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课堂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精神在我校蔚然成风,在数学课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把如何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下自己的粗浅做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合理搭配,成立学习小组
成立一个合作小组,我是经过全班权衡、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有意识将学习优、中、差学生按2至4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让每位同学承担不同角色、去完成不同的任务,形成开放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它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家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如何合理实施
1.课前预习。这个步骤主要优等生组织小组同学学习,充分让差等生叙述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中等生讲述本节课有关知识点,然后其他同学补充没说到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的学习氛围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使学生乐于学习。
2.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的或者小组的意见,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听取或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或者公正地评价其他小组的见解,以博取众长、积极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求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并要求相应小组给予解释或作答,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个小组的讨论及合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他们喜闻乐见形式以示奖励,以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通过收集各种信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之间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矫正问题。
三、教师合理参与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讨论的同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而应该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正确观念引导下,从合作学习的设计、反思,全程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对合作学习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