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_文献论文

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_文献论文

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引论、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文献资源共享、国内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施五个方面,系统总结和论述了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文献资源建设 宏观理论

1 引论

1.1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定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藏书建设的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藏书建设正在逐步被文献资源建设所代替。这种代替是藏书建设自身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图书馆藏书类型发生了变化。原来类型单一,而现在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的藏书类型,不但包括印刷型的图书、报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专利资料等,还包括非印刷型的缩微资料、声象资料、电子出版物,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印刷型资料在图书馆藏书中的比例会日趋增加。这样,原来意义上的藏书已不能代表现在的图书馆藏书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藏书建设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由于文献出版量剧增,书价上涨,经费短缺等原因,单个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建设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文献的需求,就促进了藏书建设的自身发展,出现了联合采购、文献资源社会调查、资源共享等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开展。

从藏书建设自身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结果看,文献资源建设明显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含义。微观意义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单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等工作,即我国图书情报界习称的藏书建设。而宏观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建设则是指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众多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的统一规划、协作、协调发展,最后形成一个整体,来满足社会对文献的需求。

1.2 研究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从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上看,宏观文献资源建设有赖于微观文献资源建设,而微观文献资源建设是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协调,就难以形成文献资源收藏的个体优势和整体优势,因此,为了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我们在研究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另外,从理论上看,加强对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研究,其义就在于强调对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从而完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因此,进行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实践上看,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文献资源建设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缺少更多的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所以,在我国进行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理论指导实践,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需要系统的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来做指导。

2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

2.1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含义、作用和原则

2.1.1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含义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是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指在全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中合理配置文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分散庞杂的文献进行整序,逐步使全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所收藏的文献形成一个整体,建立起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文献保障体系。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不同于文献资源的自然分布,文献资源的自然分布受制于具体文献收藏机构的读者需求程度和经济能力,处于无序状态,而文献资源整体布局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能自动地改善全国的文献提供能力,处于有序的状态。

2.1.2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作用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作用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能建立起完备的全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满足社会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使文献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得到比较合理的分布,并使各主要文献收藏机构各具特色,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收藏,能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多个文献资源中心,来调节各地区、各系统的文献资源;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服务,更好地发挥文献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体现文献的使用价值;便于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2.1.3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原则

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原则是保证顺利进行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思想基础,对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起指导作用。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总的原则应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讲求文献资源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文献的需求为目的,并要制定出实现这个目的的措施和手段,用以指导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全过程和主要方面。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则:

完备性原则。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社会对文献的需求,其前提是要有全国范围内完备的文献收藏。因此,应把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完备性原则放在首位,要通过合理布局,使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内容的文献在相应的图书情报机构都有收藏,以从总体文献收藏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体现了我国的国情。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要同国家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要同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的科技专业及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文献需求相适应;文献资源整体布局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量力而行;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要同各地区工农业生产相适应;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要同各地区、各系统原有的知识传统和文献收藏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它们原有文献资源优势。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体现了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网络组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各图书情报机构的地理位置、服务职能确定它在文献资源布局网络中的位置与作用,以便构成多层次的文献服务网络。二是通过超越各具体文献收藏机构的大范围文献整序,形成多层次的文献组合。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通过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合作向读者提供服务。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体现了现代技术在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中应用的要求。虽然现在我国的图书情报机构还没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但将来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整体布局应是文献资源布局网络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因而,现在的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要考虑有利于现代技术的应用,要考虑便于直接将文献资源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文献数据库。

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形成文献收藏特色的需要。根据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要求确定了具体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收藏重点后,要保持这些图书情报机构文献收藏重点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有利于具体图书情报机构文献收藏特色和整体文献收藏特色的逐步形成。

重点性原则。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重点应是研究级文献的建设和布局问题,研究级文献在全国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中,其对社会的满足率应力争达到90-100%。为了达到这个指标,应高度重视发挥大型综合和专业图书情报机构在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中的骨干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已有了很好的文献收藏基础,许多学科领域的文献已达到了专深的程度。国家应对这些图书情报机构从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2 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现状和问题

客观现实是制定政策等的依据。同样,只有对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现状做出客观地分析,才能便于制定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模式,促进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开展。客观地讲我国目前的文献资源还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整体布局,大致呈自然分布状态。从总体上看,文献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东部至西部由富集走向贫集,基本上是按文献收藏机构的地理位置和隶属系统,形成了各种不同等级的地理分布和系统分布。就地理位置而言,我国文献资源已形成北京、上海两个富集区。在全国具有文献优势的30个图书馆中,有6个位于北京,文献收藏量占30个馆总藏量的30.7%,有4个位于上海,文献收藏量占30个馆总藏量的20.8%。京、沪两地馆文献收藏量占30个馆总藏量的51.5%。就系统而言,我国文献资源集中分布在:文化部所属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国家教委所属的高校图书情报系统,国家科委所属的科技情报系统,国防科工委所属的国防科技情报系统,中国科学院所属的自然科学文献情报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社会科学文献情报系统。这六大系统的大中型图书情报机构大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公共、高校、科研三类系统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华北三大行政区,这三个地区集中了全国这三类系统图书馆的62.8%,其中以华东沿海地区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文献资源在少数地区和大城市富集,能形成本地区和本城市相对集中的文献保障,起到方便作用的效果,但却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集中表现在由于文献过分集聚,就很容易产生文献不必要的重复收藏,文献利用率亦不高,造成浪费。相反,由于文献资源在许多地区贫集,就造成了这些地区文献资源的缺乏,不利于本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文献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难以形成更高的全国文献保障能力,影响文献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要想解决文献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寻求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2.3 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模式

选择什么样的布局模式,对于搞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至关重要。因此,我国的图书情报界十分重视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结合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多种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模式,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在我国建立三级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模式为好。

第一级是国家级布局,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参加一级布局的成员馆,主要是依据馆藏文献基础、人员结构、服务水平以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等因素来决定。它们根据各自的馆藏文献特色分工收藏,要求将所分工承担的学科领域的文献尽量收藏齐全,达至完备的程度,并要特别注重对外文书刊、边缘学科文献以及价格昂贵有重要价值文献的收藏。一级布局应该起到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作用,能保证向读者提供所需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难得的、稀有的、大部头的以及罕用的文献。就文献的学科而言,一级布局要注重收藏新技术的高科技学科领域的文献,收藏那些配合国家重点开发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方面的文献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好必要的科技文献的储备。担任一级布局任务的可以是中央级图书情报机构,也可以是地区布局或系统布局中的成员。考虑到因我国幅员辽阔,一级文献资源布局就不应过分集中,应以均衡布点为好。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教育等各种因素考虑,一级布局应在北京、上海、沈阳、成都、武汉、广州、西安七个城市建立国家级文献资源中心。这样,一级布局的七个点可以覆盖全国,而且符合国家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同东、中、西三大经济建设布局是相对应的。

第二级是省(市)、自治区布局,由省级公共图书馆或实力较强的高校图书馆作为牵头馆,把本省(市)、自治区的文献资源布局安排好并使之网络化。二级布局的任务是满足本地区对文献的最常用需求。全地区的文献资源是一个整体,每个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收藏,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分工与协作的需求,全地区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一个符合本地区需要,文献收藏完备,利用方便,经济合理的方面保障体系。要根据全地区对文献的需求,设立学科文献中心,但学科文献中心的布局,必须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的布局相一致,既要考虑图书情报机构原有文献收藏优势,又要注意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科文献中心对本学科领域的国内有价值的文献应尽可能收藏齐全。但在收藏国外原版和国内价格昂贵文献时,要加强各学科与文献中心的协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品种,提高文献保障率。

第三级是系统布局。系统布局是指各专业系统内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具体专业系统的任务是对本专业系统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我国专业系统划分得很细,先在不同的专业系统内进行文献资源布局,就为以后跨系统的文献资源整体布局创造了文献资源等条件,提供了经验准备。考虑到专业系统内地理位置和读者需求的差异,系统布局可分为三个纵向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本专业系统的文献资源中心,它收藏的文献应比较丰富。因为它的专业人员素质高,经费支持能力强,在本专业系统中应起组织协调作用,是本专业系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后盾,应是国家一级布局的成员。第二个层次为本专业系统的一些专门学科文献中心,它按一定的专题收藏文献,使之达到研究级文献收藏水平,本层次应与二级布局相结合。以上两个层次主要是满足读者较高层次的需求。第三个层次是基层专业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收藏,它的任务是收藏本单位需要的文献,直接为科研、生产等服务。这样,通过专业系统内纵向的三个层次的文献布局,就能基本上满足专业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通过和一、二级布局相结合,还可向社会提供服务。

三级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模式,将能形成一个既便于进行有效地宏观控制,又能充分调动国家、地区、系统以及个体图书情报机构积极性的文献保障体系。第二、三级布局大体上能满足本地区、本系统的读者80%左右的文献需求,第一级布局大体可满足社会读者20%左右的文献需求。

3 文献资源共享

3.1 文献资源共享是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文献资源共享作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部分来研究是有其原因的,主要是因为文献资源共享与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有着内在的联系。

其一,文献资源共享与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关系密切。文献资源整体布局是解决文献资源的社会收藏,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问题,文献资源共享则是解决文献资源的社会利用问题,如果不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进行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不解决物质基础问题,也就无法实行文献资源共享。这种辩证关系,就决定了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与文献资源共享是一个整体。

其二,文献资源共享与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研究的内容密不可分。文献资源共享虽是研究文献的社会利用问题,但这种利用已不同于传统的小范围的文献借阅。因为要想真正实现在大范围的文献资源共享,首先要进行文献整序和建立数据库,这些工作本身的性质已不属于文献借阅的内容,而是属于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内容。进行文献资源共享需要宏观控制、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条件,而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也同样需要这些条件。因此,文献资源共享某些内容与文献资源整体布局内容的融合及一致,就造成了二者密不可分。

事实上,在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资源建设协调方案或文献资源共享协调方案中,都已包括了文献资源布局和共享的内容。如目前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网和全军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都是在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文献资源协调建设的同时,而进行文献资源共享活动的。

3.2 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文献出版量剧增,图书情报机构无力收藏齐全。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约80万种,外文现刊约15万种。目前国内每年出版图书10万余种,出版正式期刊近8千种。另外,国内外还出版大量非书刊文献。面对这众多的文献,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都无力收藏齐全。目前,我国对国外书刊的引进率只有10%左右,大型、高校及专业图书情报机构对国内文献的平均收藏率也只有20%左右,这说明有大量文献没有引进或收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协调引进和分工收藏的基础上,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读者对文献的主要需求。

第二,书价上涨、购书经费短缺,使文献入藏量下降。现书刊价格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递长,这使购书经费的增加难以抵销书价上涨的幅度,其结果,使文献入藏量急剧下降。以订购原版期刊为例,北京图书馆已由1985年的9,131种下降至1996年的6,611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已从4,000多种下降至1995年的900种,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由900种下降至1995年的400种。这些主要的图书馆是这样,一般图书馆更是如此。文献入藏量的减少已无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通过文献资源共享,来利用其他图书情报机构收藏的文献就是一种满足读者需求的好途径。

第三,现有文献利用率低,造成文献资源浪费。一方面,由于我国图书情报机构对国外文献引进率、入藏量下降,造成文献资源贫乏,无法满足读者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受地理位置、读者水平、设备条件、宣传报导等因素的影响,又使现有馆藏文献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为10%,省级图书馆为38%,高校图书馆为25-30%。就全国范围来看,一般科技文献的利用率尚不足10%,有些情报机构的专利文献利用率只1%。由于文献利用率低,就造成了现有文献资源的浪费。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是避免浪费的好方法。

以上三个方面的必要性,体现了文献资源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种客观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3.3 文献资源共享的原则

文献资源共享的原则是确定文献资源共享内容和方法的思想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

讲究效益原则。效益原则体现了文献资源共享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应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应使文献工作人员在加工、传递一份文献信息所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最小,使用户获得单元文献信息所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最小,以体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率和利用率,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平等互利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体现了在文献资源共享中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在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中的成员图书情报机构,都为文献资源共享进行了投入和做出了贡献,它们在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中的地位应是平等的,理应在互利的前提下,相互利用各自的人才、物力和文献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文献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

用户第一原则。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满足社会用户对文献的需求,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坚持用户第一的原则,就是理所应当的。要做到:第一,所有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成员图书情报机构,除了向本单位的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外,都要向社会用户提供文献服务,这种服务应以无偿为主,即使有少量服务项目采用收费方法,但也绝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第二,对用户的正当需求,应尽量给予满足,如在本单位不能满足,应设法通过文献资源共享网给予满足,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并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文献资源。第三,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被动与主动是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情报机构意识的根本区别,文献工作者要通过多种主动服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尤其是已具备现代通讯等技术手段的图书情报机构,更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向社会提供文献报导、检索、数据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主动服务。

3.4 文献资源共享的措施与方法

文献资源共享的内容和方法是多样的,一般包括如下方面:

3.4.1 编制馆藏文献联合目录

馆藏文献联合目录是揭示和报导一定文献资源共享网内各图书情报机构文献资源收藏状况的重要手段,是读者共享一定网络内文献资源的重要工具。因此,人们在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时,都十分重视馆藏文献联合目录的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读者需求特点及馆藏文献状况,以大局为重,通力协作,编制反映本地区、本系统乃至全国性的馆藏文献联合目录。并做到综合与专科、中文与外文、现刊与回朔等兼而有之,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数量多、种类齐全的检索工具。

3.4.2 放发通用借阅证

放发通用借阅证是实行一定地区内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地区是指地域集中的国家直辖市以及省属的地(市)级地区。用户可利用在一个地区内交通便利等条件,携带本地区共享网内图书情报机构联合发的通用借阅证,到共享网中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外借或在室内阅览文献。任何一个共享网内的成员图书情报机构,都应象对待本单位读者一样,热情而周到地为持证用户服务,并且这种服务应是无偿的。从目前国内实行文献资源共享比较好的地区来看,通用借阅证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3.4.3 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是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用互借馆藏文献的方式,互通有无,满足用户需求,来达到文献资源共享目的的一种有效方式。馆际互借除在本地区、本系统共享网内进行外,还可超越本地区、本系统共享网的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但事先要办理好馆际互借关系。馆际互借一般是根据读者的需求,借方向借出方发出需求函,借出方将借方所需文献邮寄回。这种方式多是通过通用借阅证在本地区不能解决用户对文献需求时,而采用的一种文献资源共享的方式。馆际互借应遵循互利、无偿的原则进行。

3.4.4 馆藏文献复制

对那些使用频率较高,而本图书情报机构又没有收藏的文献,可采用复制别的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的方法提供给用户。但在采用此种方法时应有法律意识,对按规定不能复制的文献,需方不能提出复制要求,供方也不能复制。因复制文献要支出一定的费用,所以,供方可适当向需方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费标准应以收取成本费为限。

3.4.5 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共享是较高层次的文献资源共享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文献资源共享方式,是先将馆藏文献资源转换计算机可用数据,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和计算机检索利用文献。其特点是快速、准确,能在更大范围内(包括国家、世界)实行文献资源共享。现阶段我们所说的数据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图书情报机构之间联合建立的书目数据库资源共享和全文数据库资源共享。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和图书情报机构对全文信息开发技术的成熟,以数据形式出现的全文数据库在图书情报机构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到那时,数据资源将变得更加广泛,将成为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支柱。(待续)

(来稿时间:1996年7月)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cro Literature Resources

Zhang Yuli(Yan Tai University Library)

Abstract〕From five aspects:introduction,overallarrangement of literature resources,shared literatureresources,history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macro literatureresources construction enforeement of macro literatureresources construction,the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summariza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ofmacro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标签:;  ;  ;  ;  

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