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_低碳经济论文

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协调发展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物流业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1]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的经济模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灾难和能源危机的全新生产和生活方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个国家竞相效仿,出台与之相关的规划。低碳发展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势必会钳制经济发展,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是缓解能源资源短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也是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我国能耗强度是日本的7.58倍,英国的6.19倍。当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10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是热点话题。“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16%。十八大报告中的“美丽中国”以及三中全会公报都将“资源节约利用”摆在了突出位置,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不可一蹴而就,经济低碳化是其中间过程。经济低碳化实质是在节能减排政策的指导下,利用技术的、制度的等多种“减碳”措施,降低能耗强度的一种动态过程。资源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方式之一,对现代物流业提出更高要求。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碳排放和能耗强度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增加了物资的流通量,继而增加了相应能源的消耗以及碳的排放;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集约利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以及资源的使用率,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单位GDP能源的不必要损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现代物流业和经济低碳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很多学者展开了研究,从各个角度赋予低碳经济丰富的内涵。[2-3]气候组织(2007)认为低碳经济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发展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以及采取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4]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定义被广泛引用: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5-6]庄贵阳(2005)作为国内最早对发展低碳经济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可能途径有: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遏制奢侈消费、发挥碳汇能力和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7]鲍健强等(2008)认为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建立高效率、低排放、使用多元化能源的结构和基础设施,努力提高传统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是推动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途径。[8]肖文燕(2011)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9]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是一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也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10]

      经济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实现形式的具体化操作,它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实现最低限度的碳排放,减小环境危机对经济发展压力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温室气体的碳排放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在低碳技术的支持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并且使其排放量为零。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应遵循能源效率优先、低碳技术的效益导向、公众参与原则。[11]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事将脱钩指标应用在节能领域的研究。赵一平等(2006)、王虹等(2009)引入脱钩理论,对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测度与分析,[12-13]孙耀华和李忠民(2011)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1999-2008年十年间各省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弱脱钩状态。[14]从文献搜索结果看,尚没有关于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耦合,原为物理学名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当把耦合运用于自然或社会经济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因果关系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系统时,称之为系统耦合。耦合的系统中有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循环,包含有错综复杂的因子。研究耦合系统关系的协调、反馈和发展的机理、机制,称之为系统耦合理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是考察系统耦合发展规律及其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协调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一种良性的相互关联,是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是多个系统或要素保持健康发展的保证。耦合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因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是有差别的。耦合度是指双方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不分利弊;耦合协调度是指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体现了协调状况的好坏程度。[15-16]有学者利用耦合理论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耦合强度和协调程度。刘耀彬等(2005)利用协同思想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中国各省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17]生延超等(2009)构建了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除长沙市达到优质协调外,湖南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刺激作用。[18]何宜庆等(2012)构建了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19]李磊等(2013)通过建立新疆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1998-2010年两个复杂系统的耦合发展关系。[20]

      基于低碳经济和系统耦合理论,对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度进行评价,分析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现代物流业与低碳经济向良性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发展。

      二、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

      

      (一)指标体系

      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并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及动态性,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分别构建现代物流业和经济低碳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由于不同种运输基础设施的单位里程的货运周转量不同,因此以单位里程的货运周转量作为加权权重,将铁路、公路、水路等里程数进行加总得到综合运输能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其类似。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清洁能源包括了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电。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万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该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应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理论模型

      1.本文采用加权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分别对现代物流业和经济低碳化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半升梯形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根据熵的定义,M年P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的熵可以确定为:

      

      2.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21]给出现代物流系统E与经济低碳化系统K相互作用耦合度模型:

      

      其中:

为第i年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系统耦合度,易知,

越大说明二者之间越协调,反之则越不协调。q为调节系数,一般2≤q≤5,文中取q=3。

      3.耦合度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反映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可能都处于高水平协调或者低水平协调,因此构建现代物流与经济低碳化耦合协调度函数以判断它们之间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

,a和b为待定权数,文中a、b分别取为0.5。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度评价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综合运输能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经整理而得(见表2)。

      

      (二)评价结果

      1.我国现代物流业综合评价

      现代物流指标体系赋权如表3所示,现代物流业综合评价见表4。

      

      2.我国经济低碳化综合评价

      经济低碳化指标体系赋权如表5所示,经济低碳化结果见表6。

      

      3.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耦合度评价

      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如表7、表8所示。

      

      根据协调发展度D的大小,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将协调发展类型划分为十种,即优质协调发展类、良好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勉强协调发展类、濒临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超级严重失调衰退类。此外如果E(现代物流产业综合评价值)和K(经济低碳化综合评价值)之差的绝对值在0.1以内则认为相差较小,可视为同步发展;E比K大0.1以上,可认为经济低碳化(K)滞后;K比E大0.1以上,可认为物流业(E)滞后。具体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及判断标准如表9所示。据此标准,我国现代物流业和经济低碳化耦合协调度发展类型及变化情况见表10。

      

      

      四、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从表8、表10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耦合协调发展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1.7%。然而在2005年以前,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处于轻度失调乃至严重失调的局面,2000-2002年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步伐,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不高,影响了经济低碳化进程,K-E值很大。自2005年起,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逐步实现协调发展,尤其自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现代物流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2009我国现代物流业综合评价值为0.629,较2008年增长37.4%;2009-2011年现代物流业综合评价值年均增长24.3%),逐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缩小差距,K-E值小。虽然2012年较2011年的物流产业增加值、综合运输能力有较大提升,可是就业人数却减少了14.37%,所以2012年我国现代物流业综合评价值略低于2011年,可是它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二者协调发展类型是优质协调发展类物流、经济低碳化同步型。另外,2003-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业、经济低碳化的综合评价值均不大,然而二者的耦合度很高,说明它们处于低水平协调,可是它们的耦合协调度值都比较小,这就印证了耦合协调度能反映现代物流业与经济低碳化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

      所以,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优化全国产业布局具有积极作用,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既能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又能推进经济低碳化进程。

标签:;  ;  ;  ;  ;  ;  

我国现代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_低碳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