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尼莫地平针微泵后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对策。方法:选择1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给予组建药物静脉小组进行针对性培训、统一静脉观察周期、预防性用药、并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等静脉预防保护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Ⅰ度23例、Ⅱ度12例、Ⅲ度5例;干预组仅发生Ⅰ度静脉炎10例。两组数据经χ2 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人负责管理,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型号,预防性用药保护静脉,统一静脉观察周期等方法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尼莫地平针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静脉炎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引起缺血性脑梗死,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尼莫地平针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引发脑部血管扩张,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有重要作用[2]。尼莫地平针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一线药物,但该药物,含有酒精溶媒,血药浓度高,经外周血管持续泵入时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中选择1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患者使用尼莫地平针微泵后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57 例,女61例;年龄28~76岁,平均(50.3 ± 9.2)岁;均有呕吐、头痛等症状,经头颅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及脑池内呈现高密度阴影。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9 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50ml注射器抽吸尼莫地平注射液后连接到延长管上,再固定在微量泵上,排气后将其连接于浅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上按6.25ml/h匀速泵入,24h维持。微量泵均为统一型号。对照组常规单独输注尼莫地平,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制定的静脉预防保护措施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组建药物静脉小组,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给予预防性用药——喜辽妥涂抹静脉,统一静脉观察周期等。治疗平均时间≧5d,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1.3 评价指标
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将静脉炎分为0度~Ⅳ度5个等级。0:没有症状。Ⅰ: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到条索状静脉。Ⅳ: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采用χ2 检验进行率的比较。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
3 讨论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容易引起再出血而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对于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有重要的意义[3]。尼莫地平是新型钙离子拮抗剂,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血管扩张,能防止因各种血管活性物质或其降解物引起的血管收缩。近年来,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解除脑血管痉挛[4]。微量注射泵能将药物定量、均匀、精确地泵入患者体内,可有效地稳定血压。早期的尼莫同泵入治疗能快速接触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功能。但由于疗程长、输注速度慢,药物本身性质等原因,尼莫地平在局部血管停留的时间过长,易造成药物黏附于血管壁,加上尼莫地平的血管扩张作用,使得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易发生组织水肿,甚至静脉炎[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干预措施后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分析如下:
3.1 组建专门药物性静脉治疗小组,对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
在护士长的管理下,定期开展静脉治疗知识座谈会,讨论最新静脉炎治疗发展趋势,鼓励护士积极参与静脉炎的临床治疗和经验总结,使护士掌握静脉炎的最新治疗及护理进展。提高护士对静脉的客观管理能力。
3.2 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型号
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固定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远端开始,尽量选用管径不小于3.0mm的外周静脉。如前臂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等。使用的20G套管针,留置针、肝素帽、透明敷贴等均由美国BD公司生产。该型号留置针与选择静脉管径的比例最大程度减少了留置针对外周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有效保护了静脉,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3.3 给予喜辽妥涂抹静脉
本药物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促进结缔组织再生作用。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血肿及水肿吸收,阻止局部炎症发展 促进正常结缔组织的再生。用于预防及治疗浅表性静脉炎。近5年,有大量文献对喜辽妥预防及治疗静脉炎进行报道。显示喜辽妥较其他措施效果更佳。在留置针穿刺的同时将将3~5cm乳膏沿穿刺静脉走向涂抹7~10cm长,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4 统一穿刺静脉观察周期
统一给药后静脉观察周期,将观察和记录文字化,规范化,可使护士及时有效的巡视,发现并记录穿刺静脉的变化情况,避免了护士自身主管观察思维,和交接班引起的对静脉观察的偏倚,使穿刺静脉可以得到动态的干预与保护。
4.总结
综上所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尼莫地平针微泵后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采用专人负责管理,统一穿刺静脉及留置针型号,预防性用药保护静脉,统一静脉观察周期等方法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疼痛感,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患者因静脉炎而增加的治疗费用并避免严重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佩丽.预防尼莫同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3-38.
[2]郭亚辉,刘亚红,付成成,等.不同方法对预防静脉注射尼莫通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39-41.
[3]韩玲,张均.早期应用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31-134.
[4]朱建芳,田小玲,陈雅萍等.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护理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5(3):224-224.
[5]刘亚红,李志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9):122.
论文作者:孙秋菊,张慧捷,沈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静脉论文; 静脉炎论文; 尼莫地平论文; 蛛网膜论文; 脑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