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论文_朱宏生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论文_朱宏生

(国网通化供电公司梅河口分中心 吉林通化 13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需要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对保证供电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供电消耗,节约供电成本,从而更好的实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建设需要重视从客户管理方面下手,本文就对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建设

在互联网和智能化体系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商业的营销模式都潜移默化的在向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变,都看重了智能化体系为用户带来的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和给企业带来的良好口碑。随着智能电网的进一步普及,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计划,成为我国电网公司规划的重点工作,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集中的影响体现在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上。本文便以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用电的特征为基础,探讨现代电力营销体系以及智能电网框架下现代电力营销体系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的支持下建立了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获得了更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彻底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使得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程度更高以及用户的各种电力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智能电网与智能化电力营销

智能电网即电网智能化,主要是在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支持下,结合先进传感技术、设备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及先进控制方法等,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相比较传统电网,智能电网的电能质量更高,承载能力也更强,不仅支持火电,还支持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的接入,电网本身良好的自愈能力可以切实保障其运行效果。电力营销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强调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对供用电关系的调整,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产品和服务。在智能化电网背景下,立足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配合智能化技术,可以形成全新的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可以在智能化设备的支持下,实现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的实时交流,从而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化用电对于服务多样、开放友好、灵活互动、经济高效以及技术先进等方面的要求。在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中,能够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分发、更新及反馈等的智能化操作,也可以保证电力能源的供需平衡,对电力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使得智能电网建设多样化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2、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智能化模式

2.1电力营销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

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掌握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也十分有必要。对于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而言,客户知识管理模块是由其信息中枢来处理,所以实现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具有重要地位,其可以保证其它四个子体系智能化实现。通过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实现,把信息归档并且管理调用。在运行电力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时,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如: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负荷管控、客户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等方面。从而采集电力客户知识库的相关数据,在智能化体系评估后,提交测评报告文件。将文件上交给部门审核讨论,并且出台对应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应注意的是,测评结果需要输送到户操作知识与隐藏知识库里,从而产生出新的数据资料。在这个过程里,保证共享四个子体系数据。通过扩大客户知识内容与管理客户知识动态两方面,促进知识管理工作的改进。

2.2电力营销客户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

智能化的负荷管理与控制可以理想地完成自动计量、电力制定、分布式上网监控等实时应用功能,为客户知识的交互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双向通信,供电企业可以自动采集用户数据,掌握用户负荷需求情况,深入挖掘用户用电模式,预测销售市场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制定多样化的可选用电服务方案,并将信息传达给用户,激励用户主动参与到需求响应中来,平衡电力供需;用户则可通过在负荷终端设置参数选择最优用电方案,整合信息化家电使用时间和频率,积极响应售电市场的变化,使互动营销成为可能。智能化负荷管控体系,起始于用户数据收集,经过对数据的传输以及整理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然后进行控制效果反馈,最终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双向互动。该体系中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负荷控制、需求响应4个子模块,各模块在功能上独立,通过信息流动相互支持,以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双向互动为目标。从其功能的实现方式及其功能效果上看,相比于传统的负荷控制系统,智能化负荷管控体系在以下4个方面实现了优化:(1)智能化用电监测。智能监测功能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用电检测,其有效地将用户与供电企业通过终端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联系起来,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实现了电网运行过程中负荷管控的智能化,提高了用户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2)智能化数据通信。借助智能通信系统,供电企业可及时了解到用户用电信息(实际用电量、预测电量、电价政策、用电建议等),并将相关用电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通信方式传达给用户。同时,用户也能够利用通信网络随时查询历史用电数据(包括数据形式、负荷曲线形式等)。该项功能充分体现了用户与供电企业的信息交互,相比于传统管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直接改善了负控措施实施的效率。(3)智能化数据处理。智能化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甄别和数据管理两方面主要功能。从数据甄别到数据管理都是在智能电网环境下进行,借助电子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处理,不再是传统人工数据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更高,逻辑性更强,整体性更完备,为智能负荷管控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4)智能化负荷控制。作为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的核心部分,智能负控功能的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核实上报的各种用电信息,利用智能分析(主要是功能性软件)、自动控制技术,并借助智能通信,将有效信息传达给负控终端,来达到改善负荷质量的目的,极大地缩短了传统负控方式所产生的负控时间延迟,降低了控制误差。

2.3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中的客户信用风险智能化管理,建立在对客户知识体系中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客户信用水平、客户欠费记录,从而预测客户欠费风险,并得出相关报告,引导用户改善自身信用水平,降低供电公司的经营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该体系中主要包括客户风险预警、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客户风险决策三个模块,通过客户知识管理模块实现数据共享,引导客户改善自身信用水平。这三个模块的优化主要体现在:①客户信用风险预警:传统客户信用管理中没有对风险的预警,主要是在客户发生了信用问题后进行被动的后续处理。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预警指标,从而预测客户发生信用问题的概率,并为企业制定方案减低客户因为拖欠电费、偷电等造成的损失,降低因为追缴电费而带来的额外开支。②客户信用等级评测:传统的用户信用等级使用人工评价的方法,缺乏强大的逻辑性,效率低下。智能化体系下的用户等级评测通过对用户信用水平的量化,评价用户的信用水平,完善客户信用等级的划分。③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供电企业通过本期的客户缴费状况和信用等级,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引导用户自觉改善其信用水平,推动供电企业的高效运行。

3、结束语

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智能电网发展环境进行把握,能够立足于当下电力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个系统环节进行把握,充分发挥子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曾鸣,赵建华,刘宏志,薛松,孙晓菲.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17,05:703~707.

[2]芦伟,董洁,赵丽新,马焕成,陆先菊.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02:287.

[3]李孟孟,李峰,韩宝,牛中峰,朱玉磊.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体系的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7:165.

论文作者:朱宏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论文_朱宏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