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100
摘 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唱歌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演唱,多给学生演唱的机会,在集体小组的学习中提高演唱的能力。
关键词:唱歌教学 问题 方法
唱歌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唱歌课。原因是:第一,没有目标的反复聆听,激发不了学习的动力。第二,聆听活动缺乏层层递进的设计,导致学生“知难而退”。第三,老师一讲到底、一带到底,没有给学生展现自己对乐曲理解的机会。在唱歌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演唱,多给学生演唱的机会,音乐就是要给他们自信!
一、弥漫教学熟悉歌曲,减少错误的自学
弥漫教学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聆听音乐,达到逐步熟悉歌曲。首先,完整聆听歌曲,判断一下,歌曲中的小女孩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歌词内容了解到,这个小女孩儿善良、有爱心。我又问,这个小女孩儿有什么缺陷呢?有学生发现了这个小女孩儿的眼睛有问题。于是,我们总结出这首歌曲表达的主题:小女孩儿获得了善良的人们的爱,于是她萌发了把爱传递出去的愿望!接着聆听第二遍,只聆听第一段歌词,一边听一边在音乐情绪发生变化的地方举手表示。学生能够分出歌曲的两个乐段,并进行对比。第三次听二乐段,一边聆听一边用手势表示有多少个乐句。通过这样的听,学生就会逐步熟悉歌曲。几次聆听后再演唱,大部分节奏和音准问题都能解决。
二、借助乐理知识更好地自学
音乐知识的学习要融入歌曲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去演唱歌曲,或者是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比如这首歌曲第一段歌词的二乐段,学生一边听一边划旋律线,就会发现这首歌曲每一个乐句,都是先高再慢慢地降下来。而且,这四个乐句连起来,就会发现四个乐句的音越来越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什么是这样的旋律走向呢?有的学生就会说,因为小女孩刚开始非常地激动,后来慢慢地平静下来。第二段歌词的二乐段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最后一乐句是扬上去的,而不是降下来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孩子们讨论后回答说,小女孩接受了这么多人的爱心帮助,发现了世界的美好,于是也想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再比如,在第一乐段好几个地方出现了休止符,学生在实际唱的时候非常容易遗忘。于是,我让学生去听,休止符出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这些地方它会出现休止符,不要行不行。有的学生说,休止符让旋律在优美中显出一点活泼;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个小女孩儿是一位盲人,她所听到的要转化成头脑中的画面需要时间,于是有这些休止符。再次演唱,他们就会非常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
把乐理知识与歌曲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解决了乐理知识的学习,又突破了歌曲的难点,丰富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过于发散偏离主题——创设音乐表现的环境
针对“自主先学,初听感知”环节,过于发散的“构想”会误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降低学习的效率。所以在课堂上提问问题不能过大,指向性要明确一点,特别是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能避免学生的音乐想象漫无目的地发散,从而提高音乐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四、触及目标但须深入——合作探究清晰形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学习的深入,音乐感觉敏锐的学生已经能够在初听时关注音乐的细节,有的音乐细节已经触及到了课时的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全班孩子合作学习、层层递进去深入感受这些细节的变化。这样才能达到所有孩子的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初听歌曲《甜甜的秘密》,有的学生就想跟着唱,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的学生听到过这首歌曲。我说:“你的耳朵有可能会欺骗你!请你一边看乐谱一边聆听,注意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这一下,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也没有学生跟着演唱。听完歌曲,学生找出了需要注意的音乐记号:连线、附点、反复记号等等。再听,所有学生都关注这些记号,纠正了以前自己“听会”的错误,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五、音乐唱歌课学习方式明显转变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常常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自主先学、小组互学、展示群学、集体共学等方式在音乐课堂随处可见。看看孩子学习《丰收》:《丰收》的伴奏音乐响起,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动情的指挥中。欢快明朗的前奏,把我带进了丰收的喜悦、人们都在忙碌的收获中,我也被音乐深深感动。我期待着美妙的歌声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但没有想到的是,与明快的音乐极不和谐的歌声响起。再也无法听下去,我关掉了伴奏音乐,转身对孩子们说:“怎么感觉我们不是去摘劳动果实,而像是去‘抢’果实!”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笑声。“为什么我们的歌声像是去‘抢’果实?”很多孩子举起了手。一个孩子回答说:“因为我们唱的声音太强了。”“对!歌曲演唱时就应该根据歌曲的情绪运用适当的力度。丰收的喜悦和忙碌的身影不能用过强的力度,要不怎么能表现歌曲明快的情绪呢?我用动作和表情将歌曲的情绪传达给你们,你们再用歌声和表情表现出来。这样,歌曲的演唱才能更美!”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感性的,也是最发散的,他们会在音乐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激发中,我们还要多问一句“为什么”,让学生为自己的感受寻找依据,其实就是在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论文作者:万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歌曲论文; 乐段论文; 休止符论文; 乐句论文; 小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