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是目前各行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基础资源,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需求日益增长。配电网是供电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配电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10kV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以及对电力用户的服务水平。故此,加强配电自动化在10kV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对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10kV供电系统;应用;发展;
实现配电自动化可减少故障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实现故障的自动监测与最佳故障区域的隔离方案,可缩小停电范围,快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从而减少因故障造成的各种损失;可对配电设备进行优化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供电能力,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和线损,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电网的规划,保持系统长期发展,可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为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服务,可真正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1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关键技术
1.1配电网信息一体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地球都可以变成一个村庄。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电力系统也在逐渐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配网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配网系统完全可以脱离一个区域的信息,后融于电力系统当中。电力系统信息统一之后,信息的搜索传递就会越来越快,配电效率越来越高,后甚至达到智能配电的状态。智能配电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配电状态。
1.2通信技术。现阶段光纤技术与设备蓬勃发展起来,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应首选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技术以光纤传输为媒介,构建了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采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具体解决某一站点失去电源,直接对同一环路上的其他站点通信产生影响的问题。另外由于铺设限制造成了光纤无法覆盖的区域,可采用电缆屏蔽层通信载波技术,此技术安装方便,不易受外力破坏,也是一种较为适合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技术。
1.3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是对原有终端功能的改进。这项技术将可以实时监测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项技术检测了系统的潮流分布、频率以及系统的震荡。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但是这项技术有依赖于SCADA系统。所以这二者相结合后,受控端的数量大大减少。电力系统的规模得以削减。而且综合型受控端增加了可共享的数据。这样数据的精确度比之以前就有所提高。
2配电自动化在10kV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2.1智能开关和馈线监控终端的应用
在10kV供电系统整体运行过程中,开关对于整个系统后期运行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开关对于各个电路和整个电网有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当线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开关应当关闭,减少对于整个电路和电网的影响,在以往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整个过程非常不方便,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同时也会增加人力成本。因此,智能的开关应运而生了,当电路发生故障等问题时,智能开关自行判别,自动关合,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损失,因此值得在现实中推广和使用。馈线监控终端能够在整个线路和电网的终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监控,当终端的电路和电网出现问题的时候,监控系统会将实际的数据和情况上传到总部,保证整体网络的稳定和有效性。
2.2自动化数据采集和信息交互技术的应用
在10kV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有关电路的数据作为基础,自动化数据的采集能够对于各分支线路和总线路的整体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有效的收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完成收集过程之后,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总部,总部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快速作出判断,排除线路的中的故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恢复,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信息交互系统能够将所有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能够把大量线路信息、网络数据、变化的信息及时的记录到统一的工作平台中,并进行集中显示,从而减轻了供电信息采集人员的工作负担,为进行合环奠定了数据基础,大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总体来说,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交互系统的使用能够提升整个电网和电路系统的效率,保证线路和整体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和有关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技术使得针对电网运行监测到的任何细小的数据都能开展细致的集成分析流程。当配电网中发生故障和事故时,故障定位系统能够在充分获得大量数据之后,利用较为高效的主站运算判别方式,在短时间内确定故障地点和故障类型;反馈系统通过就地反馈处理或集中反馈方式,对配电线路中产生故障的区域进行隔离,非故障区域立即恢复供电;调配自动化系统通过对众多配网运行数据的运算分析,确定最安全经济的运行方式,合理地分配电量供应,使得配电网因超载等原因引起故障的概率大大降低。相比于以往的人工处理方式,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故障判别时间大大缩短,非故障区域能够迅速恢复供电;快速定位后的高效处理方式使得故障处理时间也大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也随之缩短。这就在总体上缩短了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增加了供电可靠性。
2.4负荷管理的实现
负荷管理的功能为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进行监测、负荷控制、负荷预测和管理。将配电网终端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发送回主站,定时对各终端计量装置的运行数据进行了解,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和记录,为有效处理异常情况提供依据。系统采用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方式对负荷进行控制。当采用自动控制模式时,系统自动对开关进行遥控以控制负荷;当采用人工控制模式时,由系统操作员对开关进行遥控。对系统内长期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负荷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系数进行调整,不断优化预测的准确度。负荷预测又为配网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便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对负荷做出控制优先级别,引导用户转移负荷平坦负荷曲线,做出最优运行以及负荷控制。
2.5线损管理系统的实现
线损管理的功能为:对变压器的线损进行管理、对线路的线损进行管理。线损管理按台区统计分析或按线路统计分析。台区统计分析为计算一个配变的线损率,其方法有实施统计台区线损、统计出平均任意2d的平均值、自动计算某时间段内的线损。线路统计分析是计算某条10kV线路的线损,再结合台区的基本资料形成线损结论,其方法有实时统计线路线损、统计平均任意2d的平均值、自动计算某时间段的线损。
2.6自动抄表系统实现
自动抄表系统的功能为对电力系统的电量进行管理、传送电量数据、处理电表异常情况。电能表出现异常后应当发出报警信号。当采集到电能数据后,先将它与系统原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数据后,控制中心生成电费报表和曲线,并进行各项统计。当系统发出电表异常告警信号后,运维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情况的严重性,根据严重情况对该电表设置抄表频率,让系统在这个频率下自动抄录数据,并将数据进行保存,对电表异常发生的时间和性质等进行记录。
结语
在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配网的全面自动化已成为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在10kV供电系统中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有利于保障供电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高效满足了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需求,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洋.10KV配电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35):20-21.
[2]王海亚.浅谈电力自动化系统与10kV配电网运行管理[J].数字通信世界,2018,No.161(5):225.
[3]吴瑀,庄红军,李军,等.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自愈系统[J].贵州电力技术,2017,20(4):18-20.
论文作者:赵诗宇,董春耀,马伟杰,张新,李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数据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负荷论文; 线路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