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22)
摘要:变电站在电力系统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配电的质量以及电能利用率的提升有重要的帮助,所以为了强化变电站的具体作用发挥,在现代技术的积极应用下,智能变电站得以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需要做多方面系统的完善,而文件管控系统便是其中之一,该系统的建设效果对智能变电站的最终作用发挥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所以文章就智能变电站建设做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建设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为了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要建设更多的变电站。目前,我国变电站在土建结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后续施工架设环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还影响了人们的用电质量,所以要利用合理分方式将变电站建设问题解决掉。
1、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特点
传统的变电站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变电站的功能和特点,如电缆沟、防火墙和基础设备等设计,其主体结构设计比较成熟,属于按部就班开展建设工作。而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由于部件全部预制,在实际建设中需要解决更多的技术难点。并且其建设过程与传统变电站施工流程差异较大。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设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其在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类:变电站设计要考虑后期建设的难度、成本和节能效益,减少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并且考虑在变电站后期运行过程中资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变电站建筑结构本身要保障功能完整、安全稳固、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如此可更好地实现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工业化和人性化的协调统一,有利于推广变电站工业化设计,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提出的节能型变电站设计理念。
2、装配式变电站建设产业链组成
2.1、设计产业
在充分考虑变电站各配电装置房间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标准化的产业链设计。产业链化设计是进行精细化设计而非单纯的拆分设计,最终的设计成果是将整个变电站的装配式生产综合楼细分成装配式构件,并对每个构件( 梁、板、柱、节点 ) 进行编号、归类并将其数据化,生成构件身份信息。如何进行产业链化设计后文中会具体讲到。
2.2、现场施工安装产业
第三环节是现场安装施工产业。国网公司提出模块化施工最终目的是建设高效、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变电站。结合构件信息识别技术,装配式变电站在现场安装施工像搭积木一样吊装拼接即可,无现场二次湿作业。采用新型管理技术后,任何施工人员都能利用终端设备识别构件身份信息获取构件的具体定位和安装方式。
2.3、运行维护检修产业
运维和检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目前运维在变电站建设前期极少参与,被动接收,并不完全知晓装配式变电站的特性。前期建设也未能充分考虑运维需求,造成了文章开始提出的“验收时运维提出的整改意见多”,难点是结合装配式变电站的特性完成这些“意见”的整改闭环并不容易。产业链化设计将统筹考虑运行维护检修的需求纳入设计体系。实行产业链化设计的装配式变电站维护和检修只需根据数据平台上记录的构件信息,维护更换。
3、变电站主体结构建设应用
3.1、柱与钢梁的连接设计
由于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是当前较为常用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能同时发挥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优势,使整体构件有较强的强度和延展性,并且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刚度。2种材料的有效结合,是保障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变电站规避损害的重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电站纵向柱列的跨梁和柱是刚性连接,对于结构完整有着较大的意义。变电站地下电缆的走线比较复杂,并且由于使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因此主体框架和基础的快速连接是设计关键内容。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在十堰龙门沟llOkV变电站工程中,主要采用了240rmnx240mmH形柱、150mm><240mmU形柱、240mm><240mmH柱、300mm><300mm转角柱。
3.2、 变电站的地基
变电站的地基是否牢固关系着变电站整体建设质量,如果地基不牢固,则会对变电站运行安全造成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或是地质条件特殊等因素,都会对变电站的土建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变电站的土建工程包含设备用房,像是控制室或配电室等,还有配电室、消防水池、排水管道、支架、电缆沟等。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地基必须牢固。首先,对于桩基问题来说,在设计变电站土建结构前,要对建设区域的地质进行勘查,若是整个地基承载力较小,或是处于填土区并且较深时,可以使用桩基础进行设计,一般变电站使用独立柱或是条形作为基础。其次,使用碎石换填技术。若承载力较弱的土层深度不大,可以采用级配碎石换填,清除软弱层直至持力层下方30cm 处,以此达到设计要求,与此同时采用级配碎石进行换填,达到设计标高,保证夯实度。对于电缆沟或是排水管道等条状地基,因其上部自重小、长度长,所以部分位置可以使用砂石垫层,以此增加基底面积;若工程较大,可以使用灰土垫层。灰土垫层是指挖掉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同时利用合理配比的土灰进行分层回填达到夯实或是压实目的[2]。最后,对于填土较深的区域可以使用强夯法 ;对于不能判断厚度且处于软土层的可以使采用复合地基,以此提升地基承载力。第一确定承载力,经人工压实的灰土垫层比为3:7,压实系数要保持在0.97以上,干土重度要控制在14.5-15.0KN/m3,承载力要高于300KPa,对于2:8 的灰土垫比与上述注意点相同。第二在配比水灰时,1 :9 只能够改善压实性;2:8与3:7是最佳水灰配比组,同时也与石灰等级相一致,一般而言 CaO 与 MgO 的总含量为8% 最标准。另外要对土质质量进行检验,确定其压实系数,并确保土垫层的厚度,进而保证地基能够承受住上部结构的压力。
3.3、墙板的连接施工
当主体框架装备结束后,即可利用外围护表面装备工作。由于变电室的层高较小,为降低视觉上的误差和感觉,可将外表面维护采用竖向的装配方式,固定在主体结构中,通过钩头螺丝进行固定,下端搁置在混凝土板上,利用管板、射钉和混凝土板上端固定,并做好密封工作,避免渗水问题。根据“ALC墙板”的安装技术,竖向板上端采用的钩头螺栓和焊接的钢梁角钢扣住进行焊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变电站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变电站在土建结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像是选址问题、地基问题、噪音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变电站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范超琦,刘俊麟,姜涛,王定刚,许彬垚.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的技术管理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4):203-204.
[2] 天津首座地下220kV变电站开工建设[J].变压器,2019,56(04):36.
[3] 颜亮.探讨110kV智能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管理[J].低碳世界,2019,9(04):102-103.
[4] 高建,陈红星,蔡可庆.基于三维全景技术的变电站建设可视化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9,17(04):134-138.
[5] 吴良平.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方案处理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04):238.
论文作者:李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变电站论文; 地基论文; 构件论文; 结构论文; 土建论文; 产业链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