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 810007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翻身钟标准卧位牌在预防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Braden评分≤12分的高危35例,调查患者、家属、护士满意度及有无压红现象的差异。结果:翻身措施落实及时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结论:外观新颖、选材方便、直观易懂,省时实用,在压疮预防中利于交接、责任明确,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卧位牌;压疮;预防
压疮是指因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或摩擦力的作用,对骨突出皮肤和(或)皮下组织造成的局部损害[1],尤其好发于老年、伤残和危重症人群[2],定时翻身是经济而有效的减压措施。目前国内临床中压疮翻身记录时常用纸质翻身卡,护士根据患者受压部位进行翻身后签字,在护理工作中即耗时耗费,又容易被忽视,甚至翻身时间往往与患者体位不相符合,易流于形式。
新型翻身钟标准卧位的设置采纳了现代预防压疮的护理新观念:30度侧倾翻身卧位,并考虑了组织受压和减压时间的问题,各受压部位承受压力时间为2小时,减压休息时间为4小时。翻身钟标准卧位牌设计为24小时计时制,每2小时为一时间段,共6个时段,外观新颖、操作简便,将翻身卧位与时钟对应,直观方便、省时实用,在压疮预防中利于交接、责任明确,翻身措施落实及时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住院的患者,Braden评分≤12分的高危压疮患者35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8岁,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患者、家属、护士满意度及患者皮肤受压现象进行比较。
1.2方法
翻身钟标准卧位牌是以时钟为指示,设定为患者翻身的时间和标准卧位的一个标立牌,设计翻身时间为双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循环卧位为:12时平卧位-2时左侧30度-4时右侧30度-6时平卧位-8时左侧30度-10右侧30度,在固定标准时间有固定标准翻身卧位,指示背景颜色“平”为红色,“左”为蓝色,“右”为绿色,侧卧位时在患者背后放一软枕或体位垫,让患者背部与骶尾部平行斜靠在软枕或体位垫,使其胸背平面与床面呈30度倾斜角,双下肢屈曲错开,两膝间垫软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见图示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危重患者或长期卧床的瘫痪、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和保持功能位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5]。任何一种体位持续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应注意按时变换,减轻身体局部受压的时间[6],翻身钟标准卧位牌的应用,及时落实了翻身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促进患者身体舒适度。
3.2 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3],压疮的成功预防主要在于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4],并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新型翻身钟标准卧位牌的设计,便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护患共知,互相提醒,班班交接清晰,避免了临床随机翻身更换卧位,不固定循环顺序而导致有些部位没有充分休息时间,特别是骶尾部易反复受压而发生压疮,达到了有效预防压疮地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3.3 精心设计的翻身钟标准卧位牌,选材方便、直观易懂,翻身时间与患者体位始终保持一致;另外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体位,有效证明了护理人员按时翻身的依据,在护理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取代了纸质翻身卡,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
3.4 翻身钟标准卧位牌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并在家庭、社区及养老院中均可使用,在压疮预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斌如,王欣然.压疮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22-23
[2]王英,蒙张敏,黄丹莉.压疮评估和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A):40-42
[3]刘红,鲍霞,苏惠芳,等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A):77-78
[4]王泠.压疮的管理(二).中国护理管理,2006,6(2):62-64
[5]朱彤华,居淑勤.30度侧卧位翻身法对长期卧床患者防治压疮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2):27-30.
[6]韩斌如,王欣然.压疮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57~189.
论文作者:汪晓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患者论文; 标准论文; 体位论文; 时间论文; 家属论文; 小时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