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伴有上腔静脉阻塞病人行EBUS-TBNA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丽娟

护理干预在伴有上腔静脉阻塞病人行EBUS-TBNA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丽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 湖北武当 430030

摘要:目的:对伴有上腔静脉阻塞患者行EBUS-TBNA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2012-2014年间25例伴有上腔静脉阻塞行EBUS-TBNA的病人,回顾性分析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具体应用。结果:25伴有上腔静脉阻塞病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均能耐受EBUS-TBNA检查,无一例因为无法耐受卧位而中途停止。其中其中3例检查完毕后颜面部水肿明显加重,半卧位休息后明显好转;4例术中因血样饱和度下降暂停穿刺,充分开放气道,加大吸氧流量后缓解能够耐受继续穿刺,未影响穿刺效果。结论:进行EBUS-TBNA时,接受检查的患者常有明显的不适感,甚至出现躁动,护理配合难度较大。伴有伴有SVCOS的病人因其特殊的病理变化使得病人配合难度加大。我们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上腔静脉阻塞;EBUS-TBNA;护理干预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是因上腔静脉或其周围病变引起上腔静脉不全或完全堵塞,导致经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不同程度受阻,从而表现为头颈、颜面及上肢淤血、水肿及上半身浅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纵隔淋巴瘤或右上肺癌是导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常见病气管腔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占位疾病的诊断方面,与外科手术相当。有文献报道SVCOS患者全麻状态下行EBUS-TBNA应是一种安全、微创、确诊率高的方法,并可获得足量的标本用于病理分型和分子分析。

EBUS-TBNA是一项经微型超声探头辅助定位下进行纵膈淋巴结及肺内病变穿刺活检的新技术,但因超声探头较粗,对气管刺激强,且手术时间较长,接受该检查的患者常有明显的不适感。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病人因为其堵塞症状导致行此检查难度加大,对护理要求高。我科室对2012-2014年间26例上腔静脉阻塞患者行EBUS-TBNA检查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2012-2014年在我科超声内镜室行EBUS-TBNA检查的有上腔静脉阻塞症状的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72%),女7(28%)例;年龄(60.7±10.8)岁。经医生评估均能耐受平卧位,符合EBUS-TBNA的基本要求。

1.2检查方法

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平卧位由主任医师进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并彻底清理气道内分泌物,以减少对后续检查的干扰。然后头后仰,肩下垫高位经口置入超声支气管镜,利用超声图像顺序探查纵隔内各站淋巴结,对于影像学肿大或可疑转移淋巴结(>5mm)均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目标淋巴结及气管壁穿刺部位(软骨环间隙)后,经工作通道置入EBUS-TBNA专用的穿刺活检针,在超声图像的实时监视下进行穿刺活检,穿刺标本分别经涂片、固定(95%乙醇)及染色后送细胞病理学检查。

1.3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耐受EBUS-TBNA的全过程,无一例中途因不能耐受卧位及呼吸困难而中途停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3例检查完毕后颜面部水肿明显加重,半卧位休息后明显好转;4例术中因血样饱和度下降暂停穿刺,充分开放气道,加大吸氧流量后缓解能够耐受继续穿刺,未影响穿刺效果。

2护理

2.1术前准备

(1)病情评估。SVCOS患者行EBUS-TBNA检查与医生达成协议,提前三天通知。护士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现场查体,观察有无颜面部、上肢水肿等,评估水肿情况并记录。查看病人CT、出凝血常规、乙肝结果,询问有无饮酒史以便充分准备镇静药。

(2)健康宣教。SVCOS患者休息多采用半卧位,告知患者练习平卧位,每天三次,每次时间以自己耐受为宜,达到1.5小时最佳。并对其进行系统呼吸训练,方便检查后有效咳嗽咳痰。

(3)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6h,有活动性义齿者提前取出。再次检查HbsAg、血凝、肝功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好所需普通药品、急救物品及EBUS-TBNA检查用物。检查前局部用2%利多卡喷喉,充分麻醉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禁忌双上肢输液以免加剧阻塞症状。

2.2术中护理。护士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图像采集、数据保存、送取穿刺针、正确留取标本等工作。发现患者躁动不安时,积极进行心理支持、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及适当应用约束带。若发现患者嘴唇紫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及时通知医生暂停穿刺,充分开放气道,加大吸氧流量,待血氧饱和度升起之后再继续。若发现病人颜面部水肿加剧,在不影响穿刺效果的前提下适当抬高床头。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短时间进入大量液体加重心脏负担。

2.3术后护理。检查后安排患者在复苏室继续观察30min,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检查后仍嗜睡,可静息安睡0.5~l.0h,并嘱患者3h内勿离开医院,待完全清醒后在家人陪同下离院。告知患者术后2h内禁食禁水,待麻醉消失、咳嗽和呕吐反射恢复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前饮水量一次10~15ml,无呛咳后再进食。术后4h内避免吸烟、说话及用力咳嗽,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免声音嘶哑和咽喉部疼痛。告知患者若咳出少量血痰不必紧张,为穿刺针损伤气道粘膜所致,若出血量加大应及时通知医生。

3小结

进行EBUS-TBNA时,接受检查的患者常有明显的不适感,甚至出现躁动,护理配合难度较大。伴有伴有SVCOS的病人因其特殊的病理变化使得病人配合难度加大。我们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25例伴有SVCOS的患者镇静状态下顺利地接受了EBUS-TBNA,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仍需警惕急性肺栓塞、颅内高压等其他潜在风险的出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过程中应严禁经上肢静脉输液给药,以免因回流不畅加重面颈部水肿,诱发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另外,对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平卧位的患者不应冒险尝试。

参考文献:

[1]Dempke W,Behrmann C,Schober C,et al.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MedKlin,1999,94(12):681-684.

[2]华胸怀,张玮,冯惠民,等.EBUS-TBNA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肺癌杂志,2013,16(9):482-486.

[3]李剑锋,王俊,赵辉,等.纵隔镜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4):236-237.

论文作者:刘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伴有上腔静脉阻塞病人行EBUS-TBNA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