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发展,使得当下的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推行教育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低效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出发,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高中语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其教学阶段做好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语文思维
钱学森曾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这个问题被推广到很多领域。比“钱学森之问”更为具体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少?无论什么思维首先来自知识,知识的积累过程即是思维培养的过程,而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课程标椎明确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现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达到了空间的高度,于是父母与老师便联手起来“帮助”孩子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延长,在高中阶段,甚至有老师美其名曰为了考试将学生的体育课改为自习课,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被严重压缩,更有甚者学校食堂连凳子都没有,原因是站着吃饭速度快。也许这种种的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此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为带有功利性的事情。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中,知识以外的因素通常不受重视。知识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比较简单,通常是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多而增多,但是好奇心、想象力、思维的形成更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思维是没有边界的,思维的形成是激发创造力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决条件。
就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而言,语言表现为思维在习惯上的结果和思维在习惯上的显现,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不可能有好的语言表达,我们在对某人发表不满的时候,常说“语无伦次”,这里的“伦次”,就是逻辑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何为因,何为果,必须想清楚了,才能有好的表达。如果说,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的话,那么语言背后的思维也是不可忽视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
1.转变理念,创建氛围。作为学校,应有“素质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锻炼思维能力的环境,在教育规划上不要以牺牲学生的课外时间来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校和老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这样学生才会能动地学习,主动地去思考。
2.创新教学方式。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教学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思维广场的教学模式,是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高中语文课教学改革,从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思维广场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室相比,有着全新的变化。人性化的设计让每一个在思维广场学习的师生都能有一个轻松和愉悦的心情。
在思维广场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技能的指导者”的转换,从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到“解惑”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讨论,老师主要解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针对其不同的需求给予适切的指导与帮助,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积累。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心态,这样的价值观很难出现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所以语文思维的培养要在实践中积累。例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思辨性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概念间的关系,把握思辨的基本方法。懂得在思辨中领悟生活、认识生活。在教学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展开思辨。把平时写过的作文中,带有思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心得。最后给出这堂课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比如题目为:“伟大”是否一定需要“谦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双概念的作文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让学生对两者进行思辨分析,但思辨绝不是左一半右一半,合在一起再说一段。要让学生学会从两者的关系出发,不同的概念可能存在许多复杂的关系,要让学生打开思维,纵横联想。寻找最适合表述的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思辨的真谛。在这样不断地积累与锻炼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计,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发展思辨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出努力,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激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最终学生、老师和校方共同完成学生的在校培养,这也是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
参考文献
徐金明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心得[J].中华少年,2019,(5),294-294。
论文作者:王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思辨论文; 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