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1]2016年在《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纺织服装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均不断增强。同时,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消费者的服装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消费理念的引导下,一种新的快时尚盈利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快时尚服装品牌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全球商业竞争中也有不俗的表现,而其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的投资、生产和销售,根本原因就是它们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财务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研究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有助于为国内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和财务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目前,国内外对于快时尚服装企业的财务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见,还未形成公认的、系统的财务竞争力理论体系及评价方法和理论。因此,本研究在总结了快时尚产业、企业竞争力和财务竞争力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快时尚服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即由财务应变能力、财务资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五个方面构成,进而对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由此构建了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探讨了影响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验证。相对于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的创新点可概括如下:第一,本文建构了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五个要素之间,在企业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紧密联系,同时又互相影响、互为作用。这为完善财务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二,本文对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公司治理、行业竞争和政府行为是影响快时尚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就公司治理而言,企业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以及经理人薪酬这些方面均与企业财务竞争力有关;从行业竞争来看,快时尚服装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对企业财务竞争力存在影响;就政府行为而言,市场竞争环境和政府信息供给同样与企业财务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关系。第叁,本文实证检验了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要素的理论模型。在对国内快时尚服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结果证实了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五个构成因素,为我国快时尚服装企业从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财务竞争力提供了实证依据。第四,本文系统整合了政府、行业和企业在提升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能,从理论和实践上突出了评价和提升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运用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方法,验证了公司治理和行业竞争均对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行业竞争和政府行为均对公司治理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然而政府行为对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作用不显着。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通过推动与完善政府行为、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氛围以及优化企业公司治理的策略来提升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第五,本文创建了一个相互衔接、逐层推进、高度融合的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从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理论构建、逻辑推演、内外部因素、实证检验以及评价应用等步骤展开,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理论框架体系。采用财务竞争力指数(相对值)的形式构建了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指数评价模型系统(简称FCI),并利用熵值法整合多指标综合指数评价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指数形式反映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强弱以及发展趋势,并以国内外10家知名快时尚服装企业的数据对分值模型和指数模型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从理论假设、实证检验、评价应用以及对策建议的过程全方位展开,为财务竞争力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理论框架。
徐新晓[2]2003年在《企业财务机制及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财务机制的健全与否。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状况不良的现象很普遍,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企业内部财务机制的原理和评价模型,并据此改进企业内部财务机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提出了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约束机制和财务激励机制的概念和相互关系。阐述了财务运行机制的机理,即对财务目标、财务运行原则、财务组织结构和财务运行程序等方面的构成、运行方式和相互关系等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索性论述;对财务约束机制和财务激励机制的目标、原则、手段、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财务约束的成本效益原则、重点约束原则和多维约束原则,以及规范约束、标准约束、风险约束和财务文化约束等约束手段。在财务机制基础上,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了华油钻采设备公司的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约束机制和财务激励机制的评价模型,并最终建立了财务机制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测定,判断公司的财务机制状况,并通过对评价指标实际分析和差异分析,了解公司在财务机制上应予改进的环节,为公司的管理创新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李小健[3]2007年在《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改革经历了20多年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国有公司经营者动力不足、预算软约束、决策失误、监督乏力、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财务管理混乱、财务造假泛滥等。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无一不与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关,因而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本文从我国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现状出发,以马克思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现代财务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国外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对国有公司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进行垫铺性的分析说明,这是研究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问题的逻辑出发点。其次,研究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基本内容和运行基础:公司财务治理。再次,对国有公司目前财务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目标模式:市场导向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模式。最后,根据目标模式的各构成要素,分别研究了各子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内容。第一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对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评述,并说明了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财务管理机制总论本章从分析财务关系入手,阐述了财务管理机制的基本概念,说明了财务管理机制与经营机制与财务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财务管理机制的运行基础:公司财务治理,它以产权制度为基础,以财权配置为重点,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也是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运行基础。同时研究了在委托代理制下产权制度安排和财权在国有公司的配置问题。第叁章财务管理机制目标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也是财务管理机制赖以建立的基础。根据利益兼顾原则,提出了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分层确定观点,即国有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体目标分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和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目标两个层次。具体目标中的经济目标包括公司在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的社会目标可分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和提高社会效益。第四章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目标模式构建本章针对目前财务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在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构建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设计出了我国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的目标模式:市场导向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模式,具体内容为,综合激励的动力机制、运行顺畅的运行机制、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以后各章研究提出了基本思路。第五章财务管理动力机制根据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的动力机制目标,本章重点探讨了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激励动力方式。年薪制是以年为单位决定工资薪金的制度。在我国试行已有十多年,出现了一元结构、二元结构、叁元结构等多种结构模式,本文认为二元结构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即年新=基薪+风险收入,对于激励作用最显着的风险收入应以超额利润为依据确定较为合理,即风险收入=超额利润×比例系数×考核指标完成系数。股权激励分为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由于股票期权是一种事后给付方式,其动力激励效果最好,对此本文应用实证资料、典型案例分析了股权激励的原理、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第六章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本章对运行机制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原理,结合国有公司具体情况进行了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具体研究,提出了对策。在预算机制中,要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模式,预算执行与考核要增强力度,克服预算软约束弊端。共同治理的决策机制是以公司财务经理为主,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决策主体、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遏制经理机会主义的制衡手段,其关键是财务决策权的配置和重大投融资决策的科学管理。财务控制机制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的配置,可具体选用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分权结合型等。风险管理机制中,应用预警系统,以定性方法和方量方法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并针对不同财务风险提出了防警与排警措施。第七章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国有公司财务监督机制是建立在内外财务监督关系基础之上的,监督机制的主要方式为审计监督。在外部监督机制中,强调国家审计监督的“龙头”地位和依靠CPA社会审计监督主要力量,并对CPA中介监督出现的信誉危机问题,从国内外相关事件的分析中,查找原因,提出完善的对策。内部监督机制中,应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保证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及监事会等各层次监督主体有效行使监督权,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会计监督和财务总监制度。第八章财务管理评价机制本章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沿革做了回顾,对现行财务指标体系优缺点作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净利润或每股收益、经济增加值、市盈率、托宾q等财务指标与产品等级品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研发费投入比重、技改投入率等非财务指标,使其更适合国有公司的特点。同时,大胆借鉴,应用平衡记分卡、业绩多棱体等方法,从战略上对国有公司财务评价机制进行创新。论文创新之处:论文构建的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新模式:市场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型模式,即综合激励的动力机制,运转顺畅的运行机制,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创新性。在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中提出的分层确定论观点,以及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财务治理以财权配置为中心,财务治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运行基础的观点具有新意。
衣龙新[4]2004年在《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受此影响,我国部分财务学者借鉴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财务治理理论,希望从财务方面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参考。实践中,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为解决某单方面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综合研究并提出全面解决方案,才能切实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财务治理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完善,正是适应了这一方面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迅速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本文综合运用现代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企业理论及产权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以本金在企业不同层面运动所形成的特定财务关系为研究主线,通过对财务治理内涵、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基于企业所有权安排逻辑,提出了财权配置一般框架,并初步构建了财务治理体系。本文力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治理体系框架结构,期望能够对解决我国企业复杂的财务与治理方面问题有所裨益。本文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共7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财务治理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1、2、3叁章;第二部分对财务治理体系组成部分: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进行专项研究,包括4、5、6、7四章。第1章“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本章对财务治理理论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将财务治理理论研究发展大体归结为的两个阶段:西方财务理论界的初步探索阶段和国内财务理论界的初步形成与建立阶段。在西方理论界,很早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就已经具有了相互融合研究的发展趋势,由此产生了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萌芽。这一阶段并没有明确提出财务治理概念,也没有对财务治理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国内财务学者充分借鉴公司治理理论等,结合中国财务理论创新成果,提出了“财务治理”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财务治理结构、<WP=4>财权配置等基本理论问题,使财务治理理论得以最终产生并全面发展起来。第2章“财务治理基础理论”。本章探讨了一些财务治理基础理论问题,包括财务治理涵义、主体、客体及目标等方面内容。其中,财务治理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本金理论等现代财务理论,以及公司治理理论、企业理论和产权经济学。以上述理论为基石,本文对财务治理主体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财务治理主体是指有能力、有资格、有意愿参与公司财务活动并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内部权利机构、个体与法人;财务治理客体则有两种表现形式,在治理框架下具体体现为“财权”,在财务范畴内总体体现为“本金”;而财务治理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体制、制度和行为规范。第3章“财权配置:基础理论与一般框架”。本章对财权配置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财权配置的一般框架。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有关财权的配置问题贯穿财务治理的全过程。可以认为,企业财权配置基本框架决定了财务治理的一般逻辑和价值取向,对财务治理体系各个部分均具有决定性影响。即企业有什么样的财权配置框架结构,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在明确了财权内涵及其与产权、企业所有权关系基础上,按照企业性质——企业所有权安排——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的逻辑主线,本章提出了基于“综合谈判力”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分析框架,推演出“股东为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了企业财权配置一般框架。第4章“财务治理结构(上):财务资本结构安排”。财务治理结构主要是由财务资本结构安排、财务组织结构安排和财务运营模式安排叁部分组成,本章首先对财务资本结构安排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财务治理结构中,财务资本结构安排非常重要,它是治理结构的基础,体现的是企业内外部权利主体对企业财务权利基本要求和现实分配。在明确财务资本结构内涵及其与要素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之间关系基础上,企业资本构成可以大体描述为要素资本结构——财务资本结构<WP=5>——资本结构叁层次关系。具体地讲,财务资本结构主要由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等内容组成,企业不同的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财务治理效应。第5章“财务治理结构(下):财务组织结构安排”。本章对财务治理结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组织结构安排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财务组织结构安排在财务治理结构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的是企业财务权利在企业内部各个权利机构之间的具体配置。在财务治理框架下,财务组织结构安排有其独特的内涵,包含许多特定内容。在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特有的财务组织结构安排问题十分突出,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组织结构安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股东大会财务组织安排和董事会财务组织安排。其中,董事会财务组织安排中的独立董事治理问题十分重要,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第6章“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机制是财务治理体系的自动调节装置,依据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和一定制度设计,财务机制能够对企业财务治理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规范。本章阐述了财务机制的一般原理,深入分析了财务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与财务基础机制之间的内
李帆[5]2006年在《基于战略管理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经济社会高度信息化、技术化、市场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已经进入了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战略经营时代,企业管理已进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时代。在企业战略管理背景下,如何评价企业战略管理水平、企业战略管理绩效,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战略计划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与能力的提升、企业战略竞争实力的提高、企业战略控制手段的正确运用与评价。而企业绩效评价作为现代企业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现代战略管理背景下企业为实现战略管理目标,实施战略管理计划的极为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本论文以经济学及其相关新兴前沿分支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管理学及其相关前沿学科为理论指导,从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二方面出发,以资源型企业为例,吸取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经验,剖析其学科研究的不足与问题,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框架.在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适合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环境,能科学有效测评企业战略经营绩效,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它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更为深入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张娟[6]2010年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文中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直是企业研究领域中关注的重点。竞争成了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竞争力则是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尤其是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与成败。当前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焦点。企业竞争力理论主要是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以及企业能力等方面,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企业对资源的配置行为、以及企业价值角度进行分析,以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为了更好的研究企业竞争力,发现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于可以采取改革措施,完善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竞争力的有机构成要素进行分解,逐一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确定如何采取改进措施进行完善,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正是从更加细致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构成要素——财务竞争力,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出发,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研究分析来识别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从而分析企业财务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财务竞争力如何影响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高水平的企业财务将会涉及和覆盖企业长短期经营管理的每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企业管理的每个部门都会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与企业财务部门发生联系。因此,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而且是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之一。其中,财务营运能力是形成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前提条件;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应变能力是形成、培育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企业财务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以及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的要素,包括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标准。本文对灰色系统理论作了系统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之——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势与灰色系统理论对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的适用性,并以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作为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在明确的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对如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来评价企业财务竞争力作了系统的介绍。结论表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是十分适用的,既可以对同一层次的企业的财务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的财务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但是,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对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研究尚不够全面,还有许多方面尚未涉足;对灰色系统理论的运用仍不够完善,有待以后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文章中建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虽已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提炼,但仍然不够完善,需要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以建立更加完备、更具战略分析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具体的企业或行业,我们还可以对其财务评价指标作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建立一套与具体企业或行业更加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评价方法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性,建立一套系统的、与之相适应的动态评价模型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夏艳辉[7]2003年在《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企业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多变,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及不确定性事项产生的经营风险时时干扰企业的有效运营。提高现代企业的抗干扰、抗风险能力,增强对风险的预测、预控、规制、防范等系统的应对能力,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及企业发生财务困境引发财务失败,致使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早已说明研究财务预警的重要性。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引起关注,国内外学者虽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基本上是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了不同的财务预警模型,而将财务预警置于企业制度创新与建设环境中,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与运行机制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却不多。因此,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将财务预警融入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中,并考虑我国企业的环境特色,构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及其有效的运行机制,将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阐述了该论题的研究背景,对财务预警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企业财务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及思路。接着讨论了与本论题相关的主要理论问题,包括预警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等基本理论,现有财务预警的模型与方法,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财务预警与财务治理内在机理等目前理论与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研究了企业财务预警体系设计的目标导向及刚性约束,提出了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对企业财务预警运行机制的运行机理、实施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最后,研究了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与运行机制有效性评价的相关问题,包括现象指标与本质指标的建立、指标的测算等,验证了笔者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财务风险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张泓[8]2005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及其实现问题。本文通过考察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历史轨迹,分析了现有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的局限性,指出了重构有效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的迫切性。国有企业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是企业不同主体财务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财权的合理配置与流动是企业财务分层的内在需求。本文基于财权流理论并结合利益相关者学说,以国企委托代理链为路径探讨了企业财务分层的合理模式,将其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财务等四个方面,并对各个层次财务主体所享有的财权加以阐述。基于国有企业财务分层体系,本文设计出包括政府对出资者财务监管、出资者对经营者财务监管、经营者对财务经理财务监管在内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在整合现有监管资源的基础上,对各监管层次的监管资源给予了合理配置。对出资者财务,实行国家审计、政府监管;对经营者财务,实行财务总监和监事会监督、财务总监和出资者监管;对财务经理财务,实行内部审计、经营者监管。同时对各层次的监管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使各种监管方式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构成有效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体系。在机制的实现方式上,本文提出以制度基础监管及风险导向监管作为实现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有效技术路径,并分别探讨了两者的概念、程序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借助模糊理论给出了多层次财务模糊评价模型。文章最后分别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上述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最终证明,上述机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切实可行,应能够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管有所指导。
苏文凤[9]2003年在《省级电网企业内部效绩形成和管理的系统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力市场化的推进,省级电网企业的环境、战略、组织及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使得其效绩形成的环境和效绩管理的需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深入的分析供电企业的效绩形成和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其效绩改善与提高的管理理论框架和操作方法,对省级电网企业价值的实现、风险的降低、竞争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查阅分析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实地调研和走访有关专家的基础上,针对省级电网企业的内外环境特点,运用系统论、委托代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采用系统分析、决策分析、行为分析等方法,提出了系统认识省级电网企业效绩形成和管理的理论和观点;并从效绩目标、效绩激励、效绩评价体系、效绩诊断体系以及效绩改善策略这五个方面,构建了省级电网企业内部效绩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探讨了该系统内上述子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操作流程,形成一套有利于促进省级电网企业内部效绩持续改善和提高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体系。 系统分析省级电网企业效绩形成和管理的内在逻辑与特征是本项研究的基础。以投入产出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采用归纳演绎法,提出了效绩形成过程的五个要素层的系统投入理念;包括协同效益、效应与效率的叁项产出结果的系统产出理念;以及对效绩形成的投入产出过程的系统管理理念。以上述分析为指导,运用归纳总结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省级电网企业效绩形成的特殊性,讨论了对供电企业效绩改善与提高影响较大的经济政策因素、市场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体制改革等因素。采用系统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协,同改善和提高省级电网企业效绩与经营者业绩的效绩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关系及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 借鉴目标管理的思想、考察效绩目标的特性,并运用问题分析的方法,剖析了省级电网企业财务目标确定的思路;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经营者业绩目标确定的过程;依据多目标优化与激励的方法,结合相关激励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效绩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概括提出了省级电网企业效绩目标与效绩激励的互动机理。 基于效绩评价体系在效绩管理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探讨了其构建、运行、调整和更新的思路与流程,进而提出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值、评价结果等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方法和流程。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湖南省电力公司的效绩评价系统,并对该公司1999~2001年的效绩状况作了评价,实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以省级电网企业效绩管理系统对效绩诊断系统的要求,并依据对效绩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的分析,从改善效绩管理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效绩诊断的内容,包括:省级电网企业财务效绩诊断、效绩相关主体效应诊断以及省公司内部资源配置效率诊断,并研究了相应的诊断方法。运用上述诊断分析框架和诊断方法对湖南省电力公司2001年的效绩状况作了全面诊断,并从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优化其效绩形成过程、完善其效绩管理系统这叁个层次提出改善策略。
王玉[10]2010年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稍有不慎,企业就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可能破产倒闭。这些年,学术界也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利用企业已有的财务数据构建指标体系,然后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有很大的帮助,但这是控制当中的事后控制。企业只有做到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并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是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来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并确定了两者的关系—反比关系;接着,建立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取得了较好的评价结果,并给出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 快时尚服装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 杨光. 东华大学. 2016
[2]. 企业财务机制及其评价研究[D]. 徐新晓. 天津大学. 2003
[3]. 国有公司财务管理机制研究[D]. 李小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 财务治理理论研究[D]. 衣龙新. 西南财经大学. 2004
[5]. 基于战略管理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李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D]. 张娟. 江西财经大学. 2010
[7]. 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D]. 夏艳辉. 中南大学. 2003
[8].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及其实现[D]. 张泓. 天津大学. 2005
[9]. 省级电网企业内部效绩形成和管理的系统分析[D]. 苏文凤.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10].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策略研究[D]. 王玉. 河北工程大学. 2010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财务论文; 财权论文; 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财务系统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财务管理原则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