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前郭县达里巴乡中心小学 131116
创造性思维是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设想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支配着创造性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依赖于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不开的。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不断发展的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得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就会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培养。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
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首先要转变观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1.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分学生成绩的好差、年纪的高低。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又有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如在一份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老师没教过的题:“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8米,长3米,宽是几米?”很多学生没有解答出来,而成绩较差的一名学生却答对了。当我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我是看着桌面想的,桌面的长是由两条相等的长和相等的宽组成的,要是减两个长,剩下的就是两个宽,再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就是一个宽了。”由此可见,成绩偏差的学生,思维能力不一定就差,他们不是没有创造思维能力,在解决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的问题上,思维往往更灵活。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老师不能用分数高低评价、衡量每个学生,要在传知中注重培养能力,要让学生大胆去实践、去探索,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正确的培养下,使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萌发。
2.鼓励学生敢于各抒己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性与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往往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多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及时鼓励,对不完善的见解要引导补充,对错误的见解要及时纠正。这样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才可能促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改革教学,培养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人的创造思维是在自己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学时要求重研究性强的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新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老师奉献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说明教学时一定要教会求知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第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诱因,引起探求新知的动机。学生主动探求的内在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有外部条件的影响,才能使他们产生追根溯源的破切要求。第二,激疑、辨析,使知识不断深化、发展。要在知识的重点上和关键处,有目的、有意识地激疑、商讨,使知识得到深化。
2.引导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法。要注重组织学生的研讨活动,使学生不但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开展研讨起码有三点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利用以往学到的知识能力解决疑难问题;二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3.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思维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就不能得以培养。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如果针对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把教具变为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从中探求各种形体的特征及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掌握概念及公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加强正向与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双向四维互换的能力。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形成计算和解题能力的同时,学会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维的方法。但有些概念间存在着互逆关系,如看到一个乘法算式,立即推出两个除法算式。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双向思维的转换能力。
2.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进行训练,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解答应用问题时,要求学生既能掌握一般解法,又能灵活地提出各种假设和多种解法,并从中选出最佳的解题方案,这就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的结果。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它是各种思维的综合体现,同时还包含很多其他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初步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
论文作者:张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学生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创造性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