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张金玲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张金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 探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8例(32%)、显效10例(40%)、有效5例(20%)、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5例(20%)、显效8例(32%)、有效7例(28%)、无效5例(20%),总有效率80%,P<0.05。观察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P>0.05。结论 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相比尼莫地平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为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女性多于男性[1],反复持续性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8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睡眠障碍等症状,符合偏头痛的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CT、MRI、神经系统检查等明确诊断;患者对本次试验方法、目的等知情同意;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患者、存在抑郁症病史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9~75岁,平均(40.6±3.8)岁;病程1~13年,平均(4.8±1.6)年;对照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18~73岁,平均(39.8±3.7)岁;病程1~12年,平均(4.6±1.4)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正确合理的饮食方式,不可吸烟、饮酒,同时停用其他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观察组患者采取氟桂利嗪治疗,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mg,每日1次睡前服用,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口服尼莫地平胶囊,每次30mg,每日3次;治疗疗程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则参照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停药后1个月内未出现复发情况为治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头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相比治疗前减少75%以上为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头痛等症状有转好,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减少50%~74%之间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无转好,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显效率+有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χ±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观察组治愈8例(32%)、显效10例(40%)、有效5例(20%)、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5例(20%)、显效8例(32%)、有效7例(28%)、无效5例(20%),总有效率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5.1±1.8)次、(5.6±1.9)min;对照组分别为(5.3±1.6)次、(5.7±1.8)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0.7±0.3)次、(1.7±1.2)min;对照组分别为(0.6±0.4)次、(2.3±1.1)min;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为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为一种神经血管性病变[2],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头部疼痛,其发生因素为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和光照因素、劳累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其治疗目标为消除疼痛,避免复发。氟桂利嗪为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该药物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对缺血、缺氧状态下的钙通道进行拮抗,减轻患者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状态[3],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尼莫地平也为钙离子通道拮抗药物,该药物可降低脑血管收缩力,同时还有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循环的效果。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0.7±0.3)次、(1.7±1.2)min;对照组分别为(0.6±0.4)次、(2.3±1.1)min,P<0.05。表明了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氟桂利嗪效果更佳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雪峰.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5-86.

[2]赵健彬.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尼莫地平片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6(2):68-69.

[3]李伟,徐翠萍,陈敏,等.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5(1):160-163.

论文作者:张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张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