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77400
【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脑梗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n=100),与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引进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3.6±0.3)g/L、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3.1±0.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1.6±0.1)g/L、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2.8±0.4)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痊愈8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痊愈80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塞疾病的基本治疗思路便是完成血管再通,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得到美国食品以及药品管理局批准,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静脉溶栓试验资料中表明,阿替普酶使用的时间越早,产生成效越好【1】,所以科学的在急性脑梗塞疾病中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十分必要,为了研究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效果,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脑梗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n=100),与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引进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n=100)。其中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46-75岁,平均(50.12±2.12)岁。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48-73岁,平均(51.01±3.11)岁。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急性脑梗塞治疗,涉及脱水改善脑水肿、抗栓恢复脑循环运作、去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基本功能、血液与血糖的稳定操作等【2】,具体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对应调节;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的治疗基础上引进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剂量设置为0.9mg/kg,最大剂量数值在90mg,把计划方案中的药物剂量选取10%的成分对患者进行一分钟的静脉推注,剩下部分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时间为一个小时。一天之后借助影像学分析患者无出血现象开始指导患者口服氯吡格雷药物和阿司匹林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疗效涉及痊愈、好转和无效三项,而痊愈是指患者四肢没有显著障碍,逐步恢复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大于90%;好转数值患者四肢存在小部分障碍,自理能力基本得到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18%到90%之间;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范围较小。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情况
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3.6±0.3)g/L、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3.1±0.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1.6±0.1)g/L、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2.8±0.4)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痊愈8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痊愈80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0%,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塞疾病归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范畴,好发于老年人群中,存在预起病急和后差的特征,严重情况下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质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可以充分的激活人体自身的纤维蛋白溶解组织系统,减少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完成控制血栓的目标【4】。为了研究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效果,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脑梗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n=100),与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引进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1.6±0.1)g/L、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为(2.8±0.4)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加强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凯. 研究阿替普酶和醒脑静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溶栓治疗的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7).
[2]侯俊会.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20):92-93.
[3]孙凡, 刘恒, 徐倩倩, et al.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 29(03):84-88.
冯琼, 傅懋林, 涂明义, et al. 急诊机械辅助动脉溶栓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4]心源性脑栓塞[J]. 吉林中医药, 2017(11):29-33.
论文作者:高洋洋 贾明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溶栓论文; 脑梗塞论文; 对照组论文; 纤维蛋白原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