资本论文

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资本论文,关系论文,社会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中国大学的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中,针对就业绩效的研究已被相关学者所关注,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成果以及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绩效问题已不仅成为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所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之所在,更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应用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息流动,帮助个人获得就业的信息和机会,有利于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探析大学毕业生利用社会资本对其就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一、文献探讨

(一)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社会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可以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纳入社会资本的范畴。从此以后,社会资本的概念获得认可。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从而使得社会资本成为人类社会中区别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而存在的另一种资本类型。

事实上,社会资本将传统资本理论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兼有社会性和资本性的属性,加之其概念比较宽泛,使得社会资本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包容性,激发了国内外不同科学学者的研究热情。迄今为止,社会资本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研究的不同层面①,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力和解析力的新范式。

对社会资本的界定,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社会资源观。很多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它们可以创造价值,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增值,它体现为成员身份、社会网络和个人关系。二是社会规范观。学者们主要是从规则、信任、制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三是摄取能力观。将社会资本看做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身份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2]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社会资本分为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和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至今,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边燕杰指出:虽然存在多种定义,但社会资本的基本定位是清楚的、内涵是明确的,即社会关系网络。[3]

虽然对于社会资本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要义一致,如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本的特殊形式,具有工具性效应等。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是指嵌入个体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种社会性资源,它不依附于个人的存在而存在,而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关系获取,具有资本的特征。利用这种社会性资源能够降低行动成本、获得必要的信息支持,因而有利于拥有社会关系资源的个人或群体获取稀有资源,实现特定目标。本文主要考察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影响,关注的是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出于这一研究目的,我们将社会资本界定为处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即人际关系网络。

鉴于我们的研究视角是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因此,我们在这里针对有关学者在微观社会资本研究方面进行比较。相关学者发现,个人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关系来获得通向所需资源的途径,并进一步区分了微观社会资本的三个面向: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对这些资源的使用。[4]大量研究表明:一是弱关系[5]可以提供很好的信息途径[6]、工作机会[7]以及知识[8]。二是强关系,诸如朋友等强关系则可以提供社会影响[9]、社会支持[10]以及长期的合作行为[11]。

学术界对绩效的解读非常宽泛,目前较为普遍认同的是绩效为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中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个方面。伍满桂等人在对就业绩效的研究中,提出就业绩效应包括两个维度: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获得绩效是指个体获得就业机会的顺利程度;持续绩效是指个体找到工作后能否持续下去,还与获得的工作的满意度相关。[12]基于此,我们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层面。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②是一种社会行为,大学毕业生个体就业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资源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大学毕业生个体就业绩效的内涵不应该仅仅以能否就业为衡量的标准,且还应包括就业过程和就业的结果,就是从就业成本与就业质量两方面来加以评价,才更符合实际和更科学。

(二)社会资本和大学生就业绩效关系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与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对社会资本与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关系的系统研究还处在拓荒阶段。

我们在检索归纳的基础上发现,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做出了肯定性的结论,特别是国外关于社会资本影响就业的理论模型都是建构在搜寻匹配框架之下。这一理论模型认为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工作空缺信息的传递而发生作用的。他们建构这一模型的理由如下:一是基于分析与建模的需要,二是基于建立了较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披露制度③,三是基于获得工作职位不是通过拥有某些社会资源而获得。因此,国外学者在对社会关系强弱与就业结果的研究表明:弱的社会关系对寻找工作更有效。特别是对白领求职者的研究发现,弱关系仅仅只是扮演信息平台的角色,能够提供重复性低的信息,使得求职者往往能够流动到一个地位较高、收入较丰的职位。强关系则是通过亲属和朋友等得到的信息,信息重复性高且带有比较强的约束性,使得求职者往往失去许多机会,导致其向上流动的机会锐减。

在研读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时,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就业数量层面的问题,大多局限于社会资本对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所起的作用,而对就业质量研究,特别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很少。国内学者在对社会资本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多数学者是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相结合的角度来剖析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运作空间。代表人物有郑晓涛、李旭旦等。[13]二是少数学者剖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代表人物有陈成文、谭日辉等人。[14]三是部分学者将社会资本引入人口流动决策模型,代表人物有周玲等人。[15]四是社会资本对求职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代表人物有吴欢伟等人。[16]五是社会资本微观领域的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研究,代表人物有边燕杰、张文宏等人。边燕杰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无职务的人相比,国有企业经理更有可能提供关系资源;与集体单位相比,国有单位关系人更有可能提供关系资源;关系人的单位主管部门越高,更有可能提供关系资源。[17]边燕杰等人还通过纵向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中国社会强弱关系的变化。如中国社会从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强关系假设就持续有效,而弱关系假设解释力则不强,④彰显了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独有的特点:正是儒家文化导致的中国社会浓厚的“面子”和“人情味”,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显现出巨大的强关系作用。[18]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形成,导致社会资本在“人情”方面的作用开始弱化,更多地承担传递就业信息的作用。六是截取某一年份的数据来分析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作用。陈成文、邝小军对湖南省高校在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证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显著。[19]岳昌君认为,影响大学生求职与起薪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自身的人力资本,而社会资本的影响并不明显。[20]郑美群等人在对长春市三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当明显,但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能够对拥有的社会资本加以充分的运用。[21]黄颖梅对大学生社会资本与初次成功就业的关系做了研究。[22]胡永远对个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23]陆寅申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24]

本文从作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视角出发,把大学毕业生拥有的社会资本进一步分解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已被个体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进而分析社会资本在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二、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一)概念界定

1.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资本

本文中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寻找工作期间,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之中,个人拥有并可以为个人所调用的资源,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网络顶端等。二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这一工具性行动中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所谓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是指为获得工作实际调用的社会资本,包括父母的社会地位、关键帮助人的社会地位、帮助人的数量等。

2.就业绩效

结合绩效的定义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中的就业绩效是就业活动中的效率与结果。成本往往是衡量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作为衡量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就业质量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层次、动向、性质和优劣等方面,即大学生的就业结果。因此,本文将就业绩效分为两个维度: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

(二)研究假设和模型

根据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我们认为社会资本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从功能上动员社会资本结构的各种要素,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特定的就业目标。

1.可调用的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够完善,国内统一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没有形成。因此,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缺乏公开性和易得性,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25]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想获得有价值的岗位信息,就必须支付一定的信息交易成本,大学毕业生可通过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方便快捷地收获有用的信息,缩短求职期限,减低就业成本。[26]⑤社会资本中的网络顶端反映了这个人的社会交往网络的地位的最高层,进而反映这个人的社会地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影响周围人对其能力的评价。[27]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H1):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越多,其就业成本越低;(H2):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越多,其就业质量越高。

2.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和血缘关系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离不开对家庭这一社会资源的利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其家庭背景已经决定了他能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28]因此,家庭背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层次。[29]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如求职,个人所使用的关系人(社会资本)的社会经济地位对能否获得理想的结果非常重要。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H3):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越多,其就业成本越低;(H4):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越多,其就业质量越高。综上所述,本文的概念模型可以表述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

(三)对变量的描述

根据本文中对于社会资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拟选取可以合适度量社会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键指标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大学生的就业绩效作为因变量,具体的描述如下。

1.自变量描述(见表1)

2.因变量的描述(见表2)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本文利用调查问卷法。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专业、学生干部经历和政治面貌;第二部分为自变量的测量,引用的是汪庆尧设计的社会资本测量题项,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差异、网络顶端、父母的社会地位、亲属的社会地位、关键帮助人的社会地位、与关键帮助人的熟悉程度、联系频率以及关键帮助人的数量,来调查大学生的社会资本;[30]第三部分为因变量的测量,其中就业成本引用的是陆寅申[31]所采用的测量量表,分别从简历份数、面试次数、时间、资金、客观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来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考查。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形式。

(二)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样本选择主要是以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某财经类高校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某理工类高校的2010年应届毕业生为主,并部分选择毕业了一两年的往届生,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专业涵盖文理科。由于大学毕业生同质性较强,因此,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够代表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有关就业社会资本方面的情况。为方便调查,在考虑了性别、生源地、专业等基本信息外,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4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有效回收率89.3%。(见表3)

如表3所示,调查样本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多集中在22岁和23岁,专业以文科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选择样本时,社会关系多集中在和我们相近的专业方面,且在专业统计处理时将商学院所有专业按文科处理;而在学生干部经历和政治面貌方面,抽样总体也符合正常规律。

(三)数据分析

1.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076,相关性很低,而且sig=0.150,远远大于0.05,即两者即使有低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也不显著,而且从两者的散点图中可以看到,就业质量Y1和就业成本Y2随机分布,无规律性特征。因此,在此认为Y1和Y2之间相互独立。(见图2)

图2 就业质量和就业成本的散点图

2.大学生个人特征对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影响

第一,性别、专业和学生干部经历对就业成本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就业质量和就业成本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相互独立,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个人特征对就业绩效的影响。(见表5、表6)

从表5中可以看到,性别、专业和学生干部经历对应的就业成本的F值分别为1.199、5.989和0.023,显著性概率分别>0.05、<0.05和>0.05,说明只有专业对应的就业成本方差差异显著,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性别和学生干部经历的就业成本服从正态分布。又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5,说明如果按性别、专业和学生干部经历分组,那么对应的两组之间的就业成本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理,在表6中,性别、专业和学生干部经历对应的两组之间的就业成本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理,在表6中,性别、专业和学生干部经历对应的就业质量的F值分别为4.030、4.030、0.912,显著性概率分别<0.05、<0.05和>0.05,说明性别和专业对应的就业成本方差差异显著,不服从正态分布;学生干部经历的就业成本服从正态分布。又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5,说明如果按性别、专业和学生干部经历分组,那么对应的两组之间在就业质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生源地、政治面貌对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影响。按生源地和政治面貌可以分为三组,即三个独立的样本,运用One—way ANOVA,即单一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生源地、政治面s貌差异对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影响。(见表7、表8)

从表7中可以看到,F值分别为1.047和0.078,其sig值>0.05,说明按生源地或政治面貌分成的三组,这三组的就业成本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从表8中可以看到,生源地和政治面貌对应的就业质量F值分别为1.826和2.176,其sig值>0.05,说明按生源地或政治面貌分成的三组,这三组在就业质量方面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在本次调查抽样中,个人统计特征对就业绩效,即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方面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3.拥有社会网络资源、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对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影响

我们利用结构方程对社会成本对就业绩效影响问卷做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各潜变量的因子负荷显著不等于0,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从图4可以看出,RMSEA=0.098>0.08,故模型拟合度一般。而且从图3、图4中还可以看出,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OR)与就业成本(JC)负相关,与就业质量(JM)正相关;而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UR)与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均正相关。可见,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和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越多,就业质量越高,但并不意味着就业成本一定低,如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可以带来就业成本的减少,而实际使用过多的社会资本反而有可能带来就业成本的增加。⑥

图3 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

图4 结构方程检验

(四)结果讨论

通过上面的结构方程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H2成立,说明了社会网络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中的就业过程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整个网络资源架构越多,越丰富,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质量的提高就会有更大的帮助,这与个人背景是极为相关的,不论是亲戚,或者朋友,社会地位越高,对于求职者的求职过程就更为有利,也会越容易得到相对较好的职位。而H1的不成立和H2的成立,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付出的就业成本与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没有显著关系,而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显著关系,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网络资本能够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及质量上有显著的提高,但并不能保证能够控制所使用的就业成本,这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的主要因素。

H3成立,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业成本与使用的社会资本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所使用的社会资本会增加就业机会,就业的概率也会变大,就业成本也会相应地缩减,比如说有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以依靠自己的背景优势很快地寻找到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时间成本以及还可以减少精力的损耗;同时,H4的成立,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使用可用的社会资本会对自身所寻求的就业质量显著相关,这说明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利用社会资本不仅可以迅速找到工作,而且对于工作本身的层次也会相应地提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是针对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使用的社会资本的多少以及高低来衡量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结果也表明:使用的社会资本越多,层次性越高,对于大学毕业生所求得的工作质量就会越好,这也是大学毕业生使用社会资本的最大出发点。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所得出的结果,我们筛选了问卷的第12题与22题的第二部分,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数据显示:有26位被调查者找到了党政系统的工作,然后反观其所使用的社会资本,有15位被调查者的关键帮助人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占被选样本的57.7%,关键帮助人是经理人员的有4位,占据被选样本的15.4%,两者占据总选取样本的73.1%,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求得党政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求职者所使用的关键帮助人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即关键帮助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其所找到的工作的质量也会显得较高。这也验证了前面的经过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现代社会,社会资本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的作用受到制度背景的制约,只有在人力资源市场制度尚未正式建立的阶段,社会资本才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那么,社会资本重要性也会日益下降。因此,对于研究就业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利用限制在特定阶段。

1.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在本文中选取了两个维度,即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和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对于这两种所分的维度,前者更注重客观情况,后者则侧重于对于被调查者的主观使用情况。在所收集的资料中显示,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不如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更为显著,表现为更有利于求职者获得的工作所花费的成本的缩减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正如格兰诺维特在弱关系研究以及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描述的那样,不仅弱关系在求职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这种传统社会中,强关系对于大学生显得也是格外的重要,这种以家庭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关系层面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绩效出现了不同的层次。正如在本文中所分析的那样,社会资本对就业的重要性已不仅是单个个体或者群体的独立层面,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关乎社会是否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社会资本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显性因素。

2.就业绩效

本文选取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作为就业绩效的两种维度。前者注重于就业过程中的付出,后者则强调就业过程的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较为理想的,同时拥有更多社会网络资源和所使用较多社会资本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更有优势,这既包括就业成本的降低,也包括就业质量的提高。

3.大学毕业生的个体基本情况在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间具有缓冲作用

在本文中,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了性别、年龄、生源地、专业、学生干部经历以及政治面貌等指标衡量,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性别与学生干部经历与就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就业过程中,性别与学生干部经历在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之间存在缓冲效应。因此,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会受到性别与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这样条件的限制。

(二)建议

正处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人力资源市场还处在初创时期,没有能够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还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加之现行的体制因素,如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行业分割和部门割据的状态,使得人力资源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传递呈现不太畅通和效率不高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每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分散地使用社会资本搜寻工作,进而带来就业信息传递渠道的大量堵塞,形成“拥挤效应”,导致人力资源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传递的骤然减速,使得整个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传递的成本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无法实现充分竞争,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较低,出现事倍功半的格局。同时,由于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处于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也进一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的不佳,影响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1.改革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规制,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库

政府必须要统一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并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不断改革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规制。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不能够完全市场化的市场,政府必须承担统一规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的建设责任,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增加财政投入,逐步完善符合国情而又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先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需求,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速大学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同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必须责无旁贷地建立和培养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保证个体的大学毕业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充分的人力资源信息,以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的提升。这对于提升个体的大学生毕业工作搜寻绩效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营造公平、透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有利于实现“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32]

2.控制高校发展规模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政府必须在高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避免盲目扩招热门专业和上办学层次,增加教育、教学和管理上的投入,合理配置高校资源[33],改革大学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选课计划,不断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外延,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善于合作与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大学还必须去行政化,实现高校内部资源向教学方面的优先配置;大学还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社会、生活待遇,确保优秀人才能够在第一线终身从教;大学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注重全面综合素质的教育前提下,不断培养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从业能力,增强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3.规制社会中介组织,提升其服务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中介组织成为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在改革开放和中国政府转变职能的进程中,社会中介组织得到快速的发展,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护国家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由于政府规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自身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当前从事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因此,需要政府的规范性管理,明确和规范政府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职能,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和支持。具体而言,政府从实际出发,对其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对现已存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改造和优化,有层次、有重点、分步骤地发展,通过法规税收等手段,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和举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的建设,促进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大学毕业生多样化就业的需求。同时,社会中介组织还需要树立良好的自律管理、自觉维护信誉的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中介组织的机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格局,彻底摆脱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的从属关系。

4.建构个人社会资本,提升自身的可雇佣性

首先,由于社会资本根植于社会关系中。中国社会特别注重家庭,家庭关系往往成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平台。以家庭血缘结构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是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应该注重家庭社会资本的开发,具体包括父母、家族在内的家庭亲缘系列,注意培养和维护与他们的良好关系。同时,还可以对家庭其他的关系网络形式的社会资本给以关注,适当介入。这种社会资本就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强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开发和使用。其次是建构个人社会资本。大学时代是个体走向社会和职业的一个过渡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转型期,可以通过不同的社团活动和其他活动⑦,来不断拓宽自己的关系网络,建构个人社会资本,提升自己社会资本存量。大学时代的社团活动⑧特别频繁,无形中就形成了大学生个人关系网络,建构了个人社会资本的基本平台。以校友为例,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与校友的接触,特别是有成就的校友接触,可以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有成就校友的引荐,可以与相关行业的高层次人物建立联系,进而获取相关资源,如需求信息与就业机会等。与此同时,其他活动的参与,对当今社会有个比较实际的了解,有助于良好的心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进而进一步激发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放矢地加以选课,建构个人独特的能力和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可雇佣性。

5.提升有效使用社会资本的能力

本文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社会资本的利用水平对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大学毕业生在建构个人社会资本和提升可雇佣性的基础上,必须注意提升有效使用社会资本的能力。如何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是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又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提高自己利用社会公共资本的能力,比如通过招聘会、招聘网络收集最新的信息;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提升自己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其次,大学生应该注意对非公共社会资本的利用,所谓非公共资本就是自己有别人不一定有的资本,即个人社会资本。这些资本是基于与自己的强弱关系形成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将这些资本结合,使之为自己就业提供最大的帮助。

6.消减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种种优势。但不可否认,过多地依赖社会资本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社会资本足以帮助自己找到很好的工作,而忽略了自身人力资本的构建。而拥有较少社会资本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认为社会缺乏公平性而放弃学业。因此,建议政府建立一个统一健全的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信息和招聘的透明度,尽可能消弭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

注释:

①如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社会资本与民主、青年行为问题、组织问题、就业问题、企业家和企业绩效问题等。

②就业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社会报酬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二是就业必须取得社会报酬,社会报酬是劳动的社会价值体现,它将就业同义务劳动和一般性的家务劳动区分开来,从实质上限定了就业的范围。大学生就业具有一般就业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体现在知识性、群体性、时效性、政策性、法制性等方面。

③由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市场建立时间比较长而趋于成熟,工作空缺的信息公开透明,就业人群能通过相关途径及时获得必要的就业信息。

④与20世纪70年代初格兰诺维特的“对于求职者而言,弱的关系网络可能比强的关系网络更有力量”的观点恰恰相反。

⑤如某个大学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的网络差异性越大,他就越有机会获得来自各行各业各地区的信息和机会,更多的机会选择也可为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带来更大的可能性。

⑥因为越利用社会资本,利用本身也会带来就业成本的增加,如人情债、请客送礼等。

⑦大学时代的其他活动:各种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家教、短期服务于企业等。

⑧社团组织活动属于社会联系范畴,这种社会联系是个人作为社会团体的成员与这些团体和组织所建立的稳定的联系,个人可以通过这种稳定的联系从社会团体和组织获取稀缺资源。

标签:;  ;  ;  ;  ;  ;  ;  ;  ;  ;  ;  ;  ;  ;  ;  

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_社会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