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在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政府把有限的精力从公共服务建设中抽出,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新兴高科技的投入,因而部分公共服务建设逐渐由社会私人部门参与投资建设是一种大趋势。随着PPP模式在我国的兴起热潮以及政府对其的大力推广,在对PPP模式的积极运用时,更要着重于对各个项目实行“私人定制”的风险管理方案。
关键词: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应对策略
引言: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通常译为公私合作制模式,是特定投融资的总概念,同时代表了私人部门不同参与程度的合作关系。PPP与传统投融资体制相比更强调将相较来说更有优势的私人方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早在1980年国外就已广泛地使用PPP模式并列了多种优势,如可以提高政府整体规划能力,带来创新和高效的管理方式,吸收私营部门的经验、技术,增加公私双方的收入等。
1.关于PPP模式投融资概述
投融资方式概念不同,其内容便不尽相同,每个方式中各参与方所负责的内容不同,但不论是BOT, TOT, PPP中的哪一种,都是由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通常,私人部门参与程度中PPP模式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在面临投融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时,提高私人部门的参与度可提高项目的成功概率。
在PPP模式中,私人部门从最初投标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公共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与中标方组成特殊目的项目公司(简称SPC : Special Purpose Company)签订合同。公共部门给予SPC公共服务项目的特许开发权,该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与经营。公共部门一般会与为项目融资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协议,这个协议会实质上是公共部门向金融机构作出项目公司会支付项目相关费用的承诺,这将使项目公司能相较容易地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采取这种投融资模式的本质是,公共部门通过赋予私人部门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建项目的高效运营。
PPP模式的特征是:(1)私人部门可以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就参与进来,公私双方在早期就可以对项目进行共同筹备的工作,为更加全面地分析风险提供了帮助,从而可以在项目的初期就确定风险的分配,有利于PPP模式的运用成功,还可以利用私人部门的技术及经验。(2)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在PPP这样的合作模式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是战略联盟的关系,双方要选用最合理的方案来分担风险,例如政府方要合理的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得政策类风险的规避更加有效;社会资本方要积极、充分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期达到项目风险整体上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资产的有效利用,由此可带来“1+1>2”的效应,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2.PPP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2.1国家政策的变更风险
为规范市场经济,国家会根据市场宏观和微观的变动,制定或修订相关政策,可能会对部分行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投资项目的运行甚至导致失败的风险。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使得投资风险提高。 所以所有的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其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还面临政策性层面的风险,即国家政策变化,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这些均会对项目的资本运营和财务活动产生风险。项目投资风险是PPP模式项目最主要的风险,指项目投资取得的效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发生偏离的可能性。PPP模式项目建设期和回收期都较长,不可预测因素多,项目投资模式规模大,投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应考虑投资的方向、时机、规模和回收期等因素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此外,因存在社会动乱、瘟疫、水灾、地震等无法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事件,项目还有损坏或毁灭的不可抗力风险,该种风险会造成整个PPP模式项目中断或者彻底失败。
2.2不可抗力风险
主要是指政治风险、民众反对及自然灾害等风险。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政治反对影响是最为致命的,如韩国现代集团投资朝鲜的开城工业园项目,在2016年初,朝鲜由于核实验致使朝韩两国关系骤紧,2016年3月朝鲜宣布清算境内韩国资产,致使现代集团在朝投资以失败告终。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在投资项目时,若涉及垃圾焚烧处理、火电厂的建设等事项,可能会面临当地居民为保护其居住环境,而对政府及项目投资人施加的影响,也会增加项目投资失败的风险。自然灾害方面,战争、地震等均对投资项目产生影响。
2.3合同存在重大瑕疵且无法调节的风险
合同条款未经详细调研,为完成其可行性测算设定,甚至对关键指标设置陷阱,使双方理解与执行严重偏离实际,形成合作失败。如在某市中法供水厂项目中,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约定,供水履行合同期为30年,第一年购水量不得少于6万立方米,且期后不断递增。事实上,当年该市自来水日耗量不足2万立方米旧,鉴于合同设定的供水量严重偏离实际,合同未能履行,该水厂长期闲置。
2.4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
技术实力强或资金雄厚的企业,为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回报,需加强对外投资,那么,目前我国PPP模式投资项目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对于企业积极投身于PPP项目的建设也是大势所趋。那么在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项目管理失控,使得项目的发展不再具有财务可行性,导致投资项目失败。PPP投资项目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收益存在不确定,影响资金回笼。例如,在己经建好的高速公路收费范围内另外再修一条平行公路,或改善和提升己有公路的通行能力,就会造成争夺同一路段交通量的情况,会影响其收费价格。第二,对市场的预期预测不足,导致实际情况与预测值偏差过大,致使期后收益严重偏离预计收人。第三也可能存在新竞争者的引人,蚕食项目盈利空间,影响项目资金回收。二是成本超支风险。在项目的实施、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因外部影响因素发生改变,或项目的内部经营存在管理上与技术上的问题,会造成项目的实际支出金额超过项目支出预算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政府如果在招投标阶段取
2.5运营收益达不到预期风险
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后期收益估算偏离实际过大,致使投资项目失败,如投资城市轨道运输管理服务,后期运营收人多以客流量为标准,对运营阶段客流量估算的准确程度是收益能否达到预期的标准。二是投资项目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基于项目的排他性而实现,如同类投资项目的建设,将对原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产生重大影响。
2.6政府的信用风险
政府诚信,是PPP投资项目赖以生存的基本土壤,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政府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按合作协议承诺的相关条款不能落实,导致经营风险增加,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会承诺道路配套、征地拆迁等事项,在项目实施后,可能面临政府承诺落空的风险。二是个别官员利用权力寻租,过度干预工程项目,在其个人受到法律制裁后,导致投资项目中断的风险。
3.PPP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及应对策略
3.1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项目的有效选择是控制其投资风险的主要方式,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对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可适度降低或转移风险。其一,项目选择要具有财务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的判断标准:一是静态标准,包括投资回收期法等;二是动态标准,包括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财务可行性的动态标准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上更符合投资项目的实际。当采用正指标进行财务评价时,如果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指标(或企业设定值),则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反之则不具有财务可行性。通常,对项目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分析结论都大于预设的基准值或行业标准,则可以判断该项目的财务可行。其二,分散投资,可选择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谨防“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选择不同行业的投资项目,分散投资风险。同时,对高风险投资项目,可考虑与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其三,联合投资,PPP是指 “公私合作”,即成立项目公司时可由政府、相关投资者共同投资发起成立项目公司,在实施过程中,要选择有实力的合作方,使相关的投资者一道形成利益共同体,即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同时,也能从投人较少的资金中获取优良的投资项目,进而获得可靠的投资回报。其四,在项目投资前,对主要的政治、政策、不可抗力等风险要考虑分解,政府应承担政治、政策等风险,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可由政府及投资项目共同承担。
3.2项目融资风险应对策略
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因为不同的资本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资本成本,鉴于企业的融资额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附于企业的投资及生产经营的,非融资单方面所能控制的,那么在此特定的情况下,唯有协调好投资、运营及资本结构,才能适当的降低资本成本及分散财务风险。首先,加强资金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项目建设阶段,要加强项目完工进度管理,严禁资金超拨导致资金占用费的增加。在项目运营阶段,要强化项目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时回笼资金,对应付款项可制定合理的拨付制度,适度延期支付,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投资项目的资本结构保持最佳,合理保证资本成本降低。其次,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合理制定投融资计划,对借款或发行的债权要超前筹划,确保投资项目的收益与还款、分配等相匹配,即使用钱款方面,要先明确管理一方,然后全面记录每一个花费钱款的内容,避免一些不法人员谎报钱款数量等情况,做好这三个方面,就可以最大程度使得财务各环节都平稳进行,避免风险。
3.3重视货币资金管理
要设立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稽核岗位,使得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保证资金管理上的安全。要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对存在多个投资项目的企业,可利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
国家完备“模式”的法律法规,推动各方做好各环节方面,国家对我国运用“模式”的整体情况予以研究,准确把握财务风险的问题,并找到具体缘由,然后有针对性地完备“模式”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规定“模式”的内容和需要遵循的准则,然后做好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全面把握“模式”的内容,将合同予以完备,其中要包括政府一方需要进行的工作和要求、私营企业一方需要进行的工作和要求、整体工作各环节需要哪一方来管理、对结果的严格要求等,其中对于钱款方面,要先做好模拟,把握是否会出现财务的风险,然后再选择合作私营企业。
4.总结语
综上所述,“模式”是做好基础设施各环节工作的主要方法,国家和相应人员要仔细研究,完备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模式”进行完备,保证运用“模式”的效果另外,国家还要对各地区政府予以调查,全面把握运用“模式”的真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避免财务出现风险,总之,在PPP模式投资模式管理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f].中国软科学,2009,(5):107-113.
[2]袁竞峰,邓小鹏,李启明,汪文雄.ppp模式立法规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f].建筑经
济,2007(3):95-99.
[3]白璐播,王春成.ppp模式与地方公共财政负债管理[f].中国财政,2014,(667) : 43-45
[4]叶晓,吴书霞,单雪芹.我国PPP项目合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审中心编2015.高级会计实务.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伍娇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投资项目论文; 模式论文; 财务论文; 部门论文; 政府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