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运用于“医养结合”模式防治脑卒中初探论文_杜红霞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具有发病迅速、预后差等特点,常好发于老年人。有资料指出,约有50%的此类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及心理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本研究采用中医推拿联合医养结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旨在分析对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情志;中医;穴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例,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及认知障碍者;合并严重感染者;并发恶性肿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64.28±8.49)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平均(64.71±7.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常规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遵照医嘱按时告诫患者服药,每日查房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治疗方案及疑惑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医养结合干预与中医推拿,内容如下:

(1)医养结合干预:患者入院后收集基础资料,评估目前心理状况,并制定合理医养结合干预方案予以心理教育;采取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中医七种情志相互制约的效果对患者以情制情,让患者观看感兴趣的喜剧短片或美好事物,家属通过引导的方式使患者回忆喜悦重大事件;采用以情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的负性情绪,根据患者的爱好,采取病友互相交谈、音乐疗法等转移方式,减少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以静志安神的方式调节患者自身情绪,采取仰卧或坐位的姿势放松全身,保持呼吸频率适中,双眼微闭,医务人员通过语言刺激协助患者进行冥想,放松身心。

(2)中医推拿: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循经选穴选取神门、百会、太阳、涌泉、印堂等穴,采用推拿手法点按法及揉法等刺激穴位,力度大小应以患者感受为准,20min/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干预1个月后评定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采用世卫组织生存质量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

2结果

2.1HAMA及HAMD评分

干预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见表1。

2.2WHOQOL-BREF量表评分

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有升高(P<0.01),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引发严重后遗症,生活能力严重受限,进而使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波动,发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预后,且会使生活质量下降[3]。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无针对性干预措施。中医古籍《医学正传》中记载:“喜、怒、悲···恐通肾,惊通心肝”,说明情志与人体密切相关,当出现紧张、焦虑等状态时,会引起患者体内脏腑失调,导致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系统出现不良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健康[4]。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医养结合干预,以中医理论为治疗基础,通过七情相互制约的现象来引导情绪变化,在干预过程中以情制情、以情移情、静志安神的方式,通过分享喜悦、欢乐的方式,感染、引导患者产生正常的喜悦心理,转移患者注意力,调整气机,从而抑制不良情绪。另外增加中医推拿干预,通过中医推拿手法对特定穴位如百会、太阳、印堂等进行按摩,其中百会与印堂是督脉之穴,太阳为经外奇穴,三穴能安神健脑、醒神解郁,而神门及涌泉穴能调理气机、稳定心神、缓解焦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说明医养结合干预联合中医推拿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抑制作用。

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居全国死因第一位。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 70%~80%,是临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的因素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预防性危险因素和不可预防性危险因素两类,其中可预防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脏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颈动脉狭窄、吸烟、过量饮酒、不良生活方式、偏头痛、代谢综合征、雌激素、炎症与感染、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不可预防性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及遗传因素等。早期筛查并通过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等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因此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可预防性危险因素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整体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与感染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脑动脉闭塞后由于细胞缺氧、活性氧生成、补体系统激活、血小板聚集等而产生促炎症信号肽,导致内皮细胞产生氧化性应激并分泌炎性递质,继而造成血 - 脑脊液屏障损伤及继发性脑损伤,加重脑血管栓塞及脑损伤。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间歇性低氧与血压波动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多种炎性递质释放,进而导致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因此炎症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抑制炎症与感染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及肥胖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2000 年国民体质监测方案》中对体育锻炼的定义为每人每周体育锻炼次数≥ 3 次、每次坚持时间 >30 min、持续时间 >1 年,反之则为缺乏运动。有研究表明,与缺乏运动者相比,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者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 25%~30%。饮食不均衡易导致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乏、能量失衡,而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易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发病风险升高,继而导致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有研究表明,约35.57% 的脑卒中患者超重 / 肥胖,且中年患者中超重 / 肥胖者所占比例较大。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而明确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可预防性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干预对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及稳定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脏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颈动脉狭窄、吸烟、过量饮酒、不良生活方式、偏头痛、代谢综合征、雌激素、炎症与感染、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均是脑卒中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临床应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干预、指导,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此外,鉴于目前尚还有很多潜在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未被发现或证实, 因此今后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脑卒中危险因素尤其是可预防性危险因素,从而为更好地预防及控制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联合医养结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谢立娟,王飞,等.情志护理结合运动想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87-158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高静佩.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6,9(6):745-747.

[4]王正丽.刺五加注射液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2):135-137.

论文作者:杜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中医推拿运用于“医养结合”模式防治脑卒中初探论文_杜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