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实验小学 44220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合理安排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如果分组不合理,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而言,长此以往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让数学困难生真正得到帮助,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按好、中、差合理搭配,人数4—6人,就近组合,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主持人)、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明确各成员职责。分组后要相对固定,不能时常变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交流,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二、创设合作情境
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还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和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多彩的界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始界面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等,其轮子都是圆形的,还有生活中的日用品锅、碗、脸盆、水桶的横截面都是圆,这样来导入新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当我们利用CAI课件演示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内因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也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三、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协同发展,尤其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
2.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
首先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进行及时引导;其次教师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3.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我安排了摸球的小组游戏,让小组成员在不断的尝试、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本课的学习重点,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4.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实践。要经常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逐步培养自觉合作的习惯。
论文作者:尹松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成员论文; 过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