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中学艺术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西兰论文,澳大利亚论文,中学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就听说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中学艺术教育很有特色,这次随我市教育代表团访问澳、新两国,总算找到了领略的机会。
专用教室各具特色
在澳、新两国考察时。我们发现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但上课时,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我们参观了艺术类课程专用教室,每到一处,教室里都有学生在上课。这些专用教室艺术氛围特浓,给我们的感觉不像是教室,倒像是艺术博览会的陈列室,有的则像是工艺品的加工车间。
在一间美术教室里,墙壁上陈列着学生绘制的五彩斑斓的美术图案,吊橱上摆放着学生用各种易垃罐等废弃物制作的手工艺品,那些动物造型虽不那么逼真,倒也十分可爱。在另一侧墙壁上还挂着师生们一起动手制作的风筝。走进另一个教室,里面有一张裁剪用的工作台和三四台缝纫机,学生们裁剪的裁剪,缝纫的缝纫,似乎忙得抬不起头来。教室上方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用布和棉花、大米等填充物做成的玩具。要不是因为携带不便,还真想向老外要几只玩具带回国内给我们学校的美术、劳动技术课的老师看看。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教室,这里学生们正在熟练地运用锯条、锉刀制作汽车、飞机的模型。与其说这是教室,倒不如是一个加工车间。教室里不仅有锯、锉等工具,还有钳工台、钻床、车床等,这里的材料不单有木料,还有塑料、金属材料等,说是加工车间一点也不过分。
据陪同我们参观的人介绍,澳、新两国中学艺术教育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注重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进行中学艺术教育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而是通过艺术实践去感悟和体验艺术。他们不是简单地把艺术教育看作是一门课程,而是看作为中学阶段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看作是人生的一种经历。
艺术教育资源随处可见
在澳、新两国的中学艺术教育中,遍及各地的歌剧院、博物馆、教学建筑的造型以及公共场所无数的艺术雕塑为学校提供了众多的艺术教育环境资源。
无论是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还是首都堪培拉,无论是新西兰的奥克兰,还是拉特卢瓦,艺术教育的环境资源随处可见。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我们不仅看到了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独特的艺术造型,还目睹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会场的雄姿。悉尼奥运会比赛场所及奥运村所在地的雕塑、喷泉和各种标志性的建筑物都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环境资源。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电影世界”乐园,我们不仅看到了精彩纷呈的表演,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加入电影特技拍摄的行列,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在欢呼的游客中,不少就是学校的师生。詹姆斯·库克是英国著名的航海家,也是澳大利亚欧洲移民的崇拜者。在墨尔本等地都有他的雕塑、纪念碑、博物馆和他居住过的石屋。墨尔本、堪培拉不仅有教堂、歌剧院、还有战争纪念馆。堪培拉战争纪念馆在澳大利亚同样是十分著名的,这里不仅有摄影、油画,还有大量的群雕,这些艺术作品在灯光、音乐等的作用下使人如临其境。这里要说明的是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战争纪念馆和议会大厦同样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这些也都成了澳大利亚中学艺术教育的资源。
奥克兰文法学校是新西兰一所较大的男子中学,校园既没有校门,更没有国内传统意义上的传达室。我们坐的中巴开进了一座牌坊似的门楼,这就算进了校园。这座门楼不那么魁伟,但却十分别致。门楼上爬满了常春藤,没有一点缝隙。因此也看不到门楼的质地和原有的色彩。我们访问新西兰时是冬季,门楼上常春藤呈深绿色,据翻译介绍,这里的堂春膝一年四季色彩不同,但从不枯萎。这种绿色门楼不仅具有环保价值,而且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进入校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错落有致的大草坪,草坪中央是一座高高的纪念塔。这座纪念塔有三十来米高,塔的顶部是一个人物造型。这不仅增添了学校的艺术氛围,也成了艺术教育可供利用的环境资源。据介绍学生们常在这里写生、摄影。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居民,在拉特卢瓦我们参观了毛利人文化艺术中心。这里不仅有毛利人的教堂、工艺美术陈列室、手工艺作坊,还有他们表演各种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大厅,身着毛利人服饰的青年男女在这里载歌载舞。毛利人欢迎远到客人最高的礼节便是“碰鼻子”。我们代表团的成员一下汽车,迎接我们的毛利人便上前和我们“碰鼻子”。在毛利人的工艺品制作车间,我们看到了一件件具有民族风格的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在毛利人文化艺术中心,我们不时地碰到一队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艺术品陈列室和表演大厅里观看。
奥克兰文法学校校长助理艾伦先生向我们介绍说,我们的艺术教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放眼于全社会,我们更注重挖掘社会艺术教育的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开展郊游活动,或者去参观商场橱窗设计,或者去参加音乐会,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同时也是使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范围向外延伸,让学生在和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去体验艺术、感悟艺术。
艺术课程设置丰富多彩
在澳、新两国,我们初步了解了6年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虽说各有千秋,但与国内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相比,特点是明显的。学校根据年级高低确定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形式。以澳大利亚洛瓦拉中学七、八年级(相当于我国初一、初二年级)为例,该年级段每星期共30课时,其中艺术类课程为4~5课时。艺术类课程作为课程设置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含美术、绘图、音乐、戏剧、舞蹈等教学内容。在国内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副科的音乐、美术课常常被安排在下午或上午第三、四节课,大部分学校每星期只安排一个课时,而在澳、新两国绝对没有主科、副科之分,上午第一、二节课照样安排艺术类课程。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校艺术课程的形式、内容更加多样化。为满足高年级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学校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安排学习的内容。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我们观摩了十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一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内容是器乐。我们看到20多名学生几乎每人手中都有一种乐器。有吹小号的,有吹长号的,有拉小提琴的,有拉手风琴的,还有敲爵士鼓的。音乐教室的室内、室外以及附近的过道上都有学生在摆弄自己手中的乐器。起初我们还以为是该校的乐团在集中进行训练,经翻译介绍才知道是十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在上音乐课。
洛瓦拉中学校长科科伦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该校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程及其设置情况,他说:“学校除了认真安排好校内课程外,每年还组织高年级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到校外进行艺术采风。根据年级高低确定外出距离的远近,远的可到离学校150公里外的省城。”
在新西兰奥克兰文法学校,我们访问了在该校读书不到一年的两名中国留学生,我们请他们谈谈新西兰中学教育和国内教育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新西兰学校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学生们无论是在器乐或声乐方面,还是在绘画、工艺品设计或制作方面,只要在大赛中获了奖,校长就会在晨会上亲自为您颁奖,并和您握手、合影留念,而那些文化成绩相对出色的学生有时却很难得到这样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