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
BIM 也叫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能够进行信息共享的资源平台,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参数信息对项目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并对整合好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和传输。它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改进的一种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的集成技术。BIM模型是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运用得到。BIM推行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施工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工程信息更加模型化和参数化,被誉之为管理行业的革命性技术。
一、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一)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在国内对于造价管理没有系统的培训,导致大部分的从业者都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且老龄化现象严重,对现代造价管理的认识比较滞后。即便有工程造价专业出身的业内人员,但其与现代造价所需求的人才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管理技术的局限性
因为整个工程师比较庞大的,各个施工环节的相互连接是非常重要的,故而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对管理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目前国内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造价管理技术在面对大量的需要处理和分析的复杂信息数据时,无法做到足够的精细化,无法使其功能性完整发挥,严重拖滞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大量的企业单位在进行造价管理时无法做到将工作实施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得各个工序、各个工种、各个环节并不能完美有效的结合,因而并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三)计算模式与市场脱节
政府部门为了促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其宏观调控手段使得如今的造价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地区主管部门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结合调整的市场动态价来计算),由于其信息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导致其所得的信息及数据与市场脱轨。施工单位采用传统的计价管理模式,采用统一的定额,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际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并且由于地域的差异,统一的定额使得不同的地区之间无法同时做到收益最大化,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域的造价管理的人才浪费和资源低利用率。
(四)管理方式有缺陷
上述的多种现状弊端,大都是由于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的不合理运用所导致的,其余日益发展前进的建筑工程需求不相匹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方面对于行业体制和法律制度并没有相对应的合理的监督管理,导致一些不法行为(譬如财务漏洞、违法转包、行业垄断等等)的出现,这就扰乱了行业规则,并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因而政府部门应该注重相关行业的体制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建立,进一步改进和约束不法行为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一个有效合理的造价管理模式,大部分的投资商及企业管理者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利益上,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导致整个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成本浪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对于造价管理模式的精细化运行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这里,这便证明了BIM模式来临的必要性。
二、BIM的精细化应用
BIM在建立了一个三位模型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了整个项目进程中所有的工作,而且贯穿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各个阶段。
1.项目决策投资阶段
项目的投资决策是一个项目建立的基石,在决策阶段,投资者可以通过BIM技术看到项目工程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而做出评价决定。造价人员可以利用BIM模型中的可运算性,并结合类似项目的BIM数据组建模型,快速统计工程量的信息,在没有图纸的前途下完成项目的成本估算,为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提供依据。
2.项目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在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利用BIM模型对初始工程量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在技术可行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成本。并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后期的设计变更,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项目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机构或建设单位可以利用BIM模型中的工程信息快速提取出工程量信息,利用BIM造价软件结合项目具体特征贬值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可以利用BIM造价软件套取企业定额等,进而编制出投标报价,政府部门可以利用BIM与互联网的结合进行招投标监督,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最大可能性的保证公平公正。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精细化管理
合理计算工程量与价款,在施工阶段,以往常用的方式是由承包方依据合同预定来将工程量进步报告提交给发包方,并且是由承包人根据实际项目施工进度来计算出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而发包人在收到工程量进度报告后,还要对施工进度进行重新计算与复核,并判断其是否与实际进度相符。如此一来,不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实践,而且也难以保证计算的精准度。而在施工阶段运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通过BIM模型参数化的特点能够将工期、成本、空间等维度信息集合起来并构成五维模型,从而能够从任一施工面或时间段来将原有BIM模型进行拆分,并结合具体进度来汇总出相应工程量,以便于承包人和发包人均能够对已完工工程量进行准确、快速的核实。(2)实时追踪造价信息数据,由于造价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动态特征,在任一施工阶段均会产生需要机械、材料以及人工等费用数据,以及各种索赔、签证与变更等信息。在该阶段运用BIM模型的参数化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往该模型中录入人工材料、材料出入库、设计变更等各参与方与造价相关的准确信息,并能够对有关造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防止出现信息流失以及工作量繁重的现象。(3)动态监控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必须要动态分析计划费用与实际费用,如若出现偏差,则需要将相关原因找出,并进行有效控制。而在该阶段运用BIM技术,则可以将计划完工工程快速模拟出来,并将拟完工工程量进行自动汇总,并将其数据库中的计划单价调取出来,以得到拟完工程计划费用。接着将实际单价以及已完工程路录入BIM模型中,就能够得到已完工程计划费用以及实际费用,并利用BIM自带软件的功能将费用绩效指数与偏差费用进行快速分析,从而得到较为精准的对比结果,帮助造价人员快速找出偏差原因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出现,较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有着各方面相当大的改善,使项目造价管理在精准化方面做到更好。企业应该对这种新型的技术模型进行学习运用,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政府部门在提供相关条件的同时还应优化规范措施,以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杨圣山.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1).
[2]陈赛君.基于BIM技术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
[3]周于惟.张雪.应悦.傅玉贞.沈华婷.孙明磊.BIM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4):49-51.
[4]刘冬学.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2):128;130.
论文作者:孟会苓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造价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项目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量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