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论文

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论文

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

文/ 胡少鹏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港澳与大陆内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我国在制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将港澳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进而有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功能与地位。对外改革开放能够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挑战。本研究立足于实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有效的改善策略方案。希望能够提供有参考性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战略 建设路径

港澳回归后,与内地的联系日益频繁,国家为其发展提高了坚实有力的后盾,是保障其发展快速且稳定的前提,而港澳在带动经济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共赢局面,这也是“一国两制”带来的好处。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9 个城市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他们直接的联系十分密切,是我国最开放、最繁华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化的时代,粤港澳经济的发展需要重新思考与定位,在过去的发展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迎合时代潮流趋势,结合产业多元化结构保障经济的发展,合理观全局,与内地所具有的优势互补。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对国家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十分重视,并一直在思考高效发展的途径。粤港澳地区的发展具有繁荣与稳定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出港澳大湾区发展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随着2019 年2 月18 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我国的发展建设呈现出一片光明的景象。国家推进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走廊建设平台,容纳大量先进的科研技术与设施,且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打造出一流的先进科技产品。对广州、澳门等地区进行机场的改造与扩建,并优化基础设施,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粤港澳地区的电子信息具有世界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企业的贸易发展,增加了两地投资方之间的融资渠道。

二、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的发展现状

广东大湾区、香港和澳门面积超过56000 公顷,人口超过6800 万。国土面积的0.6%,人口的5%,生产总值的12%。经济效益超过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带。

(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港澳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第一个湾区经济,也是发展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承载着全民的期望,有挤进世界排名的潜力。粤港澳大湾区包含的城市都十分具有潜力,作为中国湾区经济的实验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且带了新的机遇[1]

(二)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级经济增长引擎

2014 年广东保税区成立后,制度创新为粤港澳生产服务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广东,香港,澳门在跨境金融,航运物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发展。合作,广东,香港,澳门在开放中发挥了更重要的战略作用。数据显示,粤港澳湾区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在四大湾区首位,GDP 总量达到1.38 万亿美元,超越旧金山湾区。但是,粤港澳湾区第三产业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占62%,纽约湾区占比高达89.5%。根据国家对粤港澳的发展规划政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区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一体化,充分发挥三地区的优势。预计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将成为世界级经济区和世界级经济增长点、发动机。

(三)优势产业互补共进,交流阻隔待破解,四大产业机遇明晰

合众统一才能够稳操胜券。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需要大湾区内的所有城市一起努力去进行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人民的思想应该得到统一,大家都应该将力量往一处使,共同去建设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的人民需要和广东九个城市的人民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解放自己的思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为了安全和方便实现,构建的实验平台包括三相低压微电网和能量回馈装置。这里用38 V/50 Hz的三相低压微电网模拟实际三相电网,能量回馈装置完成能量回馈功能。

(二)文化融合有待加强

我国正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人们的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裕,更倾向去对精神上追求,因而文化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个城市生活方式主要由文化资源、文化历史以及文化的发展水平共同形成的,在某些方面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兴衰。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向大湾区外的城市扩散,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经济增长,文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建设初期,将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大大推进建设进程,但是由于我国制度的原因,大湾区内的城市文化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我们文化融合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停止做这件事,要通过一些手段,不断的去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融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理论,而当下粤港澳三地的发展仍以航运、科技以及金融领取为主要发展方向,对三地的文化差异的融合以及不同价值观的接受程度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虽然粤港澳三地均有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但却不以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进行宣传与实施,大大降低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效果。

(三)思想解放有待提高

在海湾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澳门和香港以其国际优势将建筑样件带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深厚的培育,具有强大的实际经济实力,并依托广东、香港等大海湾地区。传统制造业将朝着先进的“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目标迈进。同时,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陷入了“制度困境”,港澳都是独立的关税区,整个地区广东,香港,澳门和大湾区不能建立同一系统的特殊区域,内陆珠三角形部分也不太可能是“独立的关税区”,任何经济合作都以“中国关税区”的名称为基础。因此,必须克服这一“制度困境”,降低规则和制度的摩擦成本,提高广东、香港、澳门湾大区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效率[2]

这类城市的人口及土地规模比例基本处于较为适宜的程度,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所以此类城市,可适当增加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方便转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以中高端产业发展为主。同时,应积极借鉴中外大城市发展的经验,积极解决已经出现的城市问题。

广东有九个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广东的这些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区之间的协调工作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建设中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这些挑战会随着我国机制的不断完善而变得简单。如今,在广东九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区之间的主要协调问题是在城市利益和制度方面,每一个城市都希望能够利益最大化,这也是稳步发展的基础。为了让广东九个城市、香港和澳门能够在未来发展的更好,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更加的完善,还需要在协调机制上加强完善,争取让各个城市之间的人才、资金、信息等重要要素更加通畅的在各个城市之间流通、对接。

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策略和建设路径

(一)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根据式(4)和式(5),二极管导通压降VD也是影响压电能量俘获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降低VD也可有效提高电路的能量俘获效率。

世界有三大著名大湾区,分别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他们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并是依靠城市之间简单的平衡发展,而是深入思考与研究,采用多圈多核的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对各个湾区中各城市间采取优势互补的形式协调发展,进行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共同繁荣的效果。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深圳为核心代表“创新”圈,再以香港为核心代表金融圈,同时强化港深两地政策的协调统一,消除两地进行共享资源时出现的制度不方便,打造以港深两地为中心圈的发展经济区。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港深广三港的港口优势,在已有的协调发展区基础上联合其他城市共同发展,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从公示语翻译、管理、制作等仅靠译者一人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团队运作,以免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其次要规范公示语的翻译,译者必须精通汉英语言文化,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学知识。我们应聘请汉英翻译专业人士或精通汉语的外国友人认真会诊、审核、校对现有公示语的英文文本的翻译,使公示语的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二)推动大湾区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合理利用港澳两地的独特优势,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模式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相近国家加强交流,建立互联互通、生态环保、金融贸易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联系。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达到港澳地区与内地基础设施服务互联互通的目的。

(三)推动粤港澳政府间的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实行的大湾区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是体制机制创新度不够,这也是经过实践后得出的结论。政策具有绝对的执行管理优势,是管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效工具,同时掌控者湾区所有资源的支配。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向世界看齐,要跻身走进世界的前列,就必须对自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化改革,故而在政策上要增强其可行性与预判性。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间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最好由国家出面宏宽调控,或者出台相关政策。有了国家的导向与支持,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会容易的多。

五、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的发展战略,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较,具有较多的独特优势,比如占据优质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的引领性极强,以及带动经济增长的超强能力。但粤港澳依然具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的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协调、居民思想没有完全放开以及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够。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一定的思考,给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实现大湾区的多点化、多城化以及多产业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申明浩.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17,(09):5-14.

[2]汪德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港口发展之途[J].中国港口,2017,(12).

(作者简介: 胡少鹏,职称:政工师,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方向:党建、纪检。)

标签:;  ;  ;  ;  ;  

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