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美术布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布艺论文,创新思维论文,小学美术论文,在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阶段的工艺教学,由于它的形象性及动手实践操作较多,易被小学生接受;由于它的创造过程,引起心中的愉悦,所以十分受欢迎。然而,在多次教学调研中发现农村小学美术工艺教学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育观念落后。我们发现个别美术教师因为对美术工艺设计领域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工艺课时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师生缺少工艺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而出现少上或干脆不上的现象,这样既剥夺了学生工艺制作的兴趣,又影响了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问题是教学方法陈旧。农村小学存在着美术专职教师少而兼职教师多的现状,纯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在教师做完学生跟着做的机械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美术工艺课绝不是单纯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劳技课,它有着强烈的设计创新意识,从教学任务看,美术工艺领域的学习是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相统一;从教学方法看,除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外,还必须运用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启发想象,激发创新思维,养成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恰当方法。由于农村个别教师在教学中未能重视工艺课教学的特殊性,从而导致小学工艺内容的学习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作品缺少新意的问题。
深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领域的研究势在必行,在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布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这一符合时代需求和美术教育均衡化的研究课题。
一、布艺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
选择布艺创新教学,是指运用布艺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美术布艺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创新;
2.农村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需要专业的支持;
3.布艺学习能更好地使眼、手、脑三者相统一与协调;
4.布艺学习能掌握对材料的体验和处理技能;
5.布艺创新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6.布艺学习与精美心理与精美技术、设计意识的养成。
针对以上这些理论和实践基础,我们确立了以“小学美术布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为主题的实践与探索。
二、实践与探索
我们把创新才能的培养作为布艺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切实提高小学布艺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作品”,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提高创新意识是小学美术布艺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教材处理与教学内容创新相结合
我们努力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改编、补充和拓展。
1.内容重组
根据教材内容,增补或重新组织相关的布艺教学内容。
示例一:改变教材中作品的某一部分、改变作品的色彩、对作品进行添画、重组等。
示例二:针对教材内容的难易度对知识点的要求进行改编。
示例三: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材料改编
适当地将教材中有关纸拼贴、泥塑等内容的使用材料改编成布拼贴,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既方便学生,又可减轻农村学生准备材料的经济负担。
3.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
美术与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等学生很难欣赏美术名作。因此,我们有机地将美术学科布艺制作的教学内容与劳技、科学、语文、思品、音乐等学科结合。
对教材处理的变式或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以一种运动、变化的观念对教材加以改造,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富有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富有力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和灵活性。
(二)本土文化与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本课题的一个亮点。我们的课题实验点桐庐县深澳镇,这里不但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的建筑民居,而且还具有“玩具之乡”的美称。玩具企业是深澳镇主要的经济实体,有大型企业和家庭作坊所生产的玩具远销国内外。我们的学生在家里常常协助家长制作玩具,已具备一定的布艺操作技能,镇里的大人和小孩都有着超越同龄人的布艺造型能力。而企业每天废弃的边角碎布料,成了学生布艺创作取之不尽的丰富的物质资源。深澳镇得天独厚的潜在优势,为布艺创新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积极主动地围绕主题开发当地可用资源,从而使教学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扩展了教育内容,激活了师生经验,丰富了师生生活,尤其是提升了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教育教学智慧。
(三)学生思维与教师教学创新相结合
我们根据农村小学缺少专职美术教师、没有专用美术教室、美术教育起步较迟的现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教学方法创新的尝试。
举措之一:模仿教学——基本功练习
模仿教学就是利用现有的布艺作品进行模仿的教学。主要帮助学生熟悉使用工具和材料,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和基本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制作出既富有美感又有创意的布艺作品,离不开工具和辅助的材料。布艺制作的工具、材料种类多,每种工具、材料都有自己的属性、特点。学生对材料、工具的熟悉与掌握的程度,决定了布艺教学的质量和美观。得心应手的操作及对材料的熟悉可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对于初学布艺制作的小学生,在布艺教学中安排模仿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跟做法
教师亲自动手带领学生按制作步骤、顺序,一边制作一边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讲解。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落实每一个制作的环节,直到作品的最后完成。
2.拆装法
课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收集可供拆装的布艺作品,学生在拆和装的过程中,对布艺作品的如何从平面到立体,又如何从几块布料构成一件完整的立体作品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3.识图法
教师通过介绍,让学生掌握布艺制作的图示符号,并了解其意思,学生根据图示进行布制作的练习。
举措之二:替换教学——思维方式训练
替代是从模仿过渡到创作的重要一环。替代教学重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敏捷地运用思维,进行类推和比较。
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思维方式,以便他们能创作出更具有新意的作品。
1.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布艺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变换画面的角度
将几块废弃的边角布料,粘贴于一张大面纸上,请学生根据布料的自然形状进行想象,接着把画横过来放置。然后让大家说说有哪些可能性。随后每个学生给一个机会以布艺平面拼贴的方式去加以改变(每个人只能拼贴几块布料或几分钟)。正如人们可能想象出来的,在此过程中,画中的形象和参与的学生都得以展现。有时另外一块形状的布料同时出现在画面上。更常见的是画面又出现了新的方向。
(2)改变原来的画面
将一幅布艺作品故意加以变换,或进行添加,使学生对画面上不断变换的趋势进行想象,并在这些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多种的再创造性的改变。也可以展示一件没有完成的布艺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添画。
(3)色彩和纹样的联想
观察布料原有的色彩和纹样,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后进行布艺创造。如展示一块有着黑白相间的条形纹样花布,学生立即会联想到斑马、屋顶的瓦片、高高低低的台阶等,然后根据联想进行创作。
2.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引导学生以创造新的美的形象为目的。在实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训练。
(1)诱导创作法
特点:以循循善诱、步步深入的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2)图形想象法
特点:举一反三、扩散思维、形象有趣、启发创新。
(3)图形联想法
借助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如根据一条游动的小鱼,启发画出与小鱼有关联的其他景物,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
(4)收集整理法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自己收集布料、整理布料、应用布料的一种自主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5)材料辅助法
辅助材料的搭配:合理利用小珠子、纽扣、吸管、铁丝、乒乓球、玻璃瓶子等材料加以辅助,以增添布艺作品的魅力。
举措之三:创新教学——个性化创造、个性化创作的关键是:
1.信念的树立
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一种“只要你能想到的,一切就均有可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并在尝试的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2.善于运用身边的材料
每一种材料都有着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不同材料的美感,并能合理运用。
3.突破定向思维
随着《在农村小学美术艺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研究》课题的不断开展,该学校形成了美术布艺教学的特色,并促进了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及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