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初探论文_戴勤

激励教育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初探论文_戴勤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激励教育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激励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帮助。本文在分析对二语教学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究适用于二语课堂的激励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提高二语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二语习得;激励教育

一、 激励教育方法理论

激励论是行为主义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激励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激励、鼓舞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动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二语教学中中,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激励教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二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激励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教学与普通的语言教学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二语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学对象的异质化程度高、教学任务的特殊性、课堂组织的特殊性、学生的感知结构的差异等。基于二语教学课堂的各种特殊性,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从而达到帮助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实施激励教育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堂性质及课堂需要,在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运用的激励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教育方法。基于二语课堂教学的特殊性,较符合的方法有:言语性激励,非言语性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精神物质激励。不同的激励教育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不同,却都是同一个目的: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动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一)言语性激励

言语是最直接,最直白的表达方式。言语性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激励方法,言语性激励源于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理论。联结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刺激与反应,达到强化人的学习行为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中可以采取言语性激励的方法,赞赏、表扬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教育心理学》:“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前者是教师施予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后者则是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言语性激励又可以分为正面激励、反面激励、侧面激励等,即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性激励方法施予学生强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心。据访谈发现,言语性正面激励在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较为广泛,反面、侧面激励相对较少。

(二)非言语性激励

非言语性激励也属于学习动机理中的自我实现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学习动机理论的一种: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五种基本需要。非言语性激励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眼神等,不同的非言语性激励具有不同的效果。面部表情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面部表情无时不刻反映着个人情绪。二语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面部表情给予学生鼓励。身体语言也叫做体态语,是个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中,有时一阵掌声、竖起拇指比口头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眼睛传递着最细致的感情,正如人所说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读懂一个人,不同的眼神交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在学生需要被激励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个赞许的、鼓励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非言语性激励中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阵掌声针对不同的个体的不同需要,满足了学生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及其安全需要,使学生的安全和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三)榜样激励

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在通过个人不断地观察与模仿,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属于学习动机理论的一种。自我效能感理论分为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其中,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而榜样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很深的影响,榜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朝着自己的榜样前进与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但是在二语教学课堂中,教学对象是留学生,所以要考虑到榜样的合适性。在为学生选择榜样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榜样的文化背景、性格、价值观等问题,这样才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四)目标激励

学习过程中,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学习动机理论的一种: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同时,心理学家默里提出成就动机理论,其产生于需要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基本需要,制定教学方案,针对具体情况在不同学习阶段给予学习者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激励是基于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制定教学方案,用不同的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当达到一个目标时继续下一个目标,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采用设置目标进行目标激励的方法,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明确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在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其实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五)精神与物质激励

精神与物质激励属于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理论,属于学校强化方法中的外部强化,是教师给予学生的强化。教师通过精神与物质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强化,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学习动机理论的强化理论表明,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外部刺激与激励手段,如:口头表扬、实物奖赏等,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精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正能量,在思想上鼓励学生。而物质激励可以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与实际需要。当面对学生时,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是较佳的组合与选择。如果只是单纯的精神激励也许不能使学生感兴趣,反之,假如只是单纯的物质激励也许效果只是暂时的,影响不是太大。就如幼儿园时候,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同时也渴望得到老师奖励的一朵小红花、一支铅笔等。

三、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实施激励教育的建议

激励教育不能只注重实施过程,同样也需要注意针对实施激励教育之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实施之后进行反思,以便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教学发展。二语教学课堂中实施激励教育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实施中注意适度、需要因材施励、实施中需全面兼顾、实施后的反馈与反思。

(一)适度激励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被激励,每个人都喜欢被激励。但个体之间各自需要被激励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握好激励的程度,在实施激励教育之时注意适度。基于二语教学课堂的特殊性,更加需要注意这一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教育者给予学生较少的激励,可能会让学生不自信、胆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不是越挫越勇,而是害怕学习,最终导致不想学习、不爱学习。而当教育者给予学生过度激励时候,也许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自信过度,骄傲自大,觉得学习汉语轻而易举,对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二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时,教育者应该注意适度原则。什么叫适度,怎样才能做到适度。不能过度激励,也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简单较少的激励。要把握好这个标准实属不易,需要在一线的二语教学工作者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特点、课堂的安排,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以期达到适度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适度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度激励,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因材施励

一般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是为了使教学效果最大优质化,二语教学课堂中,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如前文所述,二语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的异质化程度较高。每个班级有各自的特点,每个班级之中的每个个体又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都有各自喜好。同样,激励教育方法分为:非言语性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等各种,有的学生认为非言语性激励比较好,而有的学生认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更能鼓舞到自己,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激励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二语老师,这就需要老师能够掌握班里各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抓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中,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做到大体了解班上同学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可以使用许多激励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同一种方法,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所有的激励方法。所以二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激励方法。因材施励,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三)全面兼顾

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课堂反应包括各个方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上课的态度等,其中学生的情绪是关键因素。教学过程中,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好课堂的同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注意学生的行为。掌握学生的情绪,便于教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二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情绪都非常重要。在二语课堂中,由于二语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性格、文化背景等差异较大,学生的情绪也易波动,学生与老师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许只是因为言语上的不慎,很有可能就引起矛盾,影响教学效果。在实施激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关注少数几个学生,不能一直只表扬、激励少数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否则学生就会有不平衡的心理,可能会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为避免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教师应该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不能仅仅激励少数几个学生,而是应该多鼓励大部分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要注意全面性,基本兼顾到所有学生,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四)激励反思

教学反思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教学之后只有进行了反思,才能查缺补漏完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选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知道哪一种才是最适合学生的,能帮助提高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教学方法,在课后进行教学反馈与反思,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也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在实施过程中与实施之后注意学生的变化与表现,教学实践之后进行反馈与思考,找出二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把激励教育方法更好地融入二语课堂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二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的正确与否及其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至关重要。激励教育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动力的教学方法。当然,由于二语教学课堂本身的特殊性,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教学方法,应该改善传统教学思路。积极探索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且付诸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并在实施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注意思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实现师生共赢。

参考文献

[1]赵红星,苏俊霞. 激励教育的实施依据及方式[J]. 社会科学论坛,2006. 10.

[2]何仕. 论大学生激励教育[N].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04(第5卷 第2期).

[3]颜震华,王绍海. 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04.

[4]李祖超. 教育激励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

[5]陈美荣,胡永萍. 教育心理学[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08.

论文作者:戴勤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激励教育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初探论文_戴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