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_科学论文

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科学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也是我们教育未来新人的应循之路。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年轻的父母也在思考一项家庭的,更是国家的大事——怎样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我们引导幼儿学科学,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目的是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尽快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幼儿科学教育虽还不能直接出人才,但如果能使亿万幼儿从小就在思想深处打上科学意识的烙印,萌发热爱科学的情感,端正对科学的态度,实际就是在加厚孕育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沃土,从而提高国民整体的科学素质。

科学启蒙教育始于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科学启蒙老师,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父母的科学启蒙,将滋润幼儿的精神世界,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

幼儿能够学科学吗?

也许父母们会问:“我的孩子还这么小,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可能教他这么深奥的科学知识?”确实,在许多大人的经验里,科学是难以学习的,要幼儿学科学,可能吗?答案是可能。

科学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与目标:一种是记忆科学所发现的结果记录的学科,目标是在建立并增加科学知识体系,我们在学校读书时所学的知识就属这种;而幼儿要学的科学是另一种,不停地从生活环境中挖掘问题、探讨原因、寻求解释的态度与方法,目标在探讨与验证科学知识建立的过程与方法。此两种,一是重结果,一是重过程。在科学的领域中,都非常重要。

幼儿在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质告诉我们: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被内在好奇心驱使,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周围环境,用观察到的现象建构自我的解释系统,并用后来学得的具体经验,来验证此解释系统的正确性。这种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所得到的具体经验,来了解外部世界和学习的行为,基本上与在实验室或研究室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并无二致。

幼儿成长的过程,是一连串的探索、推论、验证、增强(同化)或修正(调适)的过程。如果我们将幼儿学习的历程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列在一起,将发现二者之间巧妙的关联。(见下表)

什么是幼儿要学的科学

有人将儿童科学教育的范围分为生命科学、健康与保健、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和应用科学五大类。

但是,如果我们将上述知识的名称或知识结论直接告诉幼儿,并要幼儿记住(就像我们以前考试背书背公式一样),就太愚蠢了,这样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是“苛学”而非科学。那么幼儿要学的是怎样的科学呢?

这才是幼儿要学的科学——探讨“过程”的科学。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幼儿追查证据,收集观察到的信息,并提出假设(猜想),再以新的证据来验证。简单地说,幼儿学科学的内容就在他们身边。凡是孩子能见到、可触摸、易理解的自然物、自然现象、生活用品,只要没有危险性,都可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尤其在和睦的家庭气氛中,父母孩子的亲子关系,使幼儿可以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探索,更是妙趣横生。晨间起床,幼儿从广播里的天气预报中,自然地关注气象变化;晚上洗脚,父母让他摸摸小脚,看看它长得怎么样,再轻轻揉一揉,体验舒服的感受,这就可能诱发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在对幼儿进行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启蒙了。

春天带幼儿去杭州旅游,在西湖游船上,幼儿观察到的是平静如镜的湖水,岸边桃红柳绿的美景,感受的是宁静闲适的情趣。而夏天带幼儿去海边,他观察到的是广阔的大海和翻腾不息的浪涛,经历的是海滩拾贝的乐趣。两个幼儿所得经验各不相同,但都会对他们的社会、情趣、认知、创造力等整体发展有重要影响。

又如送孩子去幼儿园时遇上大雾;接孩子回家时看到隆隆作响的大肚子水泥浇灌车……无疑这些都能让父母将幼儿引入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世界。

幼儿学科学的特点

综上所述,科学有两个含义:一是有关自然与人造环境的组织化信息系统;二是发现这些信息,以及组织这些信息的技术与能力。而科学的学习也有两方面:一是“什么”,即学习科学家发现的结果;二是“如何”,即学习科学家怎么发现的过程。

幼儿学科学需要掌握的,就是幼儿可学与应学的重点。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它所积累的知识,而在于它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法。

父母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将有利于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一)幼儿学习科学缘于好奇心。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有个“瞎忙”或“摆弄”阶段,这是由于幼儿渴望了解“这是什么”、“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这种由幼儿行为、动作显示出来的或是以语言表达的,如“这是什么树啊”、“飞机飞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房子为什么都有窗子”等天生的好奇表现,就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开始。父母如能及时给予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将得到发展,内心爱科学的火花将会大放异彩。

(二)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学科学。幼儿学科学不是学习书本中的科学原理、定律,也不是在实验室里学科学,而是通过自身活动学习。他们使用自己的感官或工具去感知或操作物体,了解事物现象的属性和变化。在自身的探索活动中,幼儿会获得有关周围世界丰富生动的感性经验,诸如物体有各种颜色、形状,会散发出各种气味,有的物体硬,有的物体软,有的有粘性,有的可拉长,有的可折断等等。

由此可见,父母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并不在于教导科学原理,而是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讨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启发其思考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

5岁的幼儿在爸爸修理自行车时,看到螺丝钉的拆卸与安装过程,渐渐地,在幼儿园里,他也能与小朋友一起合作构造简单的机械玩具。

6岁的幼儿从外婆家带回一盒蚕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细心地喂桑叶,清理蚕宝宝的家,观察蚕蜕皮、吐丝、作茧的过程。一个月后,全家屏住呼吸,等待蚕蛾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幼儿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除了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外,父母更是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以上两例说明,父母不但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传达给幼儿,而且还进一步提供素材,丰富幼儿的科学学习领域。在平常的日子里,父母帮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让幼儿接触形形色色的五金工具或品尝不同口味的点心;观察动植物生长特征的差异;或与幼儿一同运用大自然的素材印证书本上的理论。父母在了解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后,就会明白从日常生活的一事一物到浩瀚的大自然、宇宙,科学无所不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引导幼儿走入科学世界。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和点滴发现

由于亲子间亲密的感情,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在亲人面前会无拘无束地探索,甚至搞“破坏”,也会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问题,还会兴致勃勃地报告他的发现和“杰作”。这时,父母尊重幼儿这种认识世界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现,赞赏他们的“杰作”,就已经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了。需要的只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予以具体分析,给予不同帮助,正确引导。

1-2岁的幼儿爱问“这(那)是什么”,此时他们迫切需要知道的是事物名称,父母就直接告知:“这是飞机”、“那是微波炉”。

4-5岁的幼儿渴望了解物体的属性和特征,常问“它是什么样的”,这时父母便应引导他们用感官去感知和发现,自己解疑。如请幼儿剥豆,让他观察豆荚的形状、颜色,触摸豆荚、豆粒的软硬、光滑度,嗅到清香的豆味,这一过程,“豆是什么样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幼儿提出“为什么会这样”时,表明幼儿不仅要了解物体的属性,更想弄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解决这样的疑问,除了发现,还需要引导幼儿思考。

如4岁的幼儿和妈妈散步时问“为什么路上都是干的,只有这里有一滩水”,妈妈不直接告诉他,请他观察地面,不一会他就找到答案了,“有水的地方,有点凹,所以水积起来了。”实际上,妈妈已经支持了幼儿的提问,并让幼儿感受到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快乐,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二)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

在活动中学科学是幼儿的特点。父母告诉幼儿科学概念时,一定要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材料,来传达具体、真实的经验,任何抽象意念的学习,如果不能和幼儿生活经验结合,就没有意义。而让幼儿依靠天生好奇的本能,参与科学性探索活动,比教他们一大堆科学知识有效,并重要得多。如1岁幼儿反复把一只红色小球扔到地上,这一动作使他看到了小球滚动的现象,还听到球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这里已含有物理学的因素,而他在反复扔球时,还会引发“球怎么会滚”、“怎么会响”等疑问,反映了幼儿不仅在活动,而且还在进行思考。幼儿科学兴趣的萌芽,往往出自活动中的偶然发现,父母并不一定需要懂得所有的科学常识,但却可以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资源提供、引介者和协助者。

如让幼儿参与种植牵牛花,亲眼看到牵牛花在他的照料下发芽、长大、开出紫色喇叭样花,结出可以再种的种籽。实际上他经历了探索有生命物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他不仅获得了花卉生长的具体知识经验,学习了种花的简单技能,更可喜的是萌发了对花的兴趣及爱护自然的情感,开始有了生态环境科学意识的萌芽。

又如幼儿喜欢玩水,父母便提供些积木、螺丝帽、小瓶等物品,并适时提些问题,“你能让螺丝帽、小瓶浮起来吗”、“你能让积木、海绵沉下去吗”?幼儿便动起脑筋反复操作了。这就是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父母提供材料,允许幼儿自由探索,在这一生活中很平常的活动中,幼儿已感知了水有浮力,什么东西会沉,什么东西会浮,还学习了可以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相信幼儿通过玩水获得的水的知识,和没这样玩过水的幼儿大不一样,而这类科学经验将有助于他今后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原理。

幼儿可参与的科学活动,生活中随处可寻。买菜时幼儿被龙虾吸引,那就留下一只饲养,观察龙虾生活习性,了解它吃什么。

夜晚,请幼儿看看月亮会变吗,让他把月亮的变化画下来。

新买了榨汁机,告诉幼儿这是科技新产品,全家一起品尝果汁。

春天来了,请幼儿观察自然,动手做做风车、风筝……

无意之中,幼儿已进入科学世界,培养了幼儿热爱探索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基本科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乐趣,有益于他们科学意识和情感的萌生以及科学兴趣的持续发展。

(三)帮助幼儿阅读科普读物

幼儿对蚂蚁感兴趣,父母除了提供放大镜,各种味道的食物,鼓励他们更仔细地观察外,或许还要解答一大堆问题。“蚂蚁会生蛋吗”、“会飞吗”、“有触角吗”、“会结茧吗”等等。父母可能一时回答不了孩子,但日后会和孩子在百科知识上找到更多有关蚂蚁的图片,蚂蚁种类、习性等知识,答案也就找到了。

生活中,父母随时随地可为幼儿引介科学图书与参考书,帮助他们解决科学疑问。只是还需了解,对幼儿来说,阅读不只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因此,帮助幼儿阅读科普知识还包括带幼儿去公园、参观博物馆、看电视,甚至包括选择具有科学含义的玩具,如有轮轴的机械玩具、不同尺寸的磁铁、放大镜、棱镜、手电、计时器等。

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材,在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中引进科学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家庭中,利用亲子关系,引导幼儿对熟悉的事物和大自然产生关怀与兴趣,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接触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预测、实验、推论、结果),更培养了好奇、耐心、细心、合作的科学态度。这将为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科学素质作出贡献。

标签:;  ;  ;  ;  

引导幼儿进入科学世界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