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电力行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背景下,不仅线路数量不断的增加,而且电网范围日益扩大,逐渐构成网格式形式。作为电力运输的重要载体,电力线路具有支撑线路架设的作用,特别是在铁路电力传送中电力线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有必要重视创新施工技术。本文主要从电力线路铁塔分类以及施工难点入手,对于铁塔基础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策略展开分析,希望为保障电力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铁塔是电力线路架设时的基础支撑,在整个电力传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施工建设中,铁塔施工工作量最大,可以说占整个输配线路架设工作的一半以上,只有在施工中加强控制,保证质量,才能有效维护供电用电可靠性,铁塔施工关系到电力的稳定运行。密布的网络使线路越来越复杂,高压线路不断增加,使施工危险性越来越大,在进行铁塔施工时,需要合理处理好铁塔自身重量和体积与线路运行的关系,只有全面把握好施工质量,才能实现安全架设,使电力运行更加流畅。施工中,如果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就会导致质量与安全问题,轻则影响正常输配电,生是则还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电力企业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导致不良社会影响,要想全面实现铁塔施工目标,就要科学进行设计,严格把握好综合环境、水文地质、现场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确保电力铁塔施工顺利完成,满足电力供应需求。
1、线路铁塔分类
电力作为我国常用能源,需求量巨大,但是电能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危险隐患,只有全面保证线路安全,才能完成输电任务,可以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线路是运输电能的关键,为了保证安全,线路多是远离人群密集区,并实行空中架设,这种架设方法,需要足够力量的支撑物进行支撑,使线路能够架空运行,线路杆塔承担着重要 的支撑重任,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杆塔设计形式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根据功能划分为直线塔、耐张塔、转角塔等。根据铁塔结构划分,电力铁塔主要划分为猫头型、酒杯型、干字型等,铁塔结构以供电需求实际不断呈现多变趋势,特别是当今用电量增长、输电线路增加的形势下,综合性、紧凑型铁塔倍受欢迎,在电力线路架设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铁塔功能更强大,输送功率更大,企业投入成本减少的同时,能够满足供电整体需求。
2、电力线路铁塔分类与施工难点分析
2.1 分类
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线路对电能的运输起着主要的输送作用,在输送过程中,需要一些铁塔进行支撑,这些支撑就是塔杆。塔杆的形式一般有直线型、转角型以及耐张型等多种形式。其中直线塔主要是挑起线路,对线路的垂直负荷力进行主要的承受;转角塔,主要就是对线路起到一定的转变作用:耐张塔一般对于线路的荷栽力进行主要的承受,同时还要时张拉力进行承受,因此问题发生机率最高。电力铁塔形成比较多,比如猫头、酒杯及干字等形状。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输电线路日益增多,紧凑型铁塔得到了广泛应用。相较之普通多回路铁塔,其在输送中,功率较高,可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
2.2 施工难点
在进行线路假设时,铁塔的基础施工中,其较为隐蔽,但是占据的地位是较为关键的,是确保架空线路运行的安全性随着我国的电网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高压线路日益增加,对于铁塔基础的施工中,提出了更为高的要求,对于施工难度,也就随之增加。当前,其主要的施工难点表现难点为:①铁塔体积大,一般多建于野外空旷地方,自然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一般工程混凝土使用量都会达到上百立方。且野外大都为一次性施工,质量合格尤为重要。后期施工中出现问题,处理难度比较大,影响施工工期,相应的也就会增加维修费用。②线路点多面广,很多远程电路跨越区域较多,对于铁塔的施工影响因素而言,其多种多样,例如铁塔的施工地势、施工地形以及施工气温和施工温差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受到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铁塔施工中,其工艺不断的完善,在一些相对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现代化设备应用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
3.1 开展线路精测
线路架设中首要任务是对当地情况进行初步的实地考察,并对架设线路进行初步认定,加强对有关数据的控制,其中,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运用钢卷尺以及经纬仪等设备。与此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比对信息,从而实现对数据的调整与矫正。此外,要做好设计图纸的规划,根据图纸的具体要求,合理的设置重点数据与表格,全面的检查高差、档距、跨度以及桩位等,确保符合有关的设计要求。针对于图纸中的部分设计数据,有必要做出及时标注,从而减少误差。此外,要清点桩位,并标注好部分遗漏的桩位且做出及时的修补,为现场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
3.2 落实土石方工程施工
要科学合理的明确位置,确保开挖面积与深度的科学性,保障塔位与控制桩间在标准区域范围内。在挖掘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要控制好挖掘进度与尺度,及时的发现并处理好问题。施工中要避免出现滑坡与溶洞等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为施工进度与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针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开挖深度,或者是存在设计超标问题,则可以采用铺石灌浆方式以或者是抬高处理。在挖掘过程之中要关注陡坡以及直坡等问题,要运用经纬仪以及塔杆及时的进行矫正,从而防止发生各种问题。
3.3 落实基础分坑放样工作
根据基坑地形的变化,选用长度不同的桩进行分坑放样,利用坑底与中心桩间的高差控制洞深。在结束混凝土浇筑工程后,要确保基础高出地面。针对于基础保护以及高低腿间的面积,一旦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要及时的向相关人员反馈情况,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原有的中心桩设计要尽力的进行保留处理,对于无法保留原有中心桩设计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运用辅助桩代替中心桩,并做好相关的标记。
3.4 加强钢筋技术以及质量控制
钢筋材料环节中要注意下面几点内容,首先,重视材料弯加工环节,保障材料符合设计图纸。针对于高等级的建筑尾部,务必要保证采用180°弯钩,确保弯钩直径是钢筋三倍。二级钢筋尾部应该是130°或者是90°;其次,钢筋捆扎环节。将钢筋运输至施工现场之后,在捆绑钢筋之前,要对钢筋进行全面的清洁,并做好钢筋数量、大小以及型号的登记。只有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才可以进行钢筋的捆绑;最后,钢筋焊接环节。对钢筋内进行焊接端点的划分,并且焊接端点不可超过两个。
3.5 开展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模板内的积水与杂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并检查模板的牢固性以及拼缝是否严密等。在混凝土浇筑中要严格的控制好混凝土配置比以及塌落度,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出现裂缝,要尽可能的保障铁塔腿混凝土浇筑可以一次性完成。在浇筑过程之中施工人员要全面掌握各种构件,诸如对角线、钢筋位置、地脚螺栓以及立柱模板等。一旦发现这些构件出现任何的变化,务必要及时的做出调整。在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通常情况下,在结束施工的12个小时内实施养护,对于比较特殊的天气状况,要在结束施工的3个小时实施养护。针对于过于干燥的情况,要采用薄膜遮挡模板,并采用随洒水方式进行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五天,在符合要求后才能够拆除模板,最后要做好检查与验收现场工作。
4、结束语
电力铁塔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要不断创新技术能力,改进工艺、翻新设备,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才能在杆塔基础施工中,避开诸多影响因素,保证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张雪冬.科技经济导刊.2016(34)
[2]刍议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刘磊.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3)
[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J].王道祥.低碳世界.2016(19)
[4]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析[J].曾照东.电源技术应用.2013(09)
[5]议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王朝刚,李平乐.科技与企业.2012(19)
论文作者:莫明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铁塔论文; 线路论文; 钢筋论文; 基础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线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