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_杨洪

古代汉语课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_杨洪

(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摘要:古代汉语作为高校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必须进行课堂教育的转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古代汉语课程实现素质教育转型必须做到深挖古代汉语本身的本质属性,注重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关系的梳理,积极运用实践的方式探讨研究古代典籍中的遗留的问题,才能彻底转变古代汉语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古代汉语;实践教学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认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1]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立足于全民,立足于终身的伟大教育理念。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环,古代汉语理因该响应国家号召,走向素质教育的道路。一直以来古代汉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常常游离于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极易让学生和大众望而却步,但古代汉语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们理解现代汉语的一把非常重要的钥匙,因此让古代汉语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让古代汉语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能让学生或者爱好者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终生受用,就变得非常必要。

首先,古代汉语课程本质上要求实行素质教育。古代汉语课程性质是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致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综合体现。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现在的通用规范汉字,由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再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过程是历时渐变的过程。从现代汉语方言,以及现代汉字的蛛丝马迹可以追溯中古、上古汉语的语言形式、语言特点。研究古代汉语的方法和过程正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和过程,也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体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建立起历史的语言观,帮助学习者更加本质地把握汉语言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而建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必须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演变历史过程的把握,才能将素质教育的本质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古代汉语的学习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建立通过观察、研究、调查、对比等手段对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方言、汉字的演变去推究古代汉语、汉字的科学方法,避免陷入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泥潭。例如汉字的起源问题,汉字的起源众说纷纭。对汉字的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加深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变化发展观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汉字起源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缺乏了这些条件,文字将无从发展,汉字的产生一定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部落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才促进了需要文字作为辅助记忆工具的需求。因此,这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进一步要求。而汉字演变的历史规律也充分说明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每一时期的汉字都有其明显的特点,但这些特点不是突然之间无中生有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点一点由更早期一点的文字现象引起的。汉字发展的历史过程很好地印证了质量互变的经典规律。[2]

古代汉语课程还肩负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任。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同时在这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任何企图割断历史的的做法都是背离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行为。割断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必然建设不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不符合 世界都是普遍联系的观念,是极为武断的主观主义。古代的优秀文化正是靠古代汉语的记载而传承下来的,因此,学习好古代汉语才能继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也要注意梳理文化的脉络,用联系、发展、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认识和改造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古代文化传统更加发扬光大,永葆青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

其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大学课堂极容易满堂灌,尤其是古代汉语知识点众多,教师往往担心在一堂课上不能够将准备好的知识点讲完,有时候还会出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极少,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授课的效率,另外还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就是死记硬背老师的知识点应付考试,而不知道独立自主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古代汉语课程也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的发现、提出、争议和解决,去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古代汉语本身就是一门博采众家之长,广泛汲取历史考古等学科知识而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因此,教师极容易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不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方式,组建不同的讨论小组,对古代汉语典籍所遗留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分析不同学者解决方式的优劣得失。古代汉语极为重视材料的把握,因此,还可以积极指导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积累丰富的一手材料,对已有的问题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再加上新时期获得材料的手段更加多样,能够获得的材料也愈加丰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之后,往往能够发现以往的专家学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回顾旧知,发现新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治学方式,同时也是非常符合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理念。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起到《决定》中所说的“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的作用,因此值得大力提倡。

同时,此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5]古代汉语课程本就是文科学院的基础课程,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文科学院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探讨、论证的过程当中,完全可以起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同时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协作、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打破以往文科生喜欢陷入狭小的个人生活空间的弊病,培养其沟通协调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再次,古代汉语课程要积极和课外活动、课外考察结合起来。对于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来说,博物馆,文化馆以及纪念馆等文化场所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大,很多古代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比起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起的效果要大得多,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能够起到一个非常直观的作用,特别是在讲解古代汉语中古文字或者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服饰等内容的时候,博物馆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缺陷,学生通过近距离观看实物,往往能获得比枯燥的讲解更加丰富的信息。近年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如“中国文字博物馆校园巡展”的相关活动,大大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专业、美术专业等学科的专业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传承了中国文明,使得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够真正切身感受到来自远古文化的文化魅力,对于远古文化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视野。

古代汉语课程素质化教育转型需要在方方面面和《决定》联系起来,用《决定》的有关精神去落实、去实施该课程的本质性转化,以适应新时期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只要把握好了古代汉语的本质属性,结合《决定》的重大精神,古代汉语的课堂转型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4][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G].1999年6月13日

[2]张丽霞.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古代汉语教学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03):141-143.

[3]古敬恒.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古代汉语教学初探——“古代汉语”教学优化研究之一[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4):68-74.

作者简介:杨洪(1982.03-),男,四川康定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育工作。

论文作者:杨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古代汉语课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_杨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