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与方向研究_教育产业化论文

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与方向研究_教育产业化论文

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方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未来发展论文,方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28-0058-05

一、未来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期望也不断提高,社会教育现状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教育需求多样化

教育任务系统化——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新的行业及部门的不断涌现,使得人们对职前教育、转岗教育、闲暇教育、农村教育和业余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促使教育任务日趋系统化。

教育层次高移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职业流动性的增强,要求从业者提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内在品质,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将导致继续教育需求层次不断高移,也将为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各类高层次继续教育提供全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教育需求终身化

时代的新需求——学习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挑战,因此,学习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要求人们终身学习;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生产劳动的智能化也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不断接受培训以适应职业的不断更新和劳动的不断变革。

全新的人才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康的心理和身体,较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不断学习,将学习延续在人的一生中。

(三)教育需求优质化

随着消费文化、消费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教育将越来越重视品牌和质量效应,品牌价值将日益凸显,作为教育产品消费者的学习者必然要求教育质量优质化以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未来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方向

江泽民曾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未来继续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大教育体系,从终身教育的原则出发发展继续教育,满足教育需求的终身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正确选择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促进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规模观。不以压缩和减少生均教育资源为代价来强调办学规模的扩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讲求信誉,以循序渐进的规模增长方式,建立适合继续教育发展规模的教育评估系统,做到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其次,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改革传统的人才质量观,向着培养高素质、通才型、适用型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同时要突出学习者个性化的特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再次,要树立科学的结构观。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自身结构,适度发展学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重点发展高层次培训和各类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广泛开辟农村生源市场,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自身发展的目的,坚持教育创新,积极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实现继续教育教学、开发、研究和咨询服务功能。最后,要确立科学的效益观。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向管理要效益,充分利用可开发资源,达到在现有资源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实施以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要正确处理发展规模、速度与其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质量和效益第一的原则,促进继续教育协调、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监控的各项指标,使监控客观、科学、合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益。同时,兼顾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一致,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建立开放、灵活、高效的办学体制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活力;改革传统的人才质量观,把创新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以保持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品牌意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质量是市场竞争中的砝码,只有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才能保证继续教育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始终要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从自身所属的行业出发,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品牌专业,做大做强优势专业,重视品牌专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坚持全面的、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用科学的、发展的制度去评价教育的质量,树立适应社会要求的、科学的、符合继续教育发展规模的全面的质量观。加强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创建品牌专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现代化的专业人才。确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教学中心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宏观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同时并举的发展道路,注重盘活存量,深挖潜力,调整结构,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沟通与普教、职教的关系,构建三教的立交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师资、校舍、教学设备相互利用的格局,同时坚持外延式发展以扩大增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科学管理模式,适应和谐社会发展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有效保障

作为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性、全局性、关键性的作用,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继续教育应构建一种既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促进学习者发展的“以人为本,开放式、服务型”的管理模式,促进继续教育和谐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地位、个性、需求、发展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坚持办学层次多样化,以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通过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开放的运行机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科目、学习形式以及学习方法,灵活处理学制问题,推行学分制,实现教学管理弹性化,建立以学分制为主,选课制、指导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树立以人为本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

2.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开放的课程体制,优化专业设置,研究社会分工,摒弃陈旧的专业,开发新专业,形成特色专业,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制定课程目标、形式、内容时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又要考虑学习者就业及工作岗位、生活的需要,追求新颖实用、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以强化实际操作和职业训练,反映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重点放在使学生会学、会用上。其次,要形成开放的教学体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用”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探索“现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或研讨式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促进学习者向高层次、主动性与合作性学习发展,以学习者的需求和满意作为评判学习效果的标准。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以适应社会对教育多样化和终身学习需求的趋势。

3.实施服务型的管理

学习者作为教育的消费者的需求应成为管理服务型的要求,继续教育应提供咨询和指导以满足学习者多样的需求,精心设计和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不断拓展教育的服务领域。改革传统的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促教学,实施服务型管理。

(四)树立开放的发展观,面向世界和未来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各类教育集团和教育产业资本纷纷登陆中国,继续教育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必然选择。要建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沟通和衔接的制度,打破唯学历是求和各类教育相互封闭、自成体系的格局,形成各种证书教育并行和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系统内部的优化整合。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与国内外各种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交流,通过与国内继续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了解国内各继续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向先进国家继续教育机构的借鉴学习,了解国际上继续教育在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加强继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通过对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的预测研究,树立继续教育的现代化观念。坚持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有用的国际办学经验和资源为我所用,使继续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坚持市场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

人们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自身文化修养,从教育的投入和教育后的收获回报相比,个人收益更大。消费文化和消费教育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正作为一项巨大的产业在茁壮成长,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现代社会,消费文化、消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学校必须适应教育需求的不同特点,向社会提供质量高、价格优的教育产品。继续教育事业必须按照教育产业的理念,运用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机制,进行产业化运作,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要扫除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障碍,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产业化进行运作,把办学机构推向市场。因此,继续教育部门要主动转变观念,迎接消费教育的挑战,依照市场原理和机制,实现产业化组织、产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成立专门的运作管理机构,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切实可行而又符合自身特点的运行机制,紧跟市场脉搏,协调市场关系,广辟生源市场,为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认真做好学院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经营,通过资产经营,以产权关系和经济利益为纽带,创新办学模式,搞好合作办学,吸引其他学校的资产和社会资产,壮大自己的实力,优化配置校内外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充分利用学校的品牌、校誉、学校文化等无形资产,与名校名企联合办学,综合运用品牌经营和合作经营模式,提升自身实力,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运用市场机制这一资源配置手段,通过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学院资本经营,提高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本使用效益。用产业化经营的成果来提高办学条件,反哺教育质量,在强化继续教育产业化的同时,始终要把教育质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教育质量深度开发。

同时,教育又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不是单纯的消费性公益事业,教育公益性与资本寻利性的矛盾也要求政府要界定教育产业的内容,制定有关教育产业化运作的政策、法律和必要的监管措施,以体现教育的公正性、公平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妥善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促进公益性和盈利性、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因此,继续教育产业化运作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推进继续教育自身改革,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综上,21世纪的继续教育将更加突出服务意识,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品牌效应,兼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专业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教育和科学化发展将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高层次培训和继续教育将是继续教育发展重心,内涵式发展将成为继续教育大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向世界,强化内涵的继续教育将会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继续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当前,大多数院校仍以一种短期行为或只顾眼前利益的理念支配着管理和办学,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真正从自身所属行业的特点出发,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或缺乏管理特色,这样势必影响自身的持续发展。所以,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把继续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放在首要的、突出位置,树立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规模观、统筹兼顾的科学效益观和与时俱进的科学质量观,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的管理体制,借鉴先进经验,把握时代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二)坚持内外兼修,促进自身和谐发展

要实现继续教育健康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培育。教育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统筹规划,调整布局,实现资源重组,逐步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布局结构。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靠政府和主管部门来营造,而坚实的内部条件必须通过学院自身努力来实现。院校要强化内部改革,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继续教育特点的运行机制,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机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挖掘自身潜力,练好内功,为继续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科学、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平台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使得继续教育得以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打破以往的地域、时空限制。教育者要善于研究新问题,紧跟社会发展,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做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规律,搞好教育事业的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构建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平台。

(四)加强专题理论研究,建立继续教育发展评估体系

要保证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教育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计,以保证继续教育事业大发展。通过检测评估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继续教育的总体状况,正确制定和估价教育工作的水平、质量、效果,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向和反馈作用。评估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客观性、全面性、动态性的要求,对教育部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坚持目标与结果相结合,注重结果;坚持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注重效果;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注重内容落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构建以学校投入、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作为评估一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范围之内建立具体的评估要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评估标准,通过评估,解决新形势下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

(五)追求创新,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关键要处理好学习者与教育的关系,所涉及的内容是复杂的,因此,作为一种全面的创新观,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是丰富和全面的,要从加强教育事业建设的战略高度致力于提升继续教育的创新能力,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创新继续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机制和人才观,全面开创继续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1.继续教育观念的创新

观念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泉。要强化主动意识,努力实现从被动到主动适应的转变,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宏观上把握继续教育的发展态势,体现主动性的特点。努力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转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继续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育人为本,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发展观。努力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网络教育的转变,面对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以开放的心态重视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手段。

2.继续教育内容的创新

内容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杠杆。学习者只有通过学习内容的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从空、浮向实、深转变,把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贴近实际、有的放矢、力求实效,体现时代感和针对性;努力实现由人的片面发展向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继续教育形式的创新

形式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继续教育自身特点,形成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开放运行机制,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注重课程体制改革,创新办学形式。

4.继续教育方法的创新

方法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继续教育的方法要努力实现从单一的、传统的方法向多样化、现代化方法转变。改革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单一模式,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积极探索“现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或研讨式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以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手段为载体,实施网络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促进学习者向高层次、主动性与合作性学习发展。

5.继续教育机制的创新

机制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建立起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达到和谐运行,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首先,要建立预警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敏锐性和主动性,保证及时掌握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其次,要建立调控机制,适时对教育系统运行过程进行调控,建立目标管理系统和反馈体系,确保信息畅通,掌握发展脉搏,及时确定和调整计划和方法,以达到最优效果。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要求和动态稳定的原则,锻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最后,要强化保障体系,发挥政治优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齐心协力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发挥制度优势,建立健全与市场法规相协调、与教育事业发展相衔接的管理体系。

6.继续教育人才观的创新

人才观创新是继续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或教育观念创新,集中到一点就是人的创新,是人的能力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人的自觉的、全面的创新观。

(本文系兰州交通大学继续教育教改项目“继续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与方向研究_教育产业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