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人经验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策略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论文,农民论文,教学策略论文,经验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2-0061-04 一、经验学习的内涵 杜威在其经典著作《经验与教育》中将生活经历和学习的联系总结为“所有真正的教育都是通过经验发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移动的力量,其价值只能根据它的指向和作用来判断”[1],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成人学习的研究,很多成人教育者都强调经验在成人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成人教育之父林德曼提出“成人教育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者的经验”、“经验就成为成人学习者的活教材”[2],诺尔斯更形象地提出“成人积聚了一个不断增长的经验蓄水池,成为越来越丰富的学习资源”[3]。经验是成人学习的基础,这是学龄期学生难以企及的学习优势,成人要发挥这一优势进行学习,成人教育者则要充分利用成人的经验,这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更体现了对成人学习者的尊重。 成人经验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成人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经验的详细回顾、深刻理解、系统反思、抽象分析以及建构应用等步骤学习和获取理论与技能,并改进原有经验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循环发展、螺旋上升,逐渐提高成人学习能力、丰富生产知识。成人的经验学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成人自我导向的自发学习,主要表现在成人本人在经验中摸索学习、与邻居或伙伴交流的经验学习;另一种是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导的经验学习,主要表现在教师或专业人员运用经验学习理论,采用相关教学策略带领成人进行经验学习。本文将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经验学习谈起,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启发农民的经验学习意识和方法,最终实现农民自我导向的经验学习。 二、农民经验学习的现状 新型职业农民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田管理者和经营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全国约有8亿农民,能称之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仅为少数,在职农民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不能有效利用经验进行学习并转化为生产技能,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缺乏经验学习的意识 贾维斯认为从某种经验出发,个体可能会采取假设、不加思考、拒绝、前意识、实践、记忆、沉思、反思性实践和体验学习九种不同的路线,这九种反应类型构成了一个阶梯。假设、不加思考、拒绝三种反应不会引起学习的发生;其他六种反应则能代表六种不同的学习状态,前意识、实践、记忆三种反应是非反思性学习,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些东西进行内化的过程,或是个体对一种新技能的反复练习,直到学会为止;沉思、反思性实践和体验学习三种反应为反思性学习,贾维斯称之为“较高级的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的卷入学习过程,沉思是对学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却不需要某种行为结果,反思性实践类似于问题解决,体验性学习指个体体验环境的结果。 对照贾维斯的学习过程模型,大多数农民处于非反思性学习阶段,甚至是仅有经验而未能引起经验学习的状态。农民的常年耕作,仅仅限于不加思考的机械化工作,部分较用心的农民也只处于实践和记忆的过程,跟村民或农技人员学会某一技能,会熟练应用这一技能,没有深入思考技能更新之处甚至是技能更新的理论支撑点,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未能达到反思性学习效果。不能以经验为基点进一步学习与提高,这是大多数农民生产效益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农民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带给农民知识,还要在熟悉农民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会农民在经验中学习,并促进学员将所学用于生产。 (二)缺乏经验学习的理论基础 201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76.8%,高中程度占12.1%,中专及大专大学程度仅占5.3%。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程度差距很大[4]。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长辈教诲,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世代相传,辅以常年的生产经验摸索,“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干啥咱干啥”,这句俗语是农民对农业生产现状的真实描述,无形中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技能含量,使生产技术不能更新、生产效益很难提高。 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奥·梅内盖蒂创立的“本体心理学”中提到: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有益于同环境的互动。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的直觉及其天生的智慧很大一部分丧失掉了。如果找回失去的部分,人就可能获得成功,对农民而言,理论学习就是失去的部分。理论学习的是陈述性知识,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对农民而言,无论干的效果如何,怎么干是农民熟知的,但“是什么”、“为什么”则是农民缺乏的,也是制约农民生产技术发展的瓶颈。笔者在成人教学中曾经对果树种植大户、肉鸡养殖大户进行过“为了更好生产,现在最需要学什么”的访谈,学员均提出学习理论知识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学习哪方面的理论”时,学员则无从谈起。可见,产业的历练已经让农民获得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在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则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成人教学要从农民的现有经验出发,依托农民已有实践经验,融入理论知识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服务农业生产。 (三)缺乏经验学习的必要能力 库伯构想的经验学习圈[5]认为,经验学习需要四种不同能力:(1)使自己投身于各种新的经历的开放精神和意愿(具体的体验);(2)能从不同视角检视这些新的经历的观察和反思性技能(反思性观察);(3)可以在观察中形成综合观点和概念的分析能力(概念的抽象);(4)将新观点和概念应用于现实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积极的实验)。库伯把这些能力勾画成一个循环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四个阶段,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经过反思性观察、概念的抽象到积极的试验,始于经验,又回归到经验,构成了从经验开始的循环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建构了新的经验。 对照经验学习圈的必备能力,分析当下农民的学习水平,大多数农民不具备相关能力。首先,很多农民没有开放精神,对熟悉的农事生产环节没有改进意识,不想改变多年以来的传统做法,即使是改变,也要看到别人做出的效果才愿意尝试,墨守成规的耕作模式制约了其创新精神;其次,大多数农民的反思性观察和概念抽象能力欠佳,在耕作过程中,大多数农民也在不断地摸索经验,但是反思性观察角度不够全面,在此基础上的概念的抽象能力更逊一筹,主要表现在谈具体做法时能说上几句,深究根源就很困难,这源于农民薄弱的理论基础,实践做法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有效融合,是实践经验与理论学习脱钩的必然结果;最后,前三种能力的欠缺必然影响进一步实验,无法形成经验学习圈的循环。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没有发生或发生效果欠佳,学习作用于经验的效果也就无法产生或差强人意,这是农民多年沿用同一生产模式的原因。 尽管现阶段农民自我导向的经验学习现状并不乐观,但经验学习是农民学习的有效途径。首先,经验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发生在生产中,只要农民有了经验学习的意识并掌握相应方法,农民时时处处可以反思、分析、实验;其次,学习内容与生产相关,学习效果与经济效益挂钩,符合农民学习解决生产问题的期待;最后,学习方法与农民学习特点相符,农民较弱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无法接受与生产脱节的理论教学,以经验为基础则为农民搭建起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台阶,让农民有兴趣有信心。当前,农民自我导向的经验学习尚未建立起来,只能依靠教师或农技推广人员带动其经验学习,提升其学习能力,拓展其生产知识。 三、基于成人经验学习的教学策略 农民的生产经验来自于年复一年的农事劳动,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是“接地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或策略,但同时也是高度个性化、无序化、分散化,从属于不同的独立个体,难以准确表述和详细记录,以致宝贵的经验不能得到很好的存储和传播,成为“缄默知识”。毋庸置疑,很多农民的经验是有利用价值的,对当地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需要将其开发利用转化为有借鉴意义和便于共享的“显性知识”,以便传播和传承。因此,需要将农民经验由无序化、分散化转为可系统归纳、准确表述、易于应用的理论知识,完成农民经验与理论知识的对接,以对接点为基础进行理论知识深化,促进农民提高已有理论水平,进一步应用到生产并总结经验,开始新一轮的螺旋上升的经验学习过程(图1经验学习流程图)。标签:农民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