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现象探析——以成都某高校100名新闻在校生为例论文_罗梦

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现象探析——以成都某高校100名新闻在校生为例论文_罗梦

(成都体育学院)

摘要:新闻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也往往对社会舆论产生引导作用。新闻人乃至受众参与新闻源转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力度,也丰富了新闻素材,体现了全民参与的重要内涵。近年来,由转发引起的虚假新闻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屡受诟病,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损害,甚至是新闻人的新闻素养也遭受怀疑,关于新闻源的转发的问题也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新闻人的新闻素养体现在对各种信息进行主动而理性的审查,过滤虚假消息,找到可靠的消息根源,从而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专项调查法对成都某高校的100名新闻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特色现象。目的在于通过对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的系列理论介绍和总结建议,能够对新闻源传播产生借鉴作用,并提高学界、业界新闻学子参与对新闻源传播的认识。

关键词:新闻源;新闻系学生;互联网;新闻素养

一、新闻源的界定

先厘清一个关键概念,即什么是新闻源。关于新闻源的概念,纵观以往的研究很难得到一个比较准确、认同感强的定义。广义上讲,新闻源既可以是知情人也是采访的对象,甚至是专家、学者、搜索引擎上第一时间被搜索引擎优先收录,且被网络媒体转载成为网络海量新闻的源头媒体。本文将采取广义的新闻源定义进行相关探讨。

二、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的特色现象

对于新闻系学生来说新闻素养和新闻学相关知识参与新闻源传播能够对周围人产生引导作用,也能在一方面提高对新闻源的调查、挖掘能力。通过专项问卷调查,发现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具有几项特点:

2.1对于新闻源传播较为理性,也具有自律意识

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是记者必须到新闻发生地获取新闻信息,通过编辑、审查、最终才能呈现在大众面前。互联网高度发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报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记者很多时候处于等待各网站新闻消息的状态,无法得到第一手的新闻,无法确定新闻真实,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因素。在眼花缭乱的新闻源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核实新闻源,也会在确认新闻出处后转发。可见,新闻系大学生的新闻素养明显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也基本不会在海量的信心源和新闻消息中迷失方向,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新闻源的传播也较为理性。

2.2传统媒体仍是重要的新闻源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人都有话语权和强烈的表达意愿,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布各类新闻消息的门槛在降低,却不等于公民的新闻素养有所提高,反而因为网络信息的诱惑而产生各种扭曲心理。可能导致真相永远得不到揭露,强烈危害公众知情权。虽然新媒体常作为曝光的媒介,尤其以微博为例,但却不能作为最重要的新闻源。调查显示,在众多的新闻源或者说新闻机构平台中,新闻系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仍会选择新华社一类的官媒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平台而进行传播行为。可见媒体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官方新华社一类的媒体在新闻系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地位,新闻系学生更加认同其原创和深度调查的新闻态度。

2.3新闻阅读量大阅读平台却较为单一

无限流量的接入和手机网络功能的不断更新和扩大,以及用户习惯的发展趋势,手机端成为新闻的主要阅读阵地。现如今信息产量暴增,虽然已经呈现出碎片化的传播,但人们的阅读量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手机占据时间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新闻学生的阅读量在20条以上。另外虽然手机端APP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占据总阅读途径的63%。但其他如社交媒体推送、朋友圈转发、弹窗等获取的新闻也是常见的新闻获取方式。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导向作用无法忽视,学生选择手机APP作为主要的阅读方式也体现了便捷、迅速的新闻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在消息或新闻源的发布上较为谨慎

毋庸置疑,现如今各类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闻源的量产地,尤其是以具有超大数量的微博为主。但通过调查显示,66%的新闻系学生却表示不会通过任何平台发布相关消息,更多的则是处于接收地位。可以说明两点问题,新闻系学生在对待新闻源、消息的时候更加客观和谨慎,哪怕是身边已经发生的事件也处于观望状态,新闻敏感较强,但对于新闻发布却还是会考虑诸多因素,衡量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新闻系学生深知网络媒体的双刃剑力量,深知原点传播的无限链接和流量影响。

三、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的问题

调查发现,新闻系学生对于那些传统认识的新闻机构和媒体、甚至朋友圈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由于网络假新闻有多种来源,有的甚至出现在传统媒体上,有的是坊间流传,朋友圈也同样潜伏危机。由于新闻源的不可靠,造成虚假新闻情况也相当复杂。新闻系学生对某一平台过度信任,反而给虚假的新闻源或新闻消息提供了可乘之机,通过窃取平台和媒体的“帽子”新闻系学生出于信任的转发,看似无意,却已然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另外,作为新闻系学生,有的同学新闻基础知识仍是很差,有些甚至无法区分官媒和自媒体,也缺乏最基本的新闻理论修养。同时,由于社会地位和力量薄弱,缺乏深度挖掘的能力,也缺乏独立编辑、发布新闻,甚至是新闻消息的言论,显得过于的谨慎,这样对于自身的发展仍具有局限性。

四、总结和建议

由调查分析可得,新闻系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新闻素养和互联网传播谨慎,面对海量的,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能够对各种信息有客观思辨、也有融合多种媒介的兼容并包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充分体现传播与交流的新闻共享文化。新时代的新闻系学生不过分追求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体现的是个性独立和新闻客观的素养,不去探求意见领袖的真实目的和主动的领用媒介发布消息又体现了新闻学生的尴尬地位和整个新闻行业中的诸多限制和个性缺憾。

针对新闻系学生在参与新闻传播中的特色现象和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4.1更加客观的看待新闻源,不盲目偏信平台和媒介机构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确实丰富了新闻源,也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扩大了受众接触新闻源的空间。但对于新闻系学生而言却又更大的难度,要从海量的新闻源中传播真实难度大且复杂,一方面需要新闻学子加强新闻知识的理论知识,提高辨别虚假和真实的能力。同时,更新改变固化观念,多看多了解,不偏信某一媒介和平台。

4.2提高专业和新闻素养,加强资源整合能力

网络空间新闻源浩繁,同时存在同质化和零散化的现象,这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很涵的要求,需要对一些碎片化、零散的新闻消息进行整合,更需要给予新闻源新高度和新内涵的能力。但这些,往往是新闻系学生薄弱的环节,无法确认、整合信息也就不能更好的引导新闻源的传播。

4.3面对新闻消息要敢于发声,重塑新时代职业角色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源传播是大众自传播发展的必然,正确引导和看待新闻源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新闻系学生要树立崇高的新闻业主人公意识,在新媒体时代吸取网络传播的相关资源,明确自己角色,坚守和更加提高新闻素养,既要有强烈的新闻责任意识,也要敢于打破自身局限和尴尬地位,勇敢发声,对虚假新闻提出质疑,对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和分享,为整个新闻业对新闻真实的话语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韵涵 新媒体下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 2015.02.

[2]方艳 新闻源越位对新闻业的挑战与重构[J].青年记者 2015年1月下.

[3]王雪飞 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记者媒介素养的提升[J].黑河学刊 2018(06).

作者简介:罗梦(1995-),女,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罗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新闻系学生参与新闻源传播现象探析——以成都某高校100名新闻在校生为例论文_罗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