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科技管理的方式与特点_科技论文

西方国家科技管理的方式与特点_科技论文

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管理的方式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管理论文,西方国家论文,方式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领域的竞争,对科学技术的管理不断升温,并使之系统化、制度化,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西方国家强化对科学技术管理的原因

(一)是国际经济领域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国际竞争是争夺资源和经济优势的竞争,因而在国际范围内硬化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迫使各国依靠科技摆脱资源危机,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资源危机强化了国家对高科技的需求。

(二)是由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决定的。国际竞争使经济垄断由规模垄断发展为技术垄断与规模垄断并存,垄断了高技术的国家就可以通过垄断市场来削弱或钳制竞争对手,高科技的竞争是争夺制高点的竞争,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支撑点,国际高科技竞争是国家之争,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高科技的职能。

(三)是由现代高科技的特点决定的。现代高科技以高、精、尖和跨学科的高难度性及综合性为特征,单兵作战的科研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研究开发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主要形式,而这种研究方式单纯依靠科技或企业界都很难实现,只有在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下,才能推动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实现。

二、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管理的主要方式

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是其强化科学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各国具有自己的侧重点,但由于以共同的市场体制为基础,共同点是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并集中力量组织实施追赶世界高科技潮流“重点工程”。在发展本国高科技及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首先制定整体发展的总战略方针和计划,明确本国科技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与此同时,组织重点领域的突破。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调整了科技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充分发挥科技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这一战略目标的转移带动了西方国家组织实施系统的科技攻关计划。

1991年美国就提出重点扶植两项关键技术,并决定在90年代实施18项大型科研项目的突破。1994年,继大力推进军用技术为民用技术的基础上,在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拉开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和电信技术相结合的又一次信息革命的序幕。1986年,日本就提出了全面开发高科技尖端技术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该项计划旨在揭示人类大脑、神经、免疫、遗传、运动和代谢等生理机能。面对美、日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西欧各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5年4月提出西欧各国在高科技尖端技术领域联合自治的“尤里卡”计划,以加强各国在光电子学、大型计算机、微电子学、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合作。

第二,根据本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应用政策手段加强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引导和支持。90年代初,为适应变化了的国际竞争形势,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美国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政策措施,如拨出专款作为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接受企业应用性研究的项目补贴经费,并对这一科技活动采取特殊税收政策。1994年,美政府决定在90年代剩余的时间里,重点扶植5个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英政府于1995年宣布,将其投资重点转移到信息、生物和新材料等可增强英国市场竞争力的领域上来,并在今后三年内,政府将额外提供4亿英磅,企业界提供4千万英镑,用于上述领域的研究开发。法国政府为了促进科技走向市场,在财务和税收上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规定科技人员自办企业可享受偿还期为15—50年的20—3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日本运用经济杠杆对民间企业的科技开发活动进行指导,对基础技术研究使用的资产进一步减税,对技术开发实施低息贷款,将国有实验研究设备公开提供给企业使用,将国有基础技术专利无偿或低价转让于民用企业。

第三,发挥国家在促进高科技发展中的组织协调功能,使各部门各领域的科技研发活动形成有机配合,避免重复浪费,提高科技研发的总体效益。近年来,日本科学技术厅设立了“科学技术振兴调整制度”“创新性科学技术推进”制度,加强在高科技领域中的政府协调和组织职能。由于日本政府有效地发挥了这一作用,使日本企业在超级电脑研究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各大公司统一协调行动,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获得了国际竞争的优势。随着科技研发的国际化发展,各国政府又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计划。目前,欧洲各国正在采取积极的举措,试图在国家的组织和协调下,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开发。欧共体计划在10年共投资1200亿美元建设遍布欧洲的宽频带信息通讯,实施“神经网络计划”。

第四,增加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为发展高科技提供资金保证。经费、人力是对科技开发的主要投入,而经费投入又发挥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现代高科技的研发更是如此。从8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使科技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主要工业国家的研发强度都提高到2%—3%之间。在80年代,美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开支按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60%,工业部门用于基础研究的投资增加了70%,1993年美联邦政府研发经费增加到680亿美元,比英国、原西德、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用于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总和还多。

第五,改革与振兴教育,加快人才培养,适应21世纪高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学技术的核心载体,现代高科技及产业的智力密集性、学科综合性、技术集成性决定其发展依赖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与训练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被公认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才培养的投资,就是对科技的投资。自70年代以来,在美国高校中获得学位的非美国公民所占的比例达26%,由于留学生较年轻,使美国的人才结构具有发展潜能的特点,这十分有利于高科技的持续发展。

第六,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使科技成果直接实现产业化。目前全世界已有400多个高技术开发区。世界上建立高技术开发区最早和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到1980年底美已建立了140个高技术开发区,其中以硅谷、128号公路、三角研究园最负盛名。

三、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管理的特点

第一,各国努力将本国的科技发展规划与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规划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一致。冷战结束后,各国将资金、人力以及政策投入重点转向科技、经济领域,实现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二,科技界、工商界以及政府三者之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政府科技管理的重点目标。当今世界科技研究和开发正在由单兵作战向合作研究方式转移。英国政府于1995年4月公布了《技术展望》,为科技界、工商界和政府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计划,还制定了工业企业技术人员在大学接受再教育,学生参与工业界研究工作的培养计划,加强高等学院与工业企业的密切联系。这既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又拓宽了科技人员的科研思路,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美国克林顿政府规定,国家实验室要将年预算的10%—20%用于同企业合作,并与企业直接签订合作协议,还宣布将726个国家实验室同私人企业合作。

第三,科学技术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产业界主力军的作用。据统计,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大科技强国,企业界的研发活动占全国的百分比均超过或接近70%,但企业主力军作用的发挥与政府的扶植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①国家的高科技投资向企业界倾斜。美国由工业界管理而由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开发中心占美科研经费的2%。德政府最近提出“2000年科研促进方案”,计划到1999年共投资4.5亿马克,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发展。②政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为企业科技创新排忧解难,增强企业的科研实力。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竞争中的参与和协调作用。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进入空前活跃的阶段。1994年4月欧洲通过了《第4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该计划将集中力量攻克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项目,并加强欧洲各国的科技合作和协调。在这一过程中,各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参与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计划,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协调跨国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双边或多边合作成为各国政府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

第五,注重科技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科技成果的评估工作,力争使本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及重点项目符合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对高科技成果的评估,对其经济和科学价值的充分估价,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此,英国政府的科学技术办公室组织科技界与工业界众多专家共同编制和实施一个规模宏大的技术预测计划,并发表了科技展望,确定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做到把对高科技走向的预测与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做到把科技预测和分析与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其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投资提供有效依据,大大提高了科技投入和经济投入的效益。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非常重视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如希腊政府制定了合理的评估标准,组织专门力量对科技成果评价,从而使每项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认识,挖掘科研成果的潜力,有效发挥其本身的价值,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标签:;  ;  

西方国家科技管理的方式与特点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