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应用模式探析论文

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应用模式探析论文

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应用模式探析

郑娇娇

(信阳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文章针对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可资借鉴三种应用模式,并提倡地方博物馆美术教育亟待从“教育活动”到“教育课程”的转变,才能提高地方博物馆教育功能和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 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应用模式

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期,儿童美术教育也迎来新的发展。尤其2018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也随之发生转变。儿童美术教育观念逐渐从注重知识技能到以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转变,促使我们开展多元化、综合化的美术教育形式,满足现代儿童时刻接触新信息的需要。与此同时,国家美术教育的政策明确指出要结合博物馆、美术馆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形式。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美术教育功也得到了凸显和重视。博物馆资源融入儿童美术活动是发展的必然。

1)该装置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适用油气水井、压力容器、集输管线内的硫化氢含量检测,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1 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博物馆资源在儿童美术活动中教育整合,在国内外一线城市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创办的涂思博物馆美育,依托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及首都博物馆和北京地区大大小小20多个博物馆设置特色的美术馆课程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再比如老牛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创办儿童主题探索馆。这些大城市的博物馆率先对儿童开展美术教育,集中体现在创办儿童博物馆,或者博物馆内开展“儿童馆”,或者举办以儿童价值取向的策展活动和儿童作品展。

最后,在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所有的经济形态并非一定都是高精尖的,也会有的产业看起来很“低级”。其实,相对于我们了解的行业,那些未知的领域更有着无限的可能。对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保持高度的敬畏。可以说,某些传统方式越不重视的地方,它恰恰可能生长得更加健康。

然而地方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资源和展览资源,却鲜有儿童去参观学习,馆内基本上停留在以展览为主,其教育功能严重缺乏。除了一些博物馆定期做一些符合小学生欣赏的项目与美术活动,其他的馆内基本上没有此活动开展。因此,导致博物馆美术资源及文化资源遭受巨大的浪费,它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挂在墙上的教科书”,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人体验与实物引起的审美感受相结合。此外,儿童美术课堂也不容乐观,孩子们上课依然停留在以美术技巧至上的教学原则,很少以实物为基础,让孩子们主动体验探究并创作的美术教学方式,缺乏“实物”的小学美术课堂成了教学常态。

2.2.1 针对学生的美术教育项目 [3]

2 地方博物馆资源在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模式

以博物馆为主导的合作核心是课程。美国博物馆专家提出博物馆课程建设的四种模式,在博物馆为主导的教育活动中发展如下:第一代教导解说型。教导解说型与学校传统教育方式相似。博物馆美术课程以解说员为主,引导学生参观欣赏藏品。学生被动接受,涉及课本内容所学的知识。第二代刺激反应型。通过不断地刺激、增强和反应推动学生学习达到最后的结果。博物馆在布展时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非常重视教育方法和训练。第三代发现型。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培养。教学者将合适的学习情境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参与、选择和掌握及解决问题,进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第四代是建构知识型,也称为探究型。第四代建构知识型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达到内心,而是学习者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一种过程,注重的是学习者内部生成。在博物馆美术课程设计中,注重“主动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馆校合作

2.1.2 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型模式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嫖宿幼女是行为人以金钱等物质交换为手段的性交易行为,包括性行为、类似性行为和猥亵,且卖淫幼女有“同意”的自愿性质,为非强制性犯罪;强奸罪的行为人是在不存有交易行为的情形下单纯地与幼女发生性行为,采用性器官接触说,这里行为的性质可以是暴力性、强制性的,也可以是双方自愿的。

学校为主导型,是校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目标设计基本课程,博物馆根据校方需求配合提供场地、实物展览及辅助人员设备等。站在学校的立场上,馆校合作就是力争突破学校学习所产生的固有的“围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模式,更加优化学生的学习视野,美国学者杰克·韦尔提出“无边界”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新概念与实践目标。博物馆资源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由于博物馆收藏功能决定了拥有大量的馆藏文物,这是学校欠缺的丰富的教学材料。根据博物馆美术藏品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满足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多种知识和另一课堂。学校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校外学习任务,利用博物馆场地开设相关课程,突破学校的“围墙”,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邀请博物馆老师带部分展品到校内讲课,实现情境化教学模式。

以博物馆为主导型是博物馆根据自身藏品与展览资源等提出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架,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所学美术课程进行有效的对接,然后制作一套专属课程。

针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将儿童定为目标观众,从策展角度、欣赏心理及课程设计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三种应用模式,分析这三种模式对地方博物馆资源与儿童美术活动的整合起到参考作用。

所谓馆校合作模式,就是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系列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馆校合作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以学校教育的角度,从学习方式上探讨学校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二是以博物馆教育的角度,分别从教育形式、组织方式及空间利用方面探讨博物馆如何长期而有效地与学校进行“对接”与“合作”[1];三是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运用虚拟数字博物馆,实现二者高效合作。当然馆校合作也并不是单纯地学校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或者展览资源,或者博物馆利用学校的学生资源等,其核心是系统性、结构化地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对接,引导、拓展学生的多元化,区别于学校的学习方法[2]

结果表明,将苯、甲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组分进行单独定量分析时,分别采用气体标准物质中n-C4架桥定量分析和样品气中n-C5架桥定量分析时,其中甲基环己烷分析结果的偏差最大,为0.0012%。

2.1.3 数字虚拟技术下的馆校合作模式

2.1.1 博物馆为主导型的合作模式

随着我们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借着数字虚拟化技术手段,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为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服务。以此为手段进行馆校合作,既解决了空间场地的问题,又省去了学生的时间成本。一般的地级市博物馆都设置了自己的网站及相关资源链接,也有专门为学校学生服务的信息与资源服务栏目,通过便捷的博物馆,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必到馆就享用其资源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相关资源链接,了解到国家大型博物馆及省级博物院的藏品资料,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视野。

2.2 馆内专属空间

馆内专属空间模式,主要是指在博物馆内开辟专门的空间,服务特定的人群,如儿童、亲子观众、特殊群体等,并策划相应的展览或者教育项目。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要想彻底改变与扭转地方博物馆资源浪费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美术资源的开发,或者对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博物馆资源开发及利用情况有所了解。因此,有必要对博物馆资源与儿童美术教育融合的常见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取长补短,加以利用。

针对学生的美术教育项目主要指博物馆内实施艺教坊项目开发。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博物馆在馆内定期组织美术教育项目,如博物馆内专属的“陶艺坊”等。结合博物馆资源优势,进行项目策划与实施如亲子美术体验项目,以比赛或者亲子活动的方式开展,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参加。活动往往充满趣味性,儿童参与兴趣较高。还有一种形式是博物馆举办“趣味讲座”,往往采用艺术家举办讲座的形式,主要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讲座形式比较灵活,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2.2.2 开设专门的教育空间

2.2.1 总有效率 纳入研究中有 11 篇[8‐10,12,14‐18,20‐21]报道了临床总有效率,其中低剂量组487例患者,有效436例,总有效率为89.53%;标准剂量组467例患者,有效439例,总有效率为94.00%。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9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图1)。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92~0.99,P=0.01)。

在博物馆内开设专门的教育空间,主要是指博物馆通过设置“儿童艺廊”“儿童美术工作室”或“艺术家工作室”等场所,形成以3~12岁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空间。针对小学生的教育空间主要是以特定的藏品为主题深入学习。

2.3 儿童主题博物馆

1899年,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博物馆创办于纽约布鲁克林劳尔公园,该馆为儿童提供了未来学习和成长的科学环境,主要涵盖了历史、民族、自然、地质等各类学科。1972年,儿童博物馆之父巴克在美国博物馆协会的发言中对儿童博物馆做出定义,儿童博物馆在框架上兼具文化和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是服务博物馆、学校和社区的媒介。1976年,费城创办的“请触摸”博物馆,促使儿童博物馆引入了互动展览,儿童从被动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自由探究的角色。因此,儿童博物馆在博物馆社会职责发展的背景下,以儿童视角引导儿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成为儿童博物馆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在我国以一线城市率先开展了儿童主题博物馆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北京“老牛主题博物馆”和深圳市第二幼儿园的“儿童主题博物馆”课程模式,顺应了世界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本土化的发展潮流。

(四)全球债务风险持续累积。4月,IMF《财政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公共和私人债务总额创历史新高,达164万亿美元,2.25倍于全球GDP,比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高出12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平均比重达105%,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经济体该比重分别接近或超过50%和40%。当前,市场普遍忧虑减税并扩张财政的美国债务问题,以及“金融退潮”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债务违约问题。持续上涨的债务风险将削弱经济增长、消费和就业,并加大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

总之,根据博物馆美术活动的三种应用模式分析,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侧重于博物馆主导型的模式,或者博物馆主动邀请师生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针对藏品及展览资源进行系统的课程编辑与设计,也可改变博物馆零散、不成体系的状态。同时也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在博物馆内开辟专属空间或工作坊形式服务于儿童美术教育。无论地方博物馆的美术教育活动采取何种模式,都应该加大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将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从“教育活动”转变为“教育课程”,方能提高地方博物的教育功能,并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统.馆校合作之课程实践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课程为例[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7:11.

[2]冯统.馆校合作之课程实践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课程为例[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7:15.

[3]周靖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实践模式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1(1):66-70.

【作者简介】 郑娇娇(198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儿童美术教育。

【项目名称】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模式与实践研究,编号:2018WYB10。

标签:;  ;  ;  ;  

地方博物馆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应用模式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