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杨繁育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中红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红杨是由河南省商丘市中红杨绿化苗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程相军先生经过多年选育的,是当今世界上独有的,集彩叶、速生、环保为一体的高大彩叶乔木新品种,被世界各国杨树专家一致誉为:稀世珍品,世界一绝。中红杨的培育成功填补了世界杨树育种的一项空白。中红杨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赞誉,是因为它具有:叶片红色,叶面颜色三季四变;无飞絮,不污染环境;树干通直,树冠圆满,生长迅速、材质好;抗病虫,耐盐碱,抗旱涝,适栽区域广等优点。
中红杨是用材和观赏兼用的杨树新品种,可广泛用于城乡绿化和营造速生丰产林,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中红扬的繁育技术,仅供参考。
1、插条采集与沙藏:中红杨的种条应该来自苗圃中一年生的苗干,而不宜从大树或幼树上采集。截制插穗的种条一般在秋叶落净至春芽萌发前采集,此时种条处于休眠期,营养物质含量最多,扦插后易成活、出苗壮。种条以秋季采集沙藏,春季扦插为好。冬季贮藏种条通常采用室外湿沙贮藏法。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沟,沟宽1m,深0.6-0.8m,长度以插穗数量而定。其基本要求是:避免插穗接融土壤。插穗平放或直立,层间用湿沙隔离。湿沙的相对含水量为60%,确定的方法是:用手用力握之,流不出水来,松手后砂团不散。注意每隔一定距离(1-1.5m)立秸秆束作通气孔。早春在气温回升时,即在二月份,要注意检查以防插穗发热烧窖。
2、整地、做床: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具备灌溉条件、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整地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以秋季最好。耕地深度一般以25-35cm为宜。结合整地每亩(667)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2500kg,翌年3月耙地前,每亩(667)再施入氯化钾肥20、尿素10-20kg、过磷酸钙50kg。做床在扦插前进行,多采用低床,床宽2m,长10m左右。埂高20cm,多采用南北走向。要求做到埂直、床平。
3、插穗的截制:把贮藏的插条取出,用锋利的剪刀截制成插穗,下刀要果断,这样可以使切口平滑,避免劈裂。插穗的粗度以0.8-2.5cm为宜,长度10-15cm,上切口距芽1.5-2cm,下切口距芽0.5-1cm,注意保护芽体不被损坏。要将种条分上、中、下三部分截制插穗,分别打捆,扦插不同地块。通常每50根一捆。然后把插穗放进容器中用水浸泡,浸水时间因插穗而异,冬季沙藏的浸泡36-48小时,春季现采现截的插穗浸泡56-72小时,失水较重的插穗要浸泡7天左右。
4、扦插时间、密度及方法:中红杨在华北的地区以早春扦插为宜,淮河流域可以进行秋季扦插。中红杨插穗生根的最低地温为5-7°c,只要达到最低温度插穗就能生根。因此为了延长苗木的生长时间,春季宜早扦插,一般土壤解冻后,树液开始流动时就可以开始扦插。黄淮地区以三月上中旬为好,采用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秋季扦插时,要注意覆土防冻。为保证苗木质量,扦插密度以2500-3000株/667为宜。扦插方法有直插和斜插两种,以直插为佳。扦插深度应使插穗的上端与地面相平,周围踏实,浇水后插穗最上端的1个芽自然路出地面。
●苗期管理
1、水肥管理
从扦插到展叶、生根一般需要15-30天,这个时间内插穗靠自身的养分和吸收地下水分来维持生长发育,切不可缺水,但灌水次数也不宜多,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它的生长。中耕松土很重要,它既能保证生根所需的氧气,又能提高地温,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适生条件。35天后,当小苗高度在20-30时,选留迎风面一株壮苗,留作培养苗,其余的全部疏除,不应留双株,即使短期的留用也会极大影响生长量。如留被风面的苗,一旦遇到大风容易从插穗上擗掉。
五月中旬,苗木生长进入速生期,也是红叶杨需要养分最多的时候。苗木以营养生长为主,对氮肥需要量较多,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4:1:1,但在确定施肥比例和化肥种类时,最好采取土壤化验有针对性施用。红叶杨追肥以尿素为主,采取前重后轻的方式追3~4次。
第一次追尿素25kg/667,在5月25日左右,正值苗木进入速生期,此次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肥效主要发挥在苗干1~2m的部位,将中部的苗干催起来。为创造苗木高而粗壮、高而不倒的良好株型打好了中部基础。
第二次追肥在6月25日左右,追尿素20kg/667。肥效主要发挥在苗干的2~2.5m处。此次追肥比第一次少5kg,施多了宜造成上部苗干徒长,中红杨叶子肥大,极易形成头重脚轻的长势。此时正值雨季,遇大风雨容易风折或倒伏。
第三次在7月25日左右,追尿素15kg/667,肥效主要发挥在2.5~3.5m处。此次追肥属于拔高肥,目的是促进苗木后期增高,提高苗木当年出圃率。 第四次在8月15日左右,追肥5kg/667,此次追肥属于维持肥,目的是防止苗木后期脱肥。9月10日左右喷施磷酸二氢钾,目的是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苗木后期养分的积累,使苗干健壮。此种追肥法,苗木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较慢,苗木木质化程度高,呈现壮苗的长相。追肥方式可选用沟施、穴施或撒施,其效果都一样。
●防灾除害
①中耕培土防倒伏:扦插苗在生长前期,由于根扎的较浅,而地上部分苗径生长较快,常会形成头重脚轻的不协调现象,尤其是中红杨叶子肥大,后期如遇较大风雨极易发生倒伏。为此要在5月25左右,苗木进入速生期前,结合中耕除草或追肥,对苗垅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不低于15,培土不仅对苗木其固定作用,而且还能提高苗木的自生能力。
②病虫害防治:中红杨虽然病虫害很少但也有病虫危害,其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水泡溃疡病,二年生密闭苗圃在阴雨较多年份有点片发生。其症状是:树皮孔附近发生泡状圆形小斑,逐渐水泡变大,充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后水液与空气变为黑褐色,病斑连在一起时形成大斑,轻者影响树干美观,重者导致枝干死亡。每年6~7月未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50%100倍代森铵或50%多菌灵100倍液喷雾、涂干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绿盲蝽:半翅目,盲蝽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若虫和成虫刺吸顶芽、嫩叶和嫩梢,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的坏死斑,随顶叶伸展形成不规则空洞,密布顶叶之上,形成皱缩不平的“破疯病”、有的将新稍表皮危害成‘蜂窝状’,严重影响苗木生长。河南省绿盲蝽年生5代,4~5月开始危害,7~8月份危害较重,是中红杨的主要虫害。
化学防治:喷洒2.5%功夫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40%毒死蜱1500~2000倍液。
三毛瘿螨:蜱螨目,瘿螨科。是近几年在黄淮地区新发现的微小害螨,主要危害黑杨派杨树。苗圃周围栽植有中林46、2001、107杨树的地方的螨虫危害较重。豫东地区5~8月份发生危害,三毛瘿螨成螨、若螨均可对对中红杨的叶片、叶柄、嫩梢、嫩枝等幼嫩组织刺吸危害。嫩叶受害后,叶面皱缩突起、增厚变脆,表面凹凸不平,沿叶脉向背面弯曲,叶缘出现焦枯;嫩梢嫩芽受害后,不能继续生长和抽发新梢,顶稍被迫封顶,腋芽萌发抽条,枝杈横生,严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和苗木质量。由于肉眼看不到虫体,在生产上,通常被苗农误认为发生了病害或出现了缺素症状,造成盲目用药和无效劳动。
化学防治:每年5~8月份在螨虫初发期,每个15天左右喷洒一次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10%阿维·达螨2000~3000倍液,连喷三次。
杨舟蛾:鳞翅目,舟蛾科,危害杨树的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和杨二尾舟蛾。幼虫取食杨、柳树叶片,常把树叶吃光,5~9月为害杨树。
化学防治:幼虫发生初期,可用白僵菌粉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
●防止火灾
为防止苗圃燎荒,在苗木生长季节及时除草灭荒,落叶后及时将树叶清除圃外或深埋。
电话:13409435111
电子邮箱:aike5188@163.com
邮编:47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