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太白校区小学部 710065
摘 要:本文从巧设情境、课堂游戏、数学竞赛、图像分析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激趣技巧,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最佳方法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趣 四种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指出:“数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一、巧设情境妙激趣。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情境教学十分讲究这一环节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小学生因好奇而要学;或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小学生因爱美而要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情感、意志、水平,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经历“潜意识——存疑——豁然开朗”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试一试——不断尝试中增强信心——下决心证明——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我就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接着,我指出了实验操作的局限性,并要求学生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寻找证明方法时,我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针对问题情境,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游戏调情趣。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若能针对教学内容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悦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所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头15个,足46只,问鸡兔各几只?”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我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我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1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15×2=30只。”“少了多少足?”“1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16÷2=8只兔子,7只鸡。”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激发出来。
三、数学竞赛促兴趣。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小学生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小学生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创设竞争情境,让竞争氛围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夺红旗”、“摘苹果”、“数学擂台赛”等竞争活动,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使学生产生了竞争感,培养了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学数学。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将学生引入他们熟悉的“分苹果”事例中。首先,我拿出4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人,孩子们一下知道每人分2个。我又拿2个苹果平均 分给2人,一人1个。最后,我只拿1个,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多少?该怎么分?怎么写 呢?这样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例,自然地将分数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图像分析寓情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义务教育九年制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重视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借助形象化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知识,使数学变得深入浅出。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形象化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年级“认识数字”时,我让学生通过欣赏有趣的数字诗词、数字对联、数字成语,体会数学在文学中的妙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让抽象的数字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利用数数,使得语文课文中的小诗妙趣横生。
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课的结尾时,向学生展示“题西林壁”一诗,学生体会出由于作者所站的位置不同,因此欣赏到的风景也不同,对《观察物体》一课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
《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算一算电子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与音乐学科巧妙整合。学生获得了许多科学、生活常识,也学会了运用合理化的数学策略来解决生活问题。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眼光已经从单一走向丰富、从狭隘走向广阔,带给学生的收获是无穷无尽的。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也因此,与直观一样,推理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我问:“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动手做一做呢?”学生马上呼应。我鼓励大家:“同学们,让我们展开自由飞翔的翅膀,大胆地设想、创造吧!”等待中,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创造出来了:有小房子、小动物、汽车、轮船等,有的还用彩笔给自己的作品点缀上了鼻子、眼睛,真是活灵活现。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或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小学生因探究而要学;或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小学生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通过这样的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小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内角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