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宁潭镇新榕村小学,53760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对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一门关键性学科,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但由于小学生限于年龄、思维和心理尚处在发育阶段,因此,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小学生适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数学学科。情境教学法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刚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因此,受到师生的青睐。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对基层教师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前言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会有侧重地引进特定意义的、生动具象化的场景,从而引起同学们的趣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搭配传统教学的僵局,为同学们营造更灵活高效的课堂环境,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点,并且通过自主探讨、持续思考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新课程改革更看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与传统只偏重应试教育的培养机制,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轨迹,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偏重形象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代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教学方式也应该以形象思维为主,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栩栩如生的教学情境,来让小学生的理解更加直观。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思想被提出的。而且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所讲的每一个课程重点,因此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一直紧跟教学内容,这也是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当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而问题情境教学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然成为一种非常热门的教学手段,许多的数学教师也在课堂上尝试着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教师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其中教学的真谛呢?仔细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
2.1情境创设形式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些教师为了应付教学要求,或者因为其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他们将问题情境的设置过于形式化,在他们看来,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情境创设,不管过程、结果如何,就算是进行了课堂的改革创新,也就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的问题情境教学脱离了教学的实际,是没有目标、流于形式化的问题情境教学.
2.2情境教学偏离重点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能够更有效、更简单的学习数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条件.此外,问题情境教学法也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服务,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但是这些结果的前提是以教学重点为核心进行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却淡化了数学课堂的实质,情境教学的创设就是在猜谜语、兜圈子,看上去虽然五花八门、课堂气氛活跃浓烈,但是并没有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并没有把握好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3情境问题的无趣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脑和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较好,也更为容易接受教学的信息,而数学属于一种比价抽象、复杂的学科,学生兴趣的来源也是出自具体的情境之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千篇一律地创设情境,不考虑学生自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导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感觉枯燥、无聊,教学效果较差.
3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3.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发挥作用,老师首先要切实掌握该方法的核心内涵,对其进行正确而充分的利用。因为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间依然集中在课堂上,但是一节课的时长是非常有限的,加上某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思考的能力可能比较慢,因此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抽象知识和具象化的生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出知识的要点,从而更快速地过渡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上。比如针对“人民币”的知识点,人民币毫无疑问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事物,在教学中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老师模拟超市购物情景,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付钱与找钱的操作,老师在此时展示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使同学们仔细分辨、学会计算。
3.2探索问题式的教学情境
为了使同学们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把新的知识点灵活地通过具体情境展示出来。基于这个考虑,老师可以充分借助问题导入式的教学理念,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为同学们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同学们保持灵活思考的状态,不断寻找答案,这种动态循环的模式,可以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体现。当然,老师所设置的问题可以更倾向于生活,这将能引起同学们更高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而且,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问题情境设计与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将使同学们的学习更加灵活。例如:以“长方形与正方形”为例,教师可利用问题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令学生进行思考,如:“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点”等,学生经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或探究,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具有很多异同点。
3.3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学生在思想意识、性格特征与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与过去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逐渐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时应对学生身上的时代特征加以把握,此举有助于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疏导,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采用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加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以“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教师向学生传授该方面的知识时,可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参考,这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原理,而四边形等的计算中,则可以让同学们参考三角形的原理自行推算。
结束语
问题情境教学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在授课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思维活跃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石万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94.
[2]田恒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4(1):47.
[3]陈雪玲.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学周刊,2017,(17):122-123.
[4]郭富强.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7,(09):150
论文作者:刁文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情境论文; 同学们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