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_吴媛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_吴媛

安徽省泾县医院 安徽省 泾县242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7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低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肛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肛温与术后1h肛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1例(2.86%)低于对照组8例(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低体温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现低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利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 外科手术;低体温;护理

术中低体温主要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出现<36℃的情况,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虽然低体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但同时也容易引发切口感染率升高、术后寒战、心血管并发症、麻醉苏醒延迟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影响手术安全[2]。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预防出现低体温极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7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3-71岁,平均(47.83±7.5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4-72岁,平均(48.29±7.5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体温情况,调节室温,使用加温器对库血、输液进行加温等。观察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低温护理:①术前护理。在患者未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手术室环境进行预热,把温度控制在23-24℃,对床单进行急性预热,并根据患者体温动态调整空调温度。②术中护理在患者对皮肤、导尿进行消毒时,需关闭空调,依据患者肛温适时对手术室温度进行调节,通过血液制品加温器、输液加温器、恒温加热器等对所需输注液体加热至30-40℃。其中维生素、青霉素、代血浆等不宜进行加温。③术后护理。在将患者送入复苏室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替患者加盖棉被,定期检测患者体温,每隔15-30min为宜,保证患者体温始终高于36℃,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状况和肢体皮肤温度,特别是四肢末梢血运状况。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h肛温以评价低体温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低体温 观察组患者术前肛温(36.54±7.38)℃与对照组(36.61±7.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0,P>0.05);观察组术中肛温(36.51±2.17)℃、术后1h肛温(36.94±2.15)℃,相较于对照组(35.01±2.43)℃、(35.47±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2.941,P<0.05)。

2.2低体温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1例(2.86%)低于对照组8例(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术前环境预热的方式进行外周保温。针对体表预保温现已发展出自然保温,利用充气式保温毯、循环水变温毯、亚低温治疗仪、心理干预等多种方式。对于体腔保温,临床上的主要研究成果是进行主动升温、术中氨基酸输注、热湿交换器使用等。此外,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核心温度的监测要极其重视监测的实际和方法,以便更有效的预防低体温出现[3]。

研究表明,由于手术室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环境,超过50%的患者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体温低于36℃的情况,且老年患者具有更高的发生率,因此低体温问题应当引起重视[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肛温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术中肛温、术后1h肛温均高于对照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低体温护理进行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高患者术中、术后肛温,减少低体温发生,进而起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作用。在本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在进行低体温护理干预的同时,更加重视患者的实际感受,采用术前环境预热、术中以及术后护理,从多个环节、多个角度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低体温出现,从而有效保证手术治疗效果[5]。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的意识,并应同时参考鼻咽、临近鼓膜、膀胱、直肠、食管远端的温度进行总体衡量,依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类型等选择合适的体温监测方式,从而有效避免出现低体温[6]。

综上所述,针对外科手术患者,低体温护理能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现低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利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梁小霞.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经皮肾镜取石病人术中低体温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04):464-466.

[2]王秀清.系统性保温干预对腹部器官手术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2014,33(12):3615-3617.

[3]李晓,王晶晶.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低温的护理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1):93-94.

[4]金歌,刘延锦,王俊平,等.不同保温温度对腹部手术患儿体温变化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5):583-586.

[5]曾鹏,李菊芬.充气式保温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03):357-360.

[6]李丽,贾风菊,王梅新.护理人员实施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0):2819-2824.

论文作者:吴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_吴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