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论文_王毅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论文_王毅

中铁一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来说,因为很多道路桥梁的施工段有软弱地基,对这部分软弱地基开展一定的处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对地基的变性性质及渗透性质有所改善,通过这种方式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使得不均匀的沉降和基础沉降都能够大幅度降低,并且能够把软弱地基的压缩性降低,从而让地基稳定的目的得以实现。本文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弱地基

引言:软弱地基具有高压缩、低硬度等特点,主要由淤泥、沉淀物、杂土等构成,这给道路桥梁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仔细分析地质条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改善软弱地基的问题,从而减少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安全隐患,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增加使用寿命。

1处理软弱地基的重要性

从现阶段的处理技术分析,要想对软弱地基有所改善,就要从性质方面出发,能够让地基中膨胀土的涨缩性和黄土的湿陷性得到有效的减少或消除。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探讨地基的振动性对软弱地基的抗震性能进行有效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要努力从地基的透水性、抗变形性和剪切性上入手对其进行良好的改善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方法,都能够让软弱地基实现稳定的目的,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道路桥梁出现沉降,对道路交通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办法

2.1换填土法

换填土法是一种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具有易操作、效果佳、成本低等特点。当然,要想换填土法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在具体处理软弱地基时,结合道路桥梁施工实际情况及施工需求,对原有地基的稳定性或承载能力予以分析,在确定其不能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施工需求确定需要换填的软弱地基的面积、厚度及换填材料,进而对原有地基的土层进行挖除处理,待达到要求深度后,将强度大、密度高的换填材料填入其中,分层压实处理,如此必然能够改变软弱地基,使承载能力达到结构要求,为更好进行道路桥梁建设奠定基础。

2.2密实加固法

2.2.1排水固结法

如果软弱地基处于沼泽区域或者临近江河地带,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就可以采用排水加固技术处理方法,以对地基土体的承载力有效改善。现行的道路桥梁施工中,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常用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够快速地提高地基土体的坚固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2.2孔内深层加固法

软弱地基内部构造复杂,有些软弱地基的内部构造不稳定,存在裂缝的情况,不利于桥梁建设,为了有效改善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孔内深层加固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改善软土内部结构复杂问题。在对软弱地基做好考察工作后,利用动力结合原浆固定技术,将软弱地基内部存在的裂缝进行填充,先采用压力泵将原浆送达裂缝口,再利用动力因素,将地基进行挤压,从而加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受例,最终改善软弱地基土质性能。应用这种方法,还能体现环保的理念,可以将桥梁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填充到裂缝中,再灌入原浆,使裂缝填充完毕,这样可以减少施工材料,减少建筑污染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2.2.3动力加固法

软弱地基的动力加固技术处理方法,就是使用重锤对地基土体进行捶打。重锤在一定的高度自有下落,就可以对软弱地基起到压实作用。黏土地基通常会采用这种加固技术,施工过程中,还可以将高强度的材料打入到软弱地基中,与地基原有的材料充分混合,随着地基土体的密实度提高,其承载力也会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管桩加固法

2.3.1水泥土桩技术

水泥土桩法具有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实用效果佳等特点,目前在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软弱地基的水泥土桩技术处理方法,要求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土质材料,与水充分混合之后形成水泥土。在地基施工中,将软弱土挖掘出来之后,使用这种水泥土回填,制作水泥土桩。软弱地基就会提高承载力。水泥土桩技术处理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操作技术简单,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2.3.2混凝土管桩法

混凝土管桩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土地强度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这使得此项技术在近几年受到业界的青睐。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非常完美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及此种方法的应用要点,科学合理的应用此种方法,才能将此种方法的作用充分发挥。

2.3.3碎石桩技术

碎石桩法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利用此方法来处理软弱地基,可以改变软弱地基的现状,增强软弱地基的密实度及强度,避免地基土体变形,使之承载能力较高。因为碎石桩法有效应用的关键是合理运用冲击振捣方式来处理地基,达到挤压和固结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碎石桩法主要处理粉土或沙土的软弱地基,且在具体进行施工中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2.4加筋处理技术

首先可以将基础的软土地层挖去,然后逐渐铺设一些合成材料或者是沙石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软弱地基的沉降力,从而提升承载力。加筋处理技术能使软土地基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还拥有较好的排水效果和过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使软弱地基具有保温、抗震等能力。这种方式的应用,能有效提升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和道路桥梁工程的应用效果。

2.5砂垫层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软土层不太厚,排水性能好,砂砾资源充足,工程工期不紧张的情况中。一般当砂垫层厚12~24cm时,应当结合提升排水面理论,利用软弱地基在构造物荷载下能有效加速排水固结凝结的作用,来强化软土层的强度,实现稳定要求。在选择砂砾垫层施工组织材料时,应当控制好洁净中、粗砂,确保5%以下的含泥量,还应注意选择那些粒径在5cm之内的天然级配砂砾。为了确保显著的排水效果,应当在施工组织时做好洒水压实工作,施工组织前要检查好砂砾表层,表层湿润时则可采取施工组织处理。

3道路桥梁软弱地基的有效处理

考虑到一般软弱地基会存有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以满足道路桥梁施工要求。此种情况下,应当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软弱地基。首先,施工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施工现场试桩状况来合理安排CFG桩复合地基,即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对软弱地基进行CFG桩体搭设,如沉管法等。其次,合理设置道路桥梁的连接处长度,即在56m~70m,进而对桥头与加固处理区予以有效的控制,并且合理布设等边三角形的桩,充分发挥桩的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最后,合理控制打桩力度,进行打桩施工。在此基础上,进行褥垫层填筑,确保垫层顶所铺设的单层双向土工格栅满足回填台背要求。

结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始被应用到生产生活和工程建设中。伴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总体步伐,应该足够重视工程中遇到的软土地基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有关软弱地基的处理问题,可以作为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只有把握施工技术要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遵循工艺流程,软弱地基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处理,进而确保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周善海.论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7):117.

[2]黄建辉.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7):84-85.

[3]傅燕.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基处理技术解析[J].北方交通,2014(11):74-76.

[4]王汝刚.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15(3):171.

论文作者:王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论文_王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