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67例患者制定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通过讲解疏导工作,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勇敢接受手术. 完善术前准备. 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做好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其中,男30例,女37例,年龄48~80岁。首次髋关节置换距离翻修手术时间为4个月至26年,平均9.3年。翻修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50例,假体感染性松动5例,习惯性假体脱位7例,假体周围骨折4例,假体断(碎)裂1例。
1.2 结果 手术时间2.5~5h,术中出血量700-1700ml。6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0~20d,平均住院时间14.5d。本组67例RTHA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定时回院复查。对67例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患髋功能状况分别采用HA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术后1个月(43.12±7.65)分,术后3个月(67.54±8.72)分,术后6个月(80.12±9.82)分。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假体固定可靠、无松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术后患髋假体脱位、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因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前详细了解既往疾病史,对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控制血压值、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备血 患者髋部已行初次置换术,疤痕多,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增加,要与输血科联系好备血,备同型血1000ml。
2.1.2术前康复训练:责任护士按照宣传手册教会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踝关节跖曲背伸练习、直腿抬高练习、引体向上练习及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3 术后护理
3.3.1 体位护理:研究显示,初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后的脱位率为2%~ 3%,而初次翻修手术后的脱位率可高达9%~10%。苏冰梅等[1]研究发现,THA 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中“搬运不当”是一重要因素,因此,术后搬患者过床时,应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三人辅助搬运,一人托住患者颈和背部,一人托住腰和髋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将患者平放于床上,这样可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外旋,牵拉肢体,并且教育患者和其家属保持正确的体位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取外展中立位,两腿间放梯形枕,足穿防旋鞋固定,以防患肢内收、内外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2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低流量吸氧24h,观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观察尿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对症处理。
3.3.3伤口、引流管护理 本组67例患者术后髋部均放置负压引流装置瓶,以引流彻底。术毕,从引流管注射促凝血药氨甲环酸注射液1g到关节腔以止血,术后关闭伤口引流管4h后再予打开,以免过早开放负压引流,使注射到关节腔内的止血药氨甲环酸注射液还没起到止血作用就被引流出来,导致关节内出血多,引流量多,易引起低血容量休克。开放负压引流管后,要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如术后10~12h内引流量超过1000ml时,要引起重视,予半关闭负压引流管。术后48~72h伤口引流量少于50ml/d时,予拔除引流管。
3.3.4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折患者共有的症状和痛苦的经历,手术后疼痛对患者影响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2]。1995 年美国疼痛协会把疼痛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3]。疼痛评分为1~3 分时,由护士采用非药物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4]分散注意力、幽默法、放松法、皮肤刺激法等。达到4分以上给予镇痛治疗。根据个体对疼痛的感觉,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及其耐受性,决定镇痛方法。翻修术对机体创伤大,患者疼痛较剧烈,术后要积极控制患者疼痛,疼痛护理方案为帕瑞昔布钠40mg,2次/d静脉滴注3d,停止静脉用药后继续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
3.3.5康复锻炼 术后麻醉作用未消失前进行被动肌肉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护士用双手由患者足跟开始,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交替挤压小腿腓肠肌、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双下肢交替进行[5]术后第1-3d根据患者的意识和身体情况于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和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和臀肌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远端关节的早期僵硬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以维持股四头肌的肌力,防止肌肉萎缩;术后第4-5d天进行屈伸髋膝关节练习、直腿抬高练习、髋关节伸直练习,注意屈伸角度不宜过大,并可以坐床边活动。每天3~4次,每次重复以下三种练习方式10遍,根据患者术中骨缺损及关节假体固定的稳定情况,以决定患者下地扶拐不负重行走锻炼的时间。
3.3.6预防感染:加强功能锻炼,注意营养素补充,增强机体免疫力;室内每日开窗通风2 次,每次30 min,温湿度适宜。注意观察髋部是否有红肿热痛等、观察体温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定时向远端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留置尿管的患者,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平面,以防尿液逆流引起感染,观察尿液有无浑浊、结晶,指导患者饮水>2000 mL /d,每日会阴擦洗2 次,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翻修术患者年龄大,加之术前常有吸烟史,可以在给予翻身、拍背的同时指导深呼吸、咳嗽,每日清晨是最佳的训练时间,雾化吸入每日2 次,预防肺部感染。
4出院指导
4.4.1康复锻炼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肌力训练,告知其康复流程、关节活动度等。已可下床扶拐行走的患者,指导其继续加强平衡训练,术后3个月需扶拐行走;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告知其要坚持在床上进行肌肉锻炼。
4.4.2预防假体脱位 告知患者术后3个月内活动锻炼及日常生活,需牢记避免容易导致人工关节脱位的体位和动作,患髋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内旋体位,如双腿交叉、坐矮凳、翘二郎腿、下蹲、不正确的弯腰拾物、不正确的穿鞋袜等。同时,要告知患者及家人,对患者的家居条件要求:不要双腿交叉、跷二郎腿及下蹲系鞋带、不要使用蹲厕,避免屈髋>90°或摔倒、不要侧身接电话、不要做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
4.4.3饮食指导 注意合理饮食,多进食高钙、高维生素D的食物,以促进骨骼生长。
4.4.4安全宣教 告知其家人,对房间进行必要的布置,以保证患者在家中有足够安全、方便的空间行走、锻炼;在卫生间、浴室安装扶手;按要求使用拐杖行走,注意安全,防止摔倒导致假体周围骨折。
4.4.5复诊指导 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出院1、3、6个月周来院复查,以后每年最少复查1次,如 有髋部的异常疼痛等表现,随时复查。
5 结论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将松动或磨损断裂的人工假体取出,重新置入新的人工关节的手术,这是一种更加复杂、高技术含量的手术,此类手术适应症有:关节感染、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等[6]。二期手术翻修术在治疗中逐渐成为标准治疗措施,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相关资料报道成功率可达92.3%[7]。综上所述,髋关节翻修术较初次置换术复杂,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增高,患者有第一次失败的手术经历,心理负担大。因此做好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确保手术功、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月,王铁铸,吕志伟,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3(2):137-138
[2]鄣向丽,周玲君,钱火红,等. 术后患者疼痛状况调查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865.
[3]李雷,刘化侠,徐迎春. 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35.
[4]王峻,陈仲,侯丽莉,等. 护士参与的联合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2,12(47 ):1122.
[5]梅迎雪,陈希,牛东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2(47):105.
[6]王雷,刘庆宽,张元民.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相关原因浅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0(7):1039.
[7]蒋晓燕.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27.
作者简介:赵少坚(1988-),女,福建人,护师,大专,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赵少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疼痛论文; 手术论文; 假体论文; 个月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