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片流水线生产的智能化技术研究论文_王兆银

管片流水线生产的智能化技术研究论文_王兆银

摘要:管片是组成隧道的主要部分,提高管片流水线生产效率,对推动隧道进一步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管片生产企业应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更新管片生产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加管片生产数量。本文主要阐述管片流水线生产的智能化技术,希望能够为管片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管片使用寿命提供借鉴。

关键词:管片生产;智能化技术;流水线生产

前言: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综合应用,将其用于管片流水线生产,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失误与负担,还能改善生产操作环境,切实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因此,管片生产企业应明确应用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性,将其与流水线生产设备充分结合。

一、管片流水线生产模式概述

流水线生产模式又被称为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模式,是指按照固定程序,在一定工艺路线上使用同一生产速度,连续不断的对产品进行分割、安排的生产方式,由于该模式与水流动方式相似,故而被称为流水线生产模式[1]。流水线生产具有极强的秩序性与顺序性,管片生产采用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多以人工操作为主,原因是需要人工对管片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剔除质量、型号、规格不合格的管片,这种生产模式存在工作人员压力大、生产效率较低、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管片生产企业应当明晰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流水线生产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促使管片生产与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相符。

二、传统管片流水线生产模式

(一)人工流水线

人工流水线是指人工按照固定程序、采用一定工艺、操作固定机器完成管片生产,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处于自己固有位置,由于工作人员长期机械做同一件事,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管片生产企业应该尽早改变这种全人工流水线生产模式。人工流水线生产模式下,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操作管片模具下的气动振动器,手动打磨管片,人工在操作带上挑拣管片,人工完成后续模具浇筑、养护等工作,具有稳定性差、经济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严重制约管片的生产质量与效率,不仅对管片行业产生不良阻碍,还限制着隧道交通行业进一步发展。

(二)轮轨移动流水线

轮轨移动流水线生产模式是一种循环式生产模式,主要依靠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对管片生产流程进行管控。在利用轮轨移动流水线生产管片时,需要先利用小车将管片模具运送至蒸养生产流程线路上,然后开启蒸养生产流程线路两内侧,随后将模具推入坑道中进行蒸养,之后半自动机器将蒸养结束的模具输送至浇筑生产线路上,工作人员通过采用牵引的方式完成模具浇筑,最后利用小车将完成浇筑的模具运输到蒸养窑内,如此便形成了完整的轮轨移动生产流程[2]。这种生产模式相较于人工流水线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但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皆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显然并不相适应,因此管片生产企业要做好升级优化工作。

三、智能化技术在管片流水线生产中的应用

(一)应用于管片钢模选择

管片钢模对管片生产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精度高、刚度强且质量好的钢模是保证管片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片生产企业应对钢模的选择提高重视程度。智能化技术基于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工作,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管片钢模有利于提高钢模与管片的切合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智能化技术与钢模测量仪器相结合,选择合缝紧密、连接合理、便于拆装且不易变形的钢模,这种钢模能够反复拆装,精确度、刚度都相对较高,可以为后期管片精加工提供坚实基础。

(二)应用于管片骨架制作

现阶段,管片的骨架多为钢筋制作,要想保证生产出来的管片质量较高,工作人员应选择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管片设计要求、质量优良的钢筋,在管片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保证钢筋没有腐蚀、污染、残缺、损坏等问题,否则会导致管片质量不合格,对隧道建设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受技术条件限制,钢筋在吊运时,十分容易出现损伤,加上工作人员保存管理方式不正确,污染、腐蚀、生锈等现象时有发生,某些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经济成本,直接适用劣势钢筋制作骨架,如果将利用骨架制成的管片应用于隧道交通建设,可能会导致隧道塌方,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管片骨架制作程序中,可以有效提高钢筋的加工精度与总装质量。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实时监控系统与信息可追溯系统,利用这两个系统对钢筋的采购、保存、管理、参数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工作人员事先在系统中输入合格(标准)数据参数范围,将采购回来的钢筋放在输送带上,由系统对钢筋进行扫描,对钢筋进行自动分类,对于质量符合标准的钢筋,系统会发出警示,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钢筋不合规问题。质量检查合格的钢筋便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要重复上一阶段操作,直至合格为止;先由安装了自动系统的设备对检查合格的钢筋进行调直与切割,再由使用了智能化技术的设备进行检查,对检查合格的钢筋要进行弯弧、弯箍加工,不合格的继续重复上一操作。钢筋在完成调直、切断、弯弧等程序后,智能化系统便会对钢筋进行骨架塑性、骨架检查、弧度检查,当所有检查结果都显示合格之后,智能化系统会将骨架输送至预制车间。

(三)应用于管片养护阶段

流水线生产模式下的管片养护通常前期采用蒸养(蒸汽养护)方式,后期采用水养方式,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管片养护阶段,可以科学控制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以及蒸养时间,是保证管片生产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一,管片前期蒸养被分为四个阶段,主要是“静养”、“升温”、“恒温”、“降温”,每个阶段的时间与温度都有明确要求,只有保证时间与温度都处于精确范围内,才能避免管片出现龟裂问题。第二,蒸养总时长为5小时,其中“静养”时间为1个半小时,温度要保证从20摄氏度升至35摄氏度且中间不能发生回落现象;“升温”时间为45分钟,温度要从35摄氏度升温至45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50摄氏度,同样中间不能发生温度回落现象;“恒温”时间保持在2个小时,期间温度要控制在45摄氏度—60摄氏度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及以上;“降温”时间为45分钟,窑内温度应呈平稳下降状态,保证出窑时温度在40摄氏度及以下[3]。利用智能化技术对管片养护温度、时间与湿度进行控制,极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温度回落、温度不足、时间过长或过短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管片生产质量。

四、管片流水线生产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效益分析

(一)节约资金成本,降低能源损耗

据调查分析显示,我国采用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制作管片,每天每套模具最多能生产2.5环,但如果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管片流水线生产中,据估计每天每套模具最多可生产4环。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管片生产效率,对生产企业降低经济成本与能源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单举个例子,某管片生产企业采用安装了应用智能化技术构建的系统(程序)的设备,每天每10套管片模具可生产40环管片,而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若想日产40环,至少需要16套管片模具。假设每套模具50万元,没有安装智能系统的生产线200万元,安装了智能系统的生产线250万元;二者的人工费都是每人4000元,传统流水线生产需要工作人员50人,智能化流水线生产需要工作人员10人;每环管片售价在13000万(1.2米)。由此计算可知,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传统流水线生产成本为1000.02万元,智能流水线生产成本为750.02万元,因此管片生产企业应当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管片生产。

(二)提高管片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管片生产对蒸养要求相对较高,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使用温度计控制养护罩内的温度,由人工进行计数、读数、调数,在温度、湿度与时间控制上容易出现误差,无法保证养护罩内温度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利用该技术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对养护罩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利用传感器将温度实时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对温度与时间进行调控,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对提高数据准确性与管片生产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另外,智能化流水线生产不需要工作人员在各管片模具间走动,只需要在固定的操作台上对管片生产情况进行综合管控便可,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负担,实现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支出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具有极强的便捷性,将该技术应用于管片流水线生产全过程,一方面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有利于提高管片流水线生产效率与质量,对企业降低经济成本、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为隧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降低能源能耗,缓解陆上交通紧张问题。

参考文献:

[1]房娟.盾构管片自动化流水线施工技术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6):55-58.

[2]李刚,曹桂生.自动化流水线施工中管片蒸汽养护制度的研究和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4):241-244.

[3]王淑丽.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预制工艺及质量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7(18):176-177.

论文作者:王兆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管片流水线生产的智能化技术研究论文_王兆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