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学:徜徉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边缘文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体论文,图像论文,边缘论文,文字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科技时代,电脑、网络正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庸置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以各自的面目纷纷登场,以有力且有效的方式参与着对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的构造进程。大众文化仿佛是原野中杀出的黑客,对社会日常生活展开大举入侵和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加以扩张而日渐繁荣。无论是接踵而至、令人眼花缭乱的图书音像制品,还是乍暖还寒、花样迭出的电影、影院与明星趣闻;无论是四处横生、俯拾皆是的报刊、电视广告,还是张眼可见的灯箱招牌、海报栏广告栏;无论是科技先进的网络电影或充满意趣的儿童梦工场,还是细致入微的百变插座或大型的网络查询系统;无论是追求浪漫个性的“美丽人身”,还是造型严谨的IC商务传真和数码影机,还有那充斥于街头巷尾的大小报摊上各种名目繁多的大小报章与通俗消闲刊物……当我们放眼环顾,仿如畅游在无极原野之中。然而,所有这些,无疑的是一种存在,是一道延伸的文化风景线,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特定的现实场景中,面对着时时刻刻充满挑战、诱惑包括机遇的可能出现,许多事物都在积极地寻找着更富活力的出路。置身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东方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自觉果敢地大胆尝试,从边缘地带出发去寻找并建构了一种新的文体——摄影文学,它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生活的一种建设性的设计,也是对转型期中国文化的一种富有开拓性的创意,更是一种创造价值,从中也获得快乐的源泉。
一、摄影与文学的联姻对艺术意味着综合性的某种复兴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融渗透日见广泛和深入,给构建和发展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提出新的课题。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空前地增大,有时甚至模糊了文化与科技、或文化与知识的界限。诚然,科技不是文化,但可作为文化的介体或载体,反之,文化也不是科技,但可借科技之力加大和扩展自身的功能,发挥巨大而特殊的作用,诸如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摄影文学则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本来摄影只是一门带技术性的艺术种类,摄影机则是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摄影图片的制作即从拍摄、冲洗到设计等一系列程序都需经过科学的处理。由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高科技媒介的蓬勃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图像来娱乐自己,文学的声音似乎正在发生嬗变,文学从中心暂次退居边缘,因此,把摄影与文学携手联姻对于艺术意味着综合性的某种复兴。
那么,摄影文学的登场亮相,可以为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契机、能为观众或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这不仅是读者的疑问,也是创作者们要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冲动来源。
如果说摄影是一张翅膀,文学则是怎么用这样的翅膀让感觉灵思通过文字飞扬起来。无论对于文学还是摄影,两者的交媾结合对于任何单一的要素都有不可比拟的敏感性和综合性、强烈的互动性与现场感。因为文字与图像的超文本双重组合可能链接到其它文本之中,也可能从各种路径进入,这使重铸的文本成了一座新的艺术宫殿,它所提供的互动性,更使这座宫殿获得了自我生长的独特生命特征,就像两种不同的果树经过嫁接缔结为新的生命果实。摄影文学正是把两种不同的艺术捆绑在一起,营造出不可还原为组合要素的综合体验。作为正在日渐走向成熟的新生艺术品种,摄影文学吸纳了两者之长,集图、文乃至造型和互动性于一体,可观可读,可赏可思。它通过摄影这一带有技艺程式的制作作为载体,即它产生的先决条件乃是依赖于摄影技艺,并与文字艺术交相映衬,如琴瑟之和鸣,在巧妙配合中“生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不仅让文字更具感染力、亲和力和联想性,而且产生奇迹般的相互作用。这种优生互补,为文艺走向大众,走向日常生活,形成了一种妙趣横生的整体性生命架构,闪烁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二、摄影文学为读者提供视觉与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诗歌、散文诗、散文和小说等体裁,各呈风姿,异彩缤纷。文学体制规模,题材技法,包罗万象。从诗歌的起源到小说的风行,时至今日,小说散文依然相当走红和活跃,但均以文字符号构成文本,读者只能借助文学的语言去拓展想象空间,获得审美感受。尽管古代已有画配诗的交融出现,但诗书画依然泾渭分明,而非像摄影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存在,也并非是借用摄影技艺或手段作为介体。当然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画配诗和摄影与诗的融合的精神意蕴上颇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同时体现出相近的审美趋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应该说二者都像孔子提倡的富有“文”、“质”相兼的美学情趣。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往往会使日子淡然乏味,聊无情趣。在一个个一成不变的日子里,穿过喧闹与嘈杂的都市,你口中正食不知味地咬着面包,喝着不知是茶还是开水的饮料,匆忙地进入办公室,然后,在办公室度过每天8小时,这样的生活似乎缺少了什么,这是现代人常常陷入生存状态而忽略自己作为生命主体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感觉的重要性而显得模糊虚幻。
人的审美情趣总在发展和变化,科学总是前进着,而摄影文学的形式美法则是环绕着科学技术功能这条主线盘恒上升的。当人们在城市喧嚣中企冀寻找一种与自然进行对话的温馨情调,不仅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理性,还得学会运用技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舒适、快捷有效,而且需要运用各种富有激情和创造性的东西,表达自己情感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艺术活动方式,方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因此,摄影文学选择的切入点可以视作为了满足读者生活和需求的服务工具,从功能角度上可以形象地说,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长,使人的诸器官功能得以加强、延展和完善,如望远镜让人的视觉器官的延长,使人观物察象更精细、更清晰、更长远。
了解了这一特殊现象之后,再来研究摄影文学这一艺术样式,就会发现它远远要比单一的符号文本精彩、丰富得多。它是生活中普泛的艺术形式,也是提升读者生活品质的标志,补充精神素质的另类滋养品,能够为读者提供视觉与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无论其过程如何发展或演变,都必须围绕着视觉符号与文字符号两种审美对象的融汇并生、辉映而律动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三、摄影文学作为一种自在的边缘文体具有属于自身的审美个性
作为独立的新型文体或新的艺术形态的摄影文学,而今已成为文坛艺苑或文化史中的一种艺术品种,加入到当代大众文化的阵容中。其主要特质是徜徉在文字与图像之间,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潜在着无穷尽的美学意蕴。它的美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作为文体本身的外在价值,实则在新世纪出现的一方独立自在的文化景观,涵泳于当代文化的优美浩瀚之境界中。
因美而生感知,是人类的审美本能。通过对创办一年多时间的《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的阅读和欣赏,我们不难品味出其间颇富启迪人审美灵感的内在张力和意蕴。
1.介乎呈现与表达之间。摄影文学作为存在于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形式,由于自身的特色和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它的创作过程本身是一项审美的活动,其生成过程也就是一次审美意识的建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用以传情达意、表现主题的信息符号(文字、图片),一旦建立相互链接便能凸显其内涵。当凝定的图像呈现并跃动在文字表达的空间,实现了双向意会沟通,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命力场,要确切地理解这个“场”的含义,则需要把它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或与相关的语言形式建立联系进行语境解释。只有和谐的“共振”,为“场”的强度增加幅度,为“场”的频率增进特质,才能营造好的艺术氛围。而语义的表达效果也受到呈现的图像所制约和烘托,如在创作过程中留下意义上的“空白”,读者可通过特定的语境去领会去欣赏去联想或补充某些词语所具有的真实含义,让图文的交融组合形成一种具有内在关联的独特的文体形式。
2.介乎感性与理性之间。作为一种文体形式,摄影文学可通过真正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让视觉符号与文字符号相映成趣。其创作本身不能脱离生活本身,摄影文学创作的理念、规则、情感都应是生活本身的提炼,不能“无中生有”,而应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家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必须使摄影作品走向艺术领域成为可能并呈现出种种优势,如是当注入优美的文字符号并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也是呈现一种崇尚自然、回归本真的精神意趣。惟其如此,才能体现图像与文字间的亲和关系,并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3.介乎恒定与流动之间。面对现代生活的复杂多变,如何敏锐地感受,如何对现状有较深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摄影而言,它是瞬间狂喜的捕捉和定格,是动态生活链接中凝定的一节;对于文字来说,它的形象表达是流动的、构造是运动的,它总是试图超越现实,又得尽力寻找那些与恒定的画面共鸣的“触点”,任生活旋转,任时光流逝,“恒定”与“流动”倏然相互默契、相互补充、相互包孕,当然两者之间也会形成反差。以固有定格的图像作为参照,然后通过艺术创造将具有生命力的“流动”语言,逐渐转化为另种“恒定”,一方面能给现实的生命以净化,另一方面可以凝定出新“恒”造就一种美的境界。
4.介乎作家与摄影家之间。文化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形态,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讲究文学艺术的全面修养,如果一个摄影艺术家能写一手好文章,精神审美一定非常丰富,当然一个诗人作家如能掌握一身好的摄影技艺,无疑的也是文学修养的延伸。有时写作可从摄影中获得灵感,而摄影对写作何尝不是一种积累,两者互利互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此外,摄影文学作品的产生,有时可以是摄影家自摄自写,有时可以是作家自写自摄,两者互动,饶有情趣。
摄影文学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有它自身的美学原则。所谓美学原则,即是富有时代意义的某类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规律。这种规律或原则,具有十分精粹的艺术内容,具有属于自身的艺术生命力。首先是摄影文学在图像时代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内质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适应人们的审美心态、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尤其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经济日益繁荣,生活节奏加快,审美品位既普泛化、大众化又不断追求雅致与自然,且审美层次不断提升的时代。其次是摄影文学本身具有休闲与审美的双重功能,茶余饭后作为文化消费,可感悟其文字与画面、其诗情与哲理,启迪生活的真谛,更好地为阅读者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品味生活与艺术的底蕴。再者是摄影文学作为一种边缘文体对创作主体有严格而独特的要求与制约,由于自己置身其间的外部世界与个人的内心世界交互产生的动态极为敏感,要求对于语言的动用格外朴素和有的放矢,要求画面的表达格外明晰和灵动通透。两者融为一体,由情感的链条联结和维系着。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是创作者,也是欣赏者,并以审美趣味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链接它们,既有外在完整的画面,又有内在生命的言说。一言以蔽之,那是创作主体用情感的链条将抽象符号与具象符号加以融铸和化合,或传达情思,或营造意境,或寓含象征,构成具有内质生命的新的完整形象,展现出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