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 杨文学通讯作者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入院号码奇偶数进行分组,入院号为奇数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入院号为偶数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效果评价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患者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无创呼吸机通气是临床针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采取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1]。为进一步核实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在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探讨,详情见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选取的8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我院急诊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22例、18例,中位年龄(57.0±2.1)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各为21例和19例,中位年龄(56.5±2.2)岁。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急诊常规抢救治疗,治疗主要包括镇静、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治疗以每分钟6-8L通气量、每分钟20次的呼吸频率、6-8ml/kg潮气量以及1.5∶1呼/吸比例,40%-50%的吸入氧气浓度,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氧气通气,PEEP值为起始196-392Pa,逐渐增加至588-980P。
1.3治疗效果判定
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患者生命体征仍然处于危险状态,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最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采用n(%)描述及x2检验,当数据差异显著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计数资料对比详情
对照组只有32例患者达到了显效和有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而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达到了95.0%,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好,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受损所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因此会影响临床的救治效果[2]。据相关研究表明,对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可及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通过呼吸机可辅助患者通气,改善呼吸功能,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的胸内压,减少体循环静脉回流,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前负荷和肺淤血现象,使患者的低氧血症得到及时纠正,改善肺水肿症状,从而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帮助患者尽早脱离生命危险[4]。这与此次研究结果比较符合,同采取常规急救治疗后的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通过添加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本文研究数据依然有限,还希望临床相关学者能够再对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治疗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为临床急救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可参考依据,使患者能够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尽早恢复健康。
上文可见,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可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效果,减少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仝小蓉,李棣华.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模式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44-44.
[2]卢森荣,赵贤武,欧晓敏.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7):891-892.
[3]张丽.探讨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竭患者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66-67.
[4]郑桂香,冯琴,许丽.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34-135.
论文作者:王硕, 杨文学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衰论文; 急诊论文; 呼吸机论文; 重症论文; 模式论文; 有效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