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计德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是一种解剖异常的半月板结构,其发病率较高,然而盘状半月板在非运动医学或膝关节专科容易漏诊。异常的半月板结构容易被损伤,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盘状半月板资料,对其发生发展、诊断、分型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 损伤 骨关节炎
正常半月板因其外观形态呈半月形,故称半月板,内外侧各一。外侧半月板为一2/3环形结构,前角后角大小相当。内例半月板呈半月形,其前角小而薄,后角则厚而重。在组织学上半月板是一种纤维软骨组织,由环状纤维呈前后走行构成半月板的主体,直纤维与斜纤维连接上下表面,放射状纤维连接半月板壁与游离缘。
1.盘状半月板
1.1盘状半月板的流行病学调查
盘状半月板因其体部肥大,呈圆盘状,故而得名。早在1889年,Youny[1]的一项尸体解剖研究首次发现膝关节外侧存在盘状半月板。Watson Jones [2]于 1930 年首次报道了内侧盘状半月板。大量临床病例统计表明单纯外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显著高于内侧[3]。国内蒋青等[4]报道2480例关节镜手术中外侧盘状半月板520例,而内侧盘状半月板仅2例。Yaniv 等 [5] 报道,外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为 0.4% ~ 17.0%,内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为 0.03% ~ 0.30% 不等,且亚洲人群略高于白种人。据胡勇等[6]在1167例患者均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研究中,外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22.7%,内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0.17%,双膝内外侧盘状半月板发生率0.09%。2005 年,白正武等[7]首次报道了国内内侧盘状半月板,迄今国内报道不过数例。
1.2盘状半月板形成的原因
目前对盘状半月板的发生有多种推断。 1948年,Smillie[8]首先提出了盘状半月板先天发育停滞学说。他认为在胚胎早期,半月板都是完整的盘状,而到了胚胎发育后期,发育的半月板盘中央因股骨髁的压迫而逐渐吸收形成半月状。但后来研究表明,胚胎时期的半月板并非盘状[9]。通过对150例12~ 43周胎儿的半月板及胫骨髁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吴柏年等[10]认为盘状半月板的发展过程是由正常型发展成幼儿型,以后转变成中间型,原始型盘状半月板是其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与Smillie的盘状半月板发育停滞假说正好相反。Kaplan[11]则不同意先天异常的假说,他报道在人类胚胎发育的任何阶段及任何对比解剖学上都未发现盘状的结构,因此提出盘状半月板是后天获得的。人们对盘状半月板的病因研究总体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二种学说, 多数学者倾向于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但具体的机理又各不相同,到目前尚未有一种假说能够得到大家一致的肯定。
1.3盘状半月板的临床表现
盘状半月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相关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报告[12-13]均以膝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行走困难、或伴弹响、久行后出现破行、关节间隙压痛、麦氏征阳性等为主要表现。其均为半月板损伤的典型表现,与普通的半月板损伤并无明显差别。无撕裂的半月板是无症状的,只有靠MRI或者关节镜确诊。
1.4盘状半月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
盘状半月板的 X 线片表现有[14]: ①呈“杯口样”改变的胫骨平台;②胫骨近端骨骺塌陷;③膝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增宽。磁共振成像(MRI) [15] 的盘状半月板损伤表现,矢状位上以5mm厚度出现连续“领结样”改变层数≥ 3 层、板面比≥ 0.2、半月板后角厚度≥ 4.4 mm。盘状半月板有多种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最常用的分型是 Watanabe 分型 [16],根据其覆盖胫骨平台面积大小分为 I 型 ( 完全盘状半月板 ) 与 II 型 ( 不完全盘状半月板 ),还有比较特殊的 III 型 ( Wrisberg 型 ),其与胫骨平台间无冠状韧带附着,仅靠 Wrisberg 韧带保持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盘状半月板与其损伤及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盘状半月板不仅形态异常,其质地也不如正常半月板坚韧,不能很好适应膝关节的复杂活动,因此,其易发生损伤而导致一系列变化。盘状半月板的存在改变关节内生物力学。盘状半月板宽大而厚,表面不光滑,边缘附着坚固,因而在关节内活动受限,在活动中极易受伤,发生碾磨、变性或撕裂。半月板损伤以后会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变,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被认为是生物力学负荷过重的结果,其中膝关节力线不良、肥胖和职业性过度使用都可能会引起膝关节超载[17]。而半月板一旦失去其功能,会造成关节软骨负荷增加,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还会引起膝关节力线不良,进一步引起膝关节负荷异常,故半月板损伤与骨关节炎互为因果 [18]。
3.讨论与展望
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病因尚未定论,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半月板为盘状的人口众多。目前国内对盘状半月板的研究主要集中手术技术、短期效果等的随访,对盘状半月板与膝关节生物力学以及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缺少缺少长期随访研究。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短期疗效好已经成为共识。以后应进一步研究如何避免盘状半月板的损伤,对于无症状的盘状半月板患者是否需要早期行关节镜手术,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Young RB,Cleland J,Mac Kay JY. The external semi -lu-nar cartilage as a complete disc. Memoirs and memorandain anatomy London,Williams and Nor gate,1979,1:179 -80.
[2] Jones R. Specimen of internal semilunar cartilage as a complete disc[J]. Proc R Soc Med, 1930, 23(11): 1588-1589.
[3] Cave EF,Staples OS. Congenital discoid meniscus: A cause of internal derangement of the knee. Am J Surg,1941,54(2):371-6.
[4] 陈东阳.蒋青.徐志宏 ,等.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与治疗2例报道.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6):706-7.
[5] Yaniv M, Blumberg N. The discoid meniscus[J]. J Child Orthop, 2007, 1(2): 89-96.
[6] 张旸,胡勇,程松苗,等. 双膝关节内外侧盘状半月板1例报道[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 v.33(9): 86-88.
[7] 白正武, 闫新峰, 张明, 等. 膝内侧盘状半月板1例报告[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9): 676.
[8] Smillie IS. The congenital discoid meniscus [J]. J Bone Joint Surg(Br),1948,30(4): 671-682.
[9] Murlimanju BV,Nari N,Pai MM,et al.Morphology of the medial meniscus of the knee in human fetuses[ J ]. Romanian Journal of Morphology andEmbryology,2010,51(2): 347-351.
[10]吴柏年,陈作人,陆凯,等.胎儿半月板及胫骨髁形态观察与测量[J].浙江医学,1994,16(5): 267-268.
[11] Kaplan EB.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of the knee joint[J].J Bone Joint Surg(Am),1957,39(1): 77-87.
[12] 张俊,李箭,杨勇,等. 关节镜诊治罕见膝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二例[C]//2009年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大会摘要:2009:1.
[13] 陈东阳,蒋青,徐志宏,等. 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与治疗2例报道[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0, v.29;No.132(6): 706-707.
[14] 李东明,邓开鸿,张旸,等. 双膝关节盘状半月板MRI分型及损伤特点[J]. 华西医学, 2013, v.28(12): 1854-1857.
[15] 王卫明. 膝内侧半月板前角附着解剖变异的病例报告/第十三届亚洲运动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1.
[16] Watanabe M, Takeda S, Ikeuchi H. Atlas of Arthroscopy, ed 3. Tokyo: Igaku-Shoin, 1979: 75-130.
[17] Englund M. The role of biomechanics in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OA of the knee.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10, 24(1):39-46.
[18] Englund M. The role of the meniscus in osteoarthritis genesis. Rheum Dis Clin North Am, 2008, 34(3):573-579.
论文作者:苏计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半月板论文; 膝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关节论文; 胫骨论文; 骨关节炎论文; 软骨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