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论文_邓国谢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论文_邓国谢

摘 要:从数学教学发展到现阶段,如何解决小学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成为了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言,当代教师要让更多的学困生成功转化。数学教学的质量可以在学困生产生的转化中得到持续的保障,学生也可以把数学基础打牢。所以,教师在研究解决转化问题的措施时,要以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标准,研究出一个转化策略,用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因为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无论是年级或者班级,总会存在学困生,学困生会逐渐降低教师的授课效率。因此,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重要方式便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工作时采取更有效率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这也是一个学习关键时期,数学会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但是对数学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理论性同时也是小学数学的显著特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成绩不好,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从而增加了学困生的数量。

1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是指智力处在大众范围内,但是因为学习方法、心理状态、外界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比较低,影响学习效果,与其他同学就会有一定的差距。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的兴趣程度普遍不高,在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有较多欠缺,动手、理解、计算能力都比较弱。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困生出现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

2 对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分析

2.1 在现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对于不同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下文,笔者将分析这四个造成学困生产生的问题。

(1) 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学习目标是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的,但是解题时需要更加认真的思考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学生反而会忽视学习成功产生的乐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不能产生学习热情。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数学就会逐渐变成劣势科目,并且在做题或者考试时,学生就会对数学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在数学方面,这些同学也逐渐变成了学困生。

(2) 有一种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学生本身就十分活泼好动,智力和记忆力都是正常的,但是自控能力与他人相比比较差,在课堂上特别容易违反纪律,课堂秩序就会被扰乱。

(3)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习方法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如果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漏洞和错误,就会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那么在学习时就会用死记硬背来加强自己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对知识的理解的灵活性缺乏,很难真正地理解,影响后续的学习。

(4) 还有一小部分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自身身体素质差和家庭原因。因为体质较弱,经常生病,就会缺课,甚至休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连贯的,对于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并且自己学到的知识之间还有断层面,对学生的长期连续性学习都有较大影响。

2.2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学困生的学习往往是缺乏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并且在学习时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或者采用一种消极态度,学习仅仅是为了教师或者家长。

(2) 学困生在上数学课时,注意力常常会抛锚,教师授课时,如果涉及到以前的旧知识,那么学困生对这道题的理解就又会难上加难了。

(3) 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依靠他人,因为自己缺乏思考的逻辑过程,就会依赖着别人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3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3.1 建档立卡,精准确定转化对象。

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付出的努力是不亚于对一个优秀生的培养的,教师要对每个学困生进行详细的了解,认识到是什么原因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不好,这才是转化一个学困生的基础条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各科成绩、人际关系、作业质量等等一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把每个学困生的情况做好记录,把档案建立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档案往往是以每个学期或者每个学年为期限的,以档案中的资料对每个学困生进行精确地转化。但是教师要对学困生的建档立卡不等于把这名学生当成了异类,反而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并且教师还要发展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可以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去关爱自己的孩子,敦促孩子的学习。各方一起努力,把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仔细的研究清楚,然后对症下药。

3.2 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教师还可以利用座位和小组,让程度好的学生带一下学困生,一对一的辅导,更容易发挥出传、帮、带的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增加交流,让程度好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与学困生分享,在各种活动当中,通过交流合作,让学困生可以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重拾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随堂测,完成以后让程度好的学生充当学困生的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积极程度,还可以让程度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3.3 转变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为了让学困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教师就要积极地提升专业素养,转变自己的思想,采用新型的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可以从应试教育中跳出来,不再受到束缚。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学习最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学生正处于一个对数字不是很敏感的阶段,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辅助学生理解,比如花生、笔、糖果等等,借助这些道具,就可以让学困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还有计算方法,把理论知识代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让学困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困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就可以对知识更好地掌握了,学习成功给学生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也会让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3.4 增加课堂提问,扩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合理的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困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延长学困生对知识的记忆时间,如此可以让学困生的自助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困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棵树上有十只鸟,猎人开枪打掉了一只,现在树上还有多少只鸟?有些同学可能会很快地回答:还剩9只,有些同学还可能会回答一只都没有了,因为根据平常的生活观察可以知道,在这个情况下,剩下的鸟应该都会被吓跑。这就是学生的联想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现,随着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逐渐丰富起来,教师的授课方式要切合学困生的心理年龄,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应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奇思怪想,不能从小就被拘束思维,这样以后得学习中才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从更多角度去看待问题。

3.5 开展课堂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游戏要比枯燥的知识更具有吸引性,也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教师正确地设计课堂小游戏,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进游戏当中,教师先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然后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当中,让学困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数学知识。

例如一个简单的游戏:逢7过,学生依次报数,在遇到含有7的数字或者是7的倍数的数字就要喊过,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在一个轻松地氛围下学生就可以逐渐地提高数学素养。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对症下药,确保所有学困生都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源头抓起,找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让学困生感受到数学的浓厚氛围,才可以重拾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参考文献:

[1]赵瑞.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8):72.

[2]陈雪.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好家长,2018(6):220.

论文作者:邓国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论文_邓国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